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州歌头(189)

作者:謜 阅读记录

他一说,大家随即反应过来,又有考官笑道:“原来是裴家的小君子。”

“今科会元,裴大人教子有方啊。”

“听说他已是小三元,乡试会试又连夺魁首,就看最后这一遭。”

“若能折桂,那就是青出于蓝啊。”

“不过我听说他一直养在稷州,由谁教导?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也快到入学读书的年纪。”

这边讨论得热闹,王正玄起身,走到孟若愚处,贴心地问:“孟大人的身体可还好?”

“倒不了。”孟若愚吃了两口菜羹便没再动,此时正垂眼看文章,哑声道:“就算此刻倒了,老夫趴着也会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没事就好,但若身体不适,孟大人也不要硬撑。”王正玄微笑道。

其他人要请秦毓章看看这篇文章,后者慢条斯理地吃着宵夜,让他们拿给孟若愚先过目。

“我们一致认为,这篇可得‘一等’,孟大人看看?”

孟若愚在阅卷表上做了记号,说:“你们认为‘一等’,那就记‘一等’,我又不拦着你们。”

轻松的气氛一滞。

他拿过答卷,在众人注视之下,八风不动地仔细看过去。

先前诸同僚所言,他自然也听见了,但谁的儿子与他何干?他以副考官的身份在这里阅卷,自然就以阅卷的标准来。

他看了两回,又沉吟许久,数着格子,记了个“二等”。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此等锦绣文章,在孟大人这里竟也只能得‘二等’?”

再一瞟他的阅卷表,一溜的三等四等,似乎也不是故意压等级。

“文章是好文章。”孟若愚直言不讳:“但以取士论,则绚烂有余,人情不足。为官若是只要一手花团锦簇的文章,那孟某何必忝颜坐在这里?”

他说得毫不留情,诸位考官皆是讪讪,便扭头问秦相爷的意见。

“策制二字,一‘策’一‘制’,前者内容有条理切合实际即可,后者文从字顺即可。这些贡生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未经世事,不必太苛刻。”

秦毓章用过宵夜,拿帕子净了面,淡淡道:“继续罢,要赶在卯正前给陛下送过去。”

“是。”众考官便各归其位,继续兢兢业业地阅卷。

王正玄拿到下一篇,看罢微微皱眉,思虑片刻,提了个‘二等’。

及至五更天,终于将一百二十份答卷评阅完毕。

考官们的阅卷表收在一起,由监试官一一归纳核对每一张答卷的评分,再按得‘一等’的个数多少排出次序来,‘一等’得数相同时就按得‘二等’的个数来,以此类推。

崇华殿诸人,从上到下皆熬了一夜,将要完事之时,终于放松下来。

一名监试官忽地叫道:“咦,有两张卷子得分一模一样。”

“嗯?”这一句把所有人的瞌睡都吓醒了。

众位考官又聚拢过来,一看阅卷表,确有两张得十个‘一等’和两个‘二等’的答卷,并列排在最前。

其中一张就是先前惊艳过众人的裴家郎的卷子,另一张却没有引发专门的讨论。

“这……”一位考官说:“我是觉着这篇看下来挺舒服,没跑题,内容也翔实,让条陈办法,真就一条条叙述,还找不出什么明显的错处。”

得到一片“是啊是啊”的赞同。

“虽初看不出彩,但细想又没有给它评‘二等’的理由。”

“确实如此。且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经过磨砺的人,没有普遍的漂浮之感,扎扎实实想法子找钱,估计是个年龄不小的老贡生。”

“我记得这篇文章里有两条论及茶盐的办法,先前听谢大人提过类似的想法,似乎可以一试?”

“……不过一样的评等可不行啊,得排个次序出来。这样,咱们不说好的,说说不好的,这两篇文章都有两个二等,是谁打的?”

大家又扒拉了考官的阅卷表,仔细看去,孟若愚给这两篇判的皆是‘二等’,剩下一个,裴家郎那一篇是秦毓章,另一篇则是王正玄。

“这……”涉及主考与副考,众同考官一时失语。

王正玄理着袍袖笑道:“文可见其人,我就喜欢细水长流打下的真功夫,说明这人有持之以恒的认真,值得栽培。而读书多年却文采了了,可见缺那么几分巧思。”

众人便不约而同地看向秦相爷,等他发话。

恰好秦府着人送进来一套新的官服,秦毓章抬手制止要伺候他更衣的内侍,说:“本堂不在乎是一日之功还是毕生之力,朝廷需要的也是能解决问题能实心做事的人。我这里只能有一个‘一等’,谁的办法更好,谁能替朝廷做事,谁就是那个‘一等’。”

他走出崇华殿,站在鎏金飞檐下,才将穿了一整个昼夜的官服换下。

黎明尚在襁褓之中,三两星子挂在天边,他率先走下阶梯。

“至于谁才是更好的‘一等’,自有陛下定夺。”

王正玄默了一瞬,提高声音道:“秦大人说得有理!”也一甩袖子,大步走了。

孟若愚精力有限并不掺和,看着人把答卷和阅卷表分门别类都装好抬走,才落在最后踽踽而行。

到达抱朴殿时,尚未至卯正。殿门阖着,在外值守的禁军与内侍不少,却静谧无比。

“相爷。”顺喜很快出来,压着声音说:“陛下一整晚都在打坐,再等等。”

秦毓章颔首,垂手而立。

待王正玄与孟若愚前后脚赶到,一名小内侍前来向顺喜附耳说了什么,大总管便神情一肃,抬手道:“三位大人,请。”

上一篇: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下一篇: 将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