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618)
混沌之中,贺今行隐约听见有道熟悉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他欲回应,却似被巨石压住一般无法动作。
那声音满含担忧,他不忍让对方一直焦急下去,便拼命地试图睁眼使自己赶紧醒来。
如此拉锯不知多久,身体终于有了反应,连呛数下咳出血。他的意识跟着清醒,撑起眼皮,只见一片模糊的影子占据了大半视野。
星央将他从沙堆底下挖出来,简单处理过新的旧的伤,正仔细拂去他头脸上粘黏的砂砾与血污。察觉到他似乎清醒,忙凑近了,小声地叫他。
贺今行的视线才将聚拢,能够看清人形。那张脸被血泪混着沙尘搅和得一塌糊涂,唯有双眸在月光下噙着泪,像浸在水里的纯度极高的宝石。
怎么哭了呀?
他发不出声音,想伸出手替对方抹掉泪痕也抬不起双臂,只无意识地翕动眼睫。
这一点点动静让星央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他低头蹭了下肩膀。而后麻利地脱下外袍裹住他,又取下自己胸前挂着的绿松石吊坠,给他戴上。最后将他半扶着挪到自己背上。
“将军,我们回仙慈关。”鼻音浓浓,囫囵得听不清字词。
然而贺今行被他背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听着窸窣的脚步,就明白了。
这里没有伤药也没有水,西凉人更是随时可能追上来,不能久留。
可是,从叶辞城到仙慈关,骑马尚需三五日,靠一双腿要走多久?
更何况带伤又带人。
“……放,下,我。”贺今行靠在星央背上,努力许久才吐出三个字。
他声音很微弱,但他们头挨着头,他相信后者听得见。
这条刺杀路九死一生,他本想一个人来,但又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带上了星央和桑纯。他知道他们不会拒绝自己,也因此更加愧疚。
他们陪他来,已经足够。如今有回去的机会,他不想拖累。
星央却只闷头赶路。明月渐隐,他不时望一眼星空,靠星象来判断方位。
半晌,贺今行又重复一遍。
“我不。”他这才回答,说完重重地吸了下鼻子,“将军说过,不会抛弃星央。”
那是七八年前的承诺。时移世易,再说起,直教贺今行心中叹息。
也罢,只要能回仙慈关,有个念头总比没有好。
他不再起让对方放下自己的话,而是用散下的头发轻轻碰了碰对方的耳朵,“我记着,别哭。”
每一滴泪,都是身体里的水,掉一滴,少一滴。而在沙漠戈壁,水就是生命之源。
“先前没忍住,以后不会了。”星央也觉察到喉咙的干渴,极力稳住情绪。尽管如此,他每走出百来步,就一定要同贺今行说一两句话,叫人别睡。
一旦没有立刻得到回应,他就提心吊胆地转眼来看。
贺今行昏昏沉沉地望着前路,茫茫大漠,沙丘连绵,被星辰照耀的那一面如银灰铁甲,背光那一面又似落花残红。银红交错铺向远方,无声地昭显着没有边际的恐怖。他们如沧海一粟陷在其中,跋涉一条看不到终点的路,四下无着。
故国三千里,归途讵有终。
他不怕埋骨异乡,早有随时赴死的觉悟,可他怕所亲之人落泪,怕他们因自己而受伤甚至殒命。
所以他竭尽全力提着那口气,总要发出一两个音节,让人放心。
星央就靠着这一点点回应,背着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这个夜晚又漫长又寂静,他五脏六腑都缩在一起,分不清是因为伤痛还是寒冷;他跨出去的每一步都在打颤,似乎下一刻就会仆倒。可他从深夜走到黎明,眉毛上凝了冰霜,仍似不知疲倦。
直到所有的知觉渐次消失,只剩下一个念头——他不能停下,他要带将军回去,回仙慈关,回他们亲手开辟出来的营地。
晨光熹微,他咬着骨哨,青紫的双唇哆嗦好一会儿才吹出响。
天亮了,他想唤来自己的鹰,已顾不上是否会引来其他的注意。
嘹亮的哨音响彻天际,一阵又一阵,呼得朝阳冒头。随着灿灿的金光洒下,荒瘠的沙丘高处似也冒出了一道扁长的影子。
星央眨了眨眼,戒备道:“将军,前面好像有人。”
这声音在贺今行听来已经十分遥远,他迟缓地应了声,睁开一条眼缝,隐隐约约看见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其他没能看清,只辨出一个“宣”字。
他很快认出这面旗。只是它该竖在云织的城头,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海市蜃楼啊……
在许多山经志怪里,这是蜃兽吐出来的气,会根据人的心意幻化成他想要看见的模样。
传说未必都是编造,贺今行看着如潮涌却无声无息的马队,其中一匹越过其他人,斜倾一身朝晖,飞也似的向他奔来。
他们的距离不断缩减,面容也逐渐清晰。
他恍惚想起,八月从累关来的信。
那人应当是特地央告军师,才能在信中占一句话来告诉他,自己已到银州。他在看到那句话的那一刻,无端升起想与对方见面的念头。但那时围城正紧,谁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他看完信便不再多想。
如今骤然如愿,才觉那一念在他心海游荡许久,从未消失。
今得一面,此生无憾矣。
哪怕是幻景也已足够。他微微笑着,阖上眼。
“将军?”星央似有所感,想要偏头看看。
他一停,再一动,身体便如被风雪压了许久的树,终于不堪重负,不可自抑地垮塌。
“小心!”顾横之立刻将战旗竖插入地,飞跃下马,及时撑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