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145)
许念道:“这是我与沈兄的交情,张举人不必客气。”
张行云道:“我在城里听过许多猫妖的传说,说许郎君超度了无数亡魂……”
许念道:“哪里哪里,我只是尽人事,并没有那个法力超度亡魂。”
张行云道:“无论如何,今日我是信你的,阿钱在附近流连已有一段时间,其中必有缘故。”
许念道:“阿钱可以引路,但不知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张行云想了想,主张道:“这一带的瓦管布置复杂,需要从水部拿工图,再由钱塘县衙征召工师来办此事。”
阿钱伸了个懒腰,又舔舔獠牙,像已经做好带人去通管道的准备。
村正这时拄着拐杖吁吁走了过来。
村民让开道。
村正走到前面,双手撑住拄拐,咳嗽道:“你们别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快到年底,哪会有人管呢?通好了还好,万一通不好,谁家都过不好年。”
张行云微皱眉头陷入思考,忽然眼中一亮,开口道:“我知道有一个人,他家就在钱塘门,他定能管。”
许念道:“是什么人?”
张行云道:“水部的白大人,白驰。”
许念闻之一笑。
此白大人非彼白大人。
可他乍听白大人之名,脑海浮现的不是头顶乌纱高坐堂上的官老爷,而是一只小煤球。
张行云道:“你为何笑?不是玩笑话,白大人一心为民,办过许多好事。”
许念摆摆手:“没什么,我愿意和你一起去,我与白家大郎算是认识,多个人说话总是好些。”
张行云道:“好。”
村正见如此也不好阻拦,让大家分头行动——张行云和许念去城里找人;其余村民则在阿钱的引导之下找到有淤积的位置,把将要施工的场地围起来。
阿钱见村民终于弄明白自己的意思,高兴得又蹦又跳。
许念也未敢停歇,立即和张行云去求见白驰。
当然他们不是走的正门,因为官署不让平民随意进入,所以是曲莲先翻过院墙钻进白驰所在的房间吸引注意,才把白驰从官署侧门引出来。
白驰看到曲莲,拉住那只白爪子,笑着道:“好你一个小毛贼,来我这儿有何公干?”
许念道:“此番确实是有公干。”
白驰抬眸。
许念道:“这位是长桥村的张举人,我们受村正的委托来请教一件事,便是当地引水渠及瓦道淤积堵塞,致使水质变差,乡民饮用之后纷纷患病,急需重新疏通。”
白驰捏着下巴,思忖片刻,道:“明白了,是得有人管,可是那一片的引水道错综复杂,你们没有工图,如何能确定就是长桥村的口子出了问题呢?”
许念道:“因为……”
张行云脱口而出:“因为猫。”
白驰道:“什么?”
张行云道:“大人明断,城中出现了一只北方来的猫妖,虽是妖,但品行温良,处处积德行善,正就是许馆主怀里的这只……近来我们村常有石虎出没,这只猫妖路过,正巧就碰上它昔年的弟子,细细打听经过,才知道是引水管道有异样。”
许念还在想要如何措词才能说服这位曾经把亲弟拒之门外的白大郎,不料张行云一口气就把所有神鬼传说串在了一起。
白驰打量着张行云,神色并不很轻松。
许念道:“咳咳,虽然我也不信,但你看,大家都这么说,说多了就成真的了。”
白驰道:“不,这回我信。”
许念道:“什么?郎君肯信?”
白驰道:“上回不信许馆主,因为你是到家里来演猫儿戏的,这回情况不同,事关百姓的生活,白某宁可信其有,也不能疏忽大意。”
许念肃然起敬,放下曲莲,交手行礼。
*
水部公文在下晌就到了钱塘县。
白驰说动就动,组织县里经验丰富的工师,带着图纸前往长桥村。
他的家正好住在附近不远,平时也常到湖边散步,知道引水供水不易,所以想亲自督办才能尽快解决问题,让村民过好年。
村民已备好铁铲在引水口等待。
村正见到官府来人,意料之外又十分欣慰,连忙让自家杀鸡准备宴席。
阿钱闻到陌生的气味又钻进树林藏匿起来。
林间时不时露出一对绿色的猫瞳,透过草叶的缝隙观察着人群。
——“喵嗷。”
野性的叫声回荡。
白驰看向树林,与阿钱对视了片刻,不及仔细分辨,转头吩咐手下就从此处开始疏通。
铁铲掘开泥土。
在工师的指挥之下,村民在地面破开一条缝,露出里面青灰色的瓦筒。
许念、张行云、张家娘子、村口老妪等等在旁围观。
自前朝的一任刺史导西湖作六井开始,城中就开始用地下引水的方式获取赖以生存的淡水,最早是用竹子做的筒,后来改为更耐磨损的瓦筒。
一段段的瓦筒拼接成一张巨网,在地下悄无声息地为整座临安城输送着水流。
但即便是瓦筒,时间一久也会有裂痕,尤其连接处更容易藏污纳垢。
瓦盖掀开,气味扑鼻而来。
一铲子下去,刨出几片陶瓷碎渣。
又一铲子,连带出腐烂的水草。
曲莲:“(⊙o⊙)…”
村民纷纷议论。
——“怪不得水发苦,管道里这么脏,早该疏通。”
——“还是猫的鼻子灵,埋在地下谁知道哪儿坏了呢。”
阿钱在林中静静等人们疏通完这处,低吟一声,走出来,指引人们往前面的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