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69)
煤炉噗呲作响。
涂待诏和几位匠人沉默了。
泪水盈满他们的眼眶。
许念的一番话解开了两边的心结。
大家爱的都是热血报国的英雄,恨的都是卖主求荣的奸贼,只是流传在市井的消息五花八门混淆了民众的试听,才让民众误把白的当成黑的。
小猫的心事终于放下,甩了甩脑袋,抬起前爪挠耳朵。
它却没站稳,一个趔趄摔进泥字筐。
——“咪,咪咪。”
“喵~”曲莲纵身一跃,从筐里叼出嗷嗷求救的小黑猫。
许念抱起一黑一白两只猫儿搂在怀中。
涂待诏道:“弟兄们,跟我一起把这些报纸烧了,咱们再不能干这等蠢事。”
许念拦下:“且慢。”
涂待诏道:“怎么?”
许念道:“能告诉我那一位跟你们说故事的衙内姓甚名谁吗?”
涂待诏摇头道:“名姓没有细问。”
许念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蹊跷在于故事中的部分细节又和事实吻合,譬如白骁生前确实从他这里领走了一大三小四只貍花,也确实在南薰门负责防御军事,说明说故事的人极有可能认识他们。
究竟是谁如此处心积虑扭曲事实散布谣言?
——其心可诛。
许念把书稿收入囊中。
他当然希望一切都只是巧合,但仍留了一个心眼。
“这位郎官,你和猫妖的故事可否让我们抄下来?”涂待诏悔过道,“我等今日算开了眼了,这才真正是好故事,我让伙计们重新做雕版。”
许念微笑回道:“我叫许念,隔日抄好就送来。”
禅院残垣烟雾缭绕。
许念穿过荒草丛生的青石小路,从深巷之中走出,回到楚州城繁华烟火之中。
忽然他的衣袖之中飞出许多道红光。
小黑猫咪咪叫唤。
许念抬起手往里看:“白大人,你不是还没到临安么,为何急着走?”
一个低沉冷峻的声音隔空传来。
——“不是我要走,是我的几位袍泽兄弟。他们的家就在楚州,已经见过家中老小,只待谣言被洗清便能安心归去了,感谢你,也要感谢……”
后面要感谢的这个人名,白骁拧巴了许久也没说出口。
却见几缕红光围绕着曲莲像蝴蝶绕着花儿翩跹起舞。
曲莲蹲在桥头,摇着尾巴与灵愿送别。
——“喵O(∩_∩)O~”
红蝶向天阙飞去,留下一个个刺字般的符文。
——【劲勇】
——【贞勇】
——【信勇】
……
许念微笑泪目,躬身长揖送别英灵。
他已经把守城禁军的军号都写进了自己的故事之中。
很快,新的故事就会在楚州州城之中流传开来,香火永续,永世不断。
风帘翠幕
许念回到客栈, 选出几篇故事用纸笔抄好,隔日让曲莲叼去那间小作坊给涂待诏。
通源古寺的钟声悠扬宏亮。
货郎推着车走过,儿童吆喝新报,酒肆茶坊闲谈之中有了妖猫渡人的传说。
一路的盐场渔场传唱歌谣, 勾栏瓦子的妓人填《蝶恋花》, 外邦商旅争相问姓名。
位于淮水沿岸的这座古城即将成为对抗金国的前线, 军士在听说太原、东京保卫战之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传说之后也备受鼓舞, 从黄河到淮水的防御工事处处热火朝天。
*
是日,许念带着行囊来到城南渡口。
河畔花儿争奇斗艳,柳枝也萌出嫩芽。
从南方飞回的大雁在河面嬉戏, 河水流入阡陌灌溉田野,一切生机勃勃。
他们一路乘坐的安顺号帆船已经被牵拉到此处,装载了满满当当的货物,准备启航。
“哎呀。”周坊主笑容和蔼, 手指点过许念身后的竹篓, “一个, 两个,三个。”
许念道:“数什么呢?”
周山道:“恭喜许馆主在楚州又添祥瑞, 原来只有一个猫, 现在已经有三个猫了呢。”
许念笑回:“猫去猫来都是缘分, 说明这一路与周坊主相伴是顺春风采桃花, 很有运势。”
周山道:“再要多几只猫, 恐怕你要专门买一头驴来驮猫笼了。”
许念道:“若真有那么多猫,该花的钱就得花,只是眼下多出来的这一只尚小, 不重。”
周家儿女围到竹篓旁边,睁大眼睛看着新来的小黑猫。
曲莲:“O(∩_∩)O”
鸳鸯:“(~ ̄▽ ̄)~”
白大人:“(`▽`)ノ”
由于笼子只有两层, 鸳鸯体型又大,所以白大人暂时和曲莲挤在同一层。
两只猫毛色截然相反,看起来像是雪地里放了一个小煤球。
周家儿子道:“这只衔蝶这么小,都还没断奶吧?它叫什么名字呀?”
许念微笑:“它叫白大人。”
周家姐弟俩互看一眼,异口同声:“白大人?”
小石头插话道:“我也觉得奇怪,明明是个黑的,只有嘴边一小撮白毛。”
许念道:“此间说来话长,总之它就叫白大人。”
周家儿子不信,拍了拍竹篓,叫唤道:“白大人,白大人?”
曲莲用尾巴顶了一下小煤球。
白大人:“喵。”
几个孩子都笑了:“它真叫白大人。”
丁老伯拉起了眠杆,招呼众人先上船再叙话。
——“下扬州!”
许念应声道:“来了。”
一人一猫站在船帆之下,远望波光粼粼的河面。
到了该河段,所有船只的造型和装饰都比之前在汴河、淮水上所见的更加雅致美观,无论客游船、漕货船和渔杂小船都焕然一新,让人不禁联想昔年汴京城中风帆梭织的富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