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91)
语罢,罗三郎点起灯烛,让碎纱投下一片网影。
他所说的细节在网影的放大之下一一呈现,举之若无,真若烟雾,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纱被称为轻容纱,只有亳州来的匠人会织造。”罗三郎笃定道,“看品相还是新衣,说明这家店很可能就在城中,店主是亳州归正人。”
许念不得不服:“我真是问对人了。”
罗三郎道:“许郎若信得过我,我这就去问商行友人,一日内即可查到卖出这批纱衣的店铺。”
许念道:“罗大哥,你之前有报过官吗?”
罗三郎道:“去过衙门,可官差大人说丢一只猫算不得什么,而且家猫跑到外面几天之后再回来的也很常见,所以不肯接这案子。”
许念道:“那看来只有我们先找到猫的下落,弄清统共有多少只,才能让衙门办案。”
听完这番精辟的分析,人和猫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只要找到这个订衣的人,就有希望摸清黄鼬的藏身之所,找到所有被抓走的猫。
芹娘终于能安心睡一觉。
白大人贴心地把铃铛摘下,蹲在笼门前站岗。
许念送走罗三郎,坐在案前铺开一张白纸,提笔写诉状。
*
——“小二。”
天将暮,街口的客栈依旧生意兴隆。
小二拿着抹布来擦桌子,却忽然被这位刚落座的客官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宋尧头戴笠帽和面具,一身江湖客的装束,声线低沉微哑。
他身边的客人全都把碗筷搬到左右拼桌去了,这张长方桌只剩下一人一影。
小二挤出笑容道:“客官。”
宋尧道:“昨日路过,听说你认识一位收猫的人。”
小二上下打量:“客官有猫吗?”
宋尧道:“有,养一年多了,无奈最近手头紧,只能卖了换点钱。”
小二试探道:“是什么品种?”
宋尧道:“尺玉。”
小二道:“尺玉肯定是收的,至于价格……”
宋尧抬起手:“我急着用钱,你若肯定收,凌晨时分我把猫连笼子一起放在这家店门前,待天明你把钱存柜上,我后脚来取。”
小二的眼珠子转了转:“别,别放店门前呀,客官没听说近来城里有黄鼬么?”
宋尧笑了一声:“那你说个地方,最好是人少的。”
小二道:“小的斗胆问一句,客官你的猫是哪儿来的……”
宋尧道:“本就是偷鸡摸狗的生意,你还细问?”
小二连连弯腰,赔笑道:“不敢不敢,这样,就放在咱这客栈的后门,门旁边有一个小洞,你把笼子塞入就行,钱你放心,我这儿先预支给你三十文以表诚意。”
宋尧道:“还有一点。”
小二道:“你说。”
宋尧道:“我的这只尺玉性格很凶而且嗓门很大,所以你们别把笼子里的衣服给丢了,要让它闻到我的气味才不会乱叫。”
小二道:“是,客官真细心,我记下了。”
*
月出,月落。
深巷之中的红光逐渐退散。
清晨,雄鸡打鸣,州城苏醒。
店小二来到后院,揉了揉眼睛,看见墙角果然有一只用麻布盖住的笼子。
他走过去,掀起布来……
一只浑身雪白的猫儿正蹲在笼中望着他。
琥珀色的猫瞳清澈而明亮。
曲莲:“^_^喵~”
店小二乐得直搓手:“嘿,这人看起来凶神恶煞,谁知脑子不好使,品相这么好的尺玉,居然都不先谈价格,三十文订金就打发了。”
院子里响起另一个人的脚步。
身穿黑衣的男子站在廊下观察了许久,终于开口道:“这只尺玉若是去貍奴馆正经聘来,非得三贯不可。”
店小二道:“向头儿,李衙内不就最喜欢尺玉么,我看这只别送去盘门,留着给你孝敬如何?”
鞭打樱桃(下)
曲莲听到李衙内这三个字, 瞳孔倏地竖起。
“还是你周到。”向头儿提起笼子转了一圈,仔细看过毛色,满意道,“李衙内见了这只尺玉, 必然心情大好。”
曲莲:“喵~”
笼子被麻布遮盖, 周围暗了下来。
笼中只有一对猫瞳在发着红光。
曲莲感觉到自己被放在板车上拉了一段路, 又到船上漂荡了一段路, 最后才被另一个人接走。
——“向头儿这是拿了什么好东西来?”
——“城中找到一只尺玉,拿来孝敬衙内。”
——“衙内就在里面和姑娘们吃酒呢。”
——“还是按规矩,请先生拿进去, 我就不见面了。”
曲莲听完两个人的对话,又被接手的人提着穿过一道长廊。
接着传来的是敲门的声音。
——“衙内,向头儿送来一只尺玉。”
——“好,他有心了。”
答话这人的声音很油润, 立刻让曲莲想到了曾经到貍奴馆讨要自己的那位李衙内。
房中飘着脂粉的气味, 时不时有妩媚的笑声, 像是青楼里的厢房。
就在这时,一只油腻的手掀开了布巾。
猫瞳之中映入那张神秘的人脸。
耳垂肥厚, 八字胡须, 两只绿豆大小的眼睛——正是先前在东京捐得功名的李衙内。
李衙内见到曲莲, 眼中一亮, 表情又是惊喜又是难以置信, 趴在笼子外面看了又看。他伸出手想打开笼子,似乎又回忆起什么,手停在半途中。
左边的胭脂美人笑道:“哎呀, 好可爱的猫儿。”
右边的粉面相公用手绢捂住嘴,也有几分好奇。
李衙内等了一会儿, 确认这只猫没有异常,忽地开怀大笑,对左右两位道:“你们猜如何?我在汴京为官时就见过这只白猫,只不过那刁蛮的貍奴馆馆主死活不肯给我,还用杂耍把戏一时把我糊弄过去了,谁曾想——缘分还没断,又让这猫落在我的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