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州歌头(964)

作者:謜 阅读记录

崔连壁坐到桌边还是想说事,明德帝给他夹了一筷子菜,示意他规规矩矩地吃饭。

食过半,明德帝才问:“人怎么样了?”

崔连壁知道他问的谁,当即放下筷子回答:“刑伤不少,恐怕得好好治疗、休养一段时间。”

明德帝听罢,沉着脸斟酌半晌,道:“让李青姜和她师父负责诊治,朕早就听说他和李青姜是在江南相识的熟人,熟人办事总能放心吧?另外,赐居的府邸也不必再挑了,就把萃英阁收拾收拾给他。你替朕拟旨,找个时候早些宣了。”

说罢,撂了筷子,不吃了。

内侍们便迅速撤走膳席,走路都踮着脚,悄无声息。

崔连壁应了旨,知龙颜不悦,仍不得不试探着提起陈林,同时小心地观察对方的神色。

皇帝虽有残存的怒意却没有任何惊讶之色,似乎早就知道——早知陈林身死,还是早知陈林有异心?

各种念头在他脑海里转了几圈,他说:“知晓陈林今日去过刑部的人,已下令尽数封口。”

明德帝将擦过嘴的锦帕掷到顺喜怀中,冷酷道:“今日的刑部,风平浪静。至于顾横之……”

“陛下,还有一件事。”崔连壁抢先道,顶着皇帝阴沉的目光,低声说:“君绵过世了,在圣旨送到那一日。”

明德帝闭了闭眼,起身慢踱两步,忽然转身一脚踹到他刚坐的方凳上,包了软布的凳子在地毯上滚几圈都没发出太大的声音。

然而积蕴在他胸中的那一口气终究是发不出去,他指着崔连壁说:“你让人去告诉顾横之,还是原定的日子,他要是到不了宁西,就按军法处置。”

又高声唤笔墨,要亲拟一道挽联,一篇祭文。

崔连壁劝慰不得,无奈告退。

恰逢禁军统领桓云阶快步走进殿来,他便停步招呼一声,“桓统领。”

桓云阶似乎在想什么事,最初甚至没注意到他,听见他叫自己才停步回礼:“崔相爷。”

两人就这么面对面地站了几息,崔连壁忽然意识到,对方是在等自己离开。

要报什么事,连他也得防着?

“都退下吧。”皇帝屏退一众内侍的声音传来,就连顺喜也往外走。

崔连壁回过神,和大太监一道离开。跨出大殿的时候,他不经意地回头,只看到桓云阶随皇帝去往后殿的高大背影。

皇帝直属且放在身边的武装军卫,明有禁军,暗有漆吾卫,这两处的统领可以说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现在漆吾卫出问题折了一个陈林,皇帝的左膀右臂暂且就只剩下这位桓统领了。

然而近来政事堂的重心主要放在那两桩大案上,兼带日常政务处理,几乎没有注意这位的动向。

论起有什么事是他这个左相不便得知的,崔连壁先联想到前不久得见的银碗丹匣。可顺喜这个内廷大总管也不能旁听,他就只能想到月前钦天监监正瞒着所有人的进言。

长生观在建他不是不知道,且他很清楚,距离划定的竣工之期剩下不到二十日。这事儿虽然揽在王玡天身上,但朝堂上有时候分不了你我,天塌下来所有人都得遭殃。

他心中因此升起几分焦虑,一回到端门,便差人去找盛环颂。

盛大人此时正在大理寺监牢中,向两名犯官宣读判决的圣旨。

晏永贞毫无异议,俯首道:“罪臣谢陛下恩典。”

贺鸿锦一起磕头。

盛环颂合起卷轴,在他起身后说:“你侄儿贺长期要见你。”

贺鸿锦愣了愣,“他不是回西北去了?”

“听说你出事,就折返回来了。”盛环颂招来一名狱吏,让贺鸿锦跟他走。

晏永贞见状,犹豫地叫了一声“盛大人”。

盛环颂压着声音道:“你放心,你和你儿子也有一次见面的机会。”

晏永贞无言向他一拜。

另一边,贺鸿锦则跟着狱吏来到一间空置的牢房,见到了这几天以来所见的第一个家人。

叔侄相对半晌,贺长期先开口:“大伯父。”

贺鸿锦身着囚衣,须发皆许久没有打理,他转过身面朝墙壁,说:“你没必要来。”

贺长期觉得自己不能不来,可来了、见到了人,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长久的沉默过后,他无力地问:“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贺鸿锦已然麻木:“身在京曹,谁人能由己。”

贺长期不解:“可您早就是刑部尚书,也身不由己到被逼做事?做这些事能为您带来什么?”

贺鸿锦:“你认为一部尚书就是终点?怎么能够,尚书之上还有两重相位,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谁敢说足够?就像你那位四叔,做到一军统帅又如何?在朝廷没有靠山,与任人宰割的肉豕何异?”

贺长期不喜欢家人这么评价殷侯,反驳:“四叔是可靠之人,他的忍让与牺牲都是为了边军和百姓,大伯父您不应该这么说他。”

“然而你可靠的四叔眼里无家,若是想着靠他,我们一大家子在遥陵怕是与寻常军户无异。”贺鸿锦回转来,面对他说:“在我出仕之前,贺家已经穷到养不起几个仆从。我若不力争上游,这天下谁还知晓稷州遥陵还有个贺家?”

贺长期皱眉:“就因为四叔不肯补贴家里,所以你们这样看他?”

贺鸿锦摇头,“眠哥儿,你想得太少了,我们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你四叔再叛逆也不曾改姓啊。只是我不与他决裂反目,就不能令陛下安心,坐上尚书之位。所以,我们必须要互相疏远。”

上一篇: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下一篇: 将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