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16)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固然,百姓愚钝方便执政者糊弄,但是史实证明了,无论百姓是否愚钝,在危及生存问题的时候,该反还是反。

虽然开民智之后也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无解的。

或者说,相对于负面影响来说,陆远平他们更看重的是正面影响。

而想要开民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百姓们能吃得饱穿得暖。

这样,才有向高层攀登的底蕴。

还是那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都要饿死冻死了,总不能还去呼吁他们读书吧。

三种高产作物不仅能给百姓们多一种选择,也能让更多人存活,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有了向上发展的余力。

但是只有余力还不行,得还有发展空间才是。

如果只是走传统科举或者是捐官的路子,那么,实际上朝中是没有多少空位的。

或者说,等着补位的人多的是。

之所以陆远平他们之前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是科举每年录取的人都不多,而不是考科举的人不多。

另外就是官员后备队伍也不算大。

所以才会在突然处置大批官员、产生大量空位的时候,有些捉襟见肘。

但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陆远平他们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安排下去,给那些翰林院中的后备官员们锻炼的机会,好随时补位。

至于够不够资格补位,那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总归一点,科举这条路是已经成型的,拼底蕴拼苦读,百姓们即便是有了读书的机会,也很难赢得过那些有家底的读书人。

这也就让这条路格外艰难。

说是寒门贵子,可寒门指的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而绝非是平民百姓。

寒门难出贵子,更遑论是更底层的百姓们了。

所以陆执安给他们准备了另一条路——

济民书院

这是陆执安好些年前就已经开始做的事情了。

济民书院从一开始就有着固定的规划和方针,为的就是在书院里的学生们成长起来以后,可以飞速扩散出去,将陆执安带来的现代学科的知识传递出去。

只是中途受到了内外局势的影响,陆执安不得不暂缓了济民书院的发展脚步。

但书院的学生们学习钻研的脚步可没有停下。

陆执安所能记得的各科知识都已经汇总成了文字资料,供书院内各科学子学习研究,偶尔也会抽上一些时间去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虽然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和崭新的体系,接受起来有些难度,但在前途的吸引下,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争分夺秒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

早两届的学生们都已经在陆执安的规划下开始给老师们做起了助教,也算是教学相长了。

只是因为资金不充裕的原因,虽然每年都要招生,却也没有再像是第一年那样大张旗鼓,每年定期考试录取两百名新生,就是这几年济民书院对外的所有动静了。

就连学生们的家长也只知道孩子在书院过得不错,也学了不少东西,跟变了个人似的。

除此以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过去,济民书院在民间依旧声名不显了。

就连朝中消息灵通的大人们都打探不到书院内部的消息,更何况是他们。

不过,陆执安今天得到皇庄上传来的消息后就知道了,济民书院隆重亮相的日子,或许不远了。

高产粮食作物解放一定生产力,便捷的生产工具再解放一部分生产力,自然,也就有了多余的人口,可以寻找向上的途径并踏入其中。

至于,用什么来打响书院的名头,陆执安一开始考虑过是不是可以用“宝贝蛋”。

仔细想想却觉得有些不妥。

不是他敝帚自珍,而是热武器在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出于私心,陆执安自然是希望只有大恒掌握这项技术的。

如果说是济民书院中有相关课程知识,那么未来书院将会永无宁日。

基础的物理化学学科确实会涉及到这方面,所以陆执安对于这几个相关科目的录取学生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那么,打响名头能用的方向就没有太多了。

最好用的,自然就是民生。

所谓民生,便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衣食住行皆在此列。

尤其是前三者,更是重中之重。

于是乎,陆执安想到了早些年被他搁置下来的、改进纺织机的念头。

自打羊毛贸易给了戎庭重挫之后,大恒就逐步放开了对羊毛制品的技术管控,甚至于还在暗中推广。

就像是当年的火炕一样,将制作方法逐步推广到百姓之中去。

因为这些本来就不是成本多高的东西。

或者说,只要有些耐心,自己琢磨琢磨,未必能做的多精致,但能用还是没问题的。

这就足够了。

粮食都发下来了,不能让人还得做好饭给喂到嘴边吧?

再怎么疼惜百姓也不是这么个疼惜法。

除非他们想要养出一群蛀虫来。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朝中的这些大臣不会不懂,陆远平也不会。

所以,当羊毛处理方法和羊毛线制法借着大恒新闻报广发国内的时候,大恒上下都是沸腾的。

尤其是女性。

纺织啊!她们擅长!

羊毛处理起来麻烦,但并不是阻挡他们的理由。

虽说很多地方并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养得起羊,但总有可以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将羊毛卖出去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