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17)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穿羊毛制品。
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羊毛纺织发展起来之后,就逐渐开始有人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
一匹白布和一匹绣花精美的布价格自然是不同的。
大恒的女性们也就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
也因为谋生的方式途径比先前丰富了一些,陆执安才会想着将纺织机拿出来。
这样,也不至于让纺织机扩大产量后导致的货物单价下降而过于压缩她们的生存空间。
虽然肯定还是会有影响的,但总比之前那样好得多。
不过,济民书院出世这件事还要仔细规划一下,选个好时机。
但总归玉米、土豆、番薯的成功落地还是给了陆执安下一步计划的底气和资本。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静待这三种作物在整个大恒生根发芽。
话题转回中秋晚宴。
得知三种高产作物的消息之后,殿中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碗筷,默契地跪下山呼万岁。
陆远平笑眯眯地让他们平身,而后说出了公布这个消息的主要目的——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这一季收上来的果实,如果全部作为下一轮的种子的话,光是种都得种好几百亩地。
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对于朝中高官来说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这么大的面积,已经不是可以轻易瞒过去的了。
不如公开。
同时也方便他们重兵把守。
只要压着最大限度种植,不消几年,这些种子就可以将推广提上日程了。
而提早将消息公布出来,也能给百姓们心里打个预防针。
得让他们相信这些作物确实高产,以后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种这些新作物。
别小看这一点心甘情愿,有的时候,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甘愿,树立起了归属感。
陆远平他们其实不怕有人来偷种子,偷走了也是要去种的,早晚会传开。
他们就怕有人偷盗不成就毁掉,如今种子数量不多,毁起来不要太容易,所以他们必须得名正言顺地严格把控。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内在原因。
当然,陆远平不会这么直白地说出来。
所以,明面上的正事,其实只到扩大种植面积,以及一系列相关条令的颁布上。
比如——
“即日起,设立农研科,任命原御田内监小禄子为科长,负责新作物的种植研究,至于原本的肥料等研究项目,依旧由小禄子兼领。”
“嗯……太子,你来负责这件事,有新的成果及时汇报。”
由陆执安来作为小禄子的直属长官,这是肯定的。
这方面的东西除了小禄子和一些老农之外,估计就陆执安这个半瓶水懂得最多。
经常接触下来说不定还能想起来一些以前遗忘的东西。
而且,农研科还只是第一步。
陆执安未来要掌管的也绝不只是这一点。
只是现在还不太方便直接就打出名头而已。
就和纺织机以及济民书院的出世一样,需要等待一个时机。
大恒原本其实是有司农相关机构的,名为司农寺,归属九寺五监之一,和将作监是平级机构。
只不过司农寺的主要工作是掌管仓储、以及官员禄米发放等相关事务,和研究是半点都不沾边儿。
专研农事,在此前是完全没有一个独立机构的。
最多也就能把宫里的御田拉出来遛一遛。
农研科算是开了个头。
对于农研科的等级,和九寺五监并列,小禄子这个科长则同样是从三品官员。
别看从三品不高,但相对于他原本的太监职位,这已经称得上的一步登天了。
但他这个一步登天有理有据,光是成功让三种新高产作物成功在大恒长出来,且产能不低,这就已经称得上是惊世之功了。
更何况,此前的肥料等高产手段,也是小禄子带人搞出来的。
这样的人,哪怕他之前还只是个领事太监的身份,京中官员也没几个敢当面小瞧他的。
甚至于已经有百姓在私底下悄悄称呼他为当代神农了。
可见他如今的声望有多高。
这样的人,这样的功绩,别说是从三品了,就是陆远平封他个异性王侯,都没人敢置喙。
“朕记得你本姓梁,以后便准你恢复本名,不必再以内侍身份自居。”
从三品官,自然是称臣,而不是奴。
“臣,谢陛下恩典!”
小禄子,不,是梁禄,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自己的名字了。
如果不是陆远平提起,他都快忘了自己姓梁。
这一份份功劳虽然算在了他的身上,但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实际上是谁的功绩。
也是因为格外清楚,所以梁禄从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
山外有山的道理他太懂了。
中秋晚宴散席之后,梁禄跟着人群往外出,路上遇到了不少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跟他打招呼。
“梁大人,恭喜啊!”
“梁大人此番大功,在下佩服!”
“梁大人……”
“梁大人……”
……
好不容易走出人群,梁禄悄悄松了口气,还不待抹一把额头上的汗,就看到了含笑等在不远处的侍墨。
“墨总管,您……”
“梁大人,殿下有请。”
梁禄立刻正容:“墨总管,请吧。”
两人便一起往前走。
这时梁禄才有心情去说其他。
“墨总管,您还和以前一样叫我就行,梁大人什么的,听着怪不习惯的。”
梁禄因为农事上的问题,这些年见陆执安和侍墨的次数也不少,早已经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