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魏-太和轶事(50)

作者:京墨13 阅读记录

美人温语香风一吹,元详也心软了,决定勉强一下。

这一勉强,就被他二兄手下的人误当成流氓被抓了去。

元详的母妃是目前还在世的皇室长辈,平素里自有三分威风凛凛,教训起儿子来也十分厉害。(注6)

为防他由小辣椒晋级为老辣椒的母妃因他夜不归宿两日给他好看,他只好先往王妃娘家宋王刘昶府邸暂避一避。

即便因刘昶世子刘承绪的早逝,彭城公主严格来说已不再是刘家妇,但是姑嫂的关系从来还不错。

而今的北海王妃并不是原先至尊为元详新聘的妻子,而是因着先前郑氏女早逝,另择的新妃。(注7)

彭城公主和她如今互为姑嫂,关系自然又亲近不少。

王妃待元详更衣毕,这才拉着他道:"你知道吗?出大事了。"

元详方知元恂事始末。

心下一时恍然一时又疑思,欲言又止了一番。

这才忆起方才二兄的前言不搭后语来。

他方才一说要邀兄弟几个同乐,元禧看了他一眼,这才说:"元干如今怕是忙,元羽现在正避风头呢。大约你去了,他也不会出来。你别看着我,我和元勰也得避嫌呢。大抵只有元雍能复你两句,可惜他不在洛阳。"

现在想来,大约都因着穆泰陆睿一事牵连甚广

他眼皮一跳,忽又想起高小娘子来。

同高小娘子家有颇多亲缘的司马徽亮既已被罢,是否会影响到高氏呢?

他想的这样多,王妃却给他点破了另一桩事。

"听说,此次平乱是昭仪娘子下的命令。"

王妃的原意是是否要同冯氏亲近些,元详却拎起眉来细思量。

难怪,难怪二兄提起李彪来一脸古怪,原来如此。

那李彪本是寒门,他的李既非赵郡李,又非陇西李。要想往上爬,可不得挤破头。

一开始搭上了李冲,后来又因遣南使的缘故搭上了汉化迁都的顺风车,要想再往上攀一攀,可不就得有宫中贵人相扶持。

如今李彪倒是风光无两了。他自己稳坐御史台,踢走了能跟自己相抗衡的原洛阳令元志,此番派去平城审讯谋反者的亦是他的人,可见高明。

亦足见昭仪娘子的枕旁风。

他倒不在意一个李彪,他真正在意的是,一个昭仪娘子就能叫诸皇弟都不得不低下头做人。

皇弟们尚是从代人旧贵手中收拢而来的权力。

如今至尊阿兄有意扶持昭仪娘子,难道又要捧些什么人与皇弟亲贵们互相制衡吗?

元详沉吟了片刻,方笑道:"如今冯家有什么?冯熙冯诞已死,冯修还在平城呢,冯聿又因废后事坐连,其余的都还小。"

冯熙死后,朝会上还为了他的幼子们如何服丧一事专事礼仪来讨论。

王妃道:"不是还有冯夙和冯俊兴?"

是北平公冯夙,和为驱逐元志立下汗马功劳的给事中冯俊兴。

元详似更不以为意了,“冯夙才气不过平平,冯俊兴年资又尚浅,都成不了气候。”

王妃犹疑,"人家哪儿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心说:你也不怎么样啊。

元详龇开嘴,亲了她一口,"除非他们能尚公主。"

走冯熙的老路,那就还能能站稳脚跟往上走。

北海王妃还未想好是否举宴,倒是常夫人先为庆洛水入谷一事而设曲水宴。(注)

设宴的地方在原先芒山脚下冯氏的刺史府,还可去山上冯王寺游戏。

宴席盛大,为近日城内乌云密布的贵人们提供了可喘息之机。

彭城公主自是要来的。她一来,王肃便也跟着来。

两人自上次王肃送脂粉给她之后,便再未见过,彭城公主思念犹甚。

用帕子捂住了他的眼睛,"王郎,可否与我共赴阳台?"

这是高唐赋中巫山女邀楚王朝云暮雨之语。

王肃出身琅琊王氏,聪名能辩,涉猎经史,自能领会她话中深意。

他早已认出她来,却佯装不知,亲吻她的手心,将人拉入怀中才有些恍然。

彭城果然嗔他,"王郎难道对每位女郎都如此吗?"

王肃微笑,犹如清风拂面,他吻了吻她的粉面,对她说:"自然不是。"

高氏献策

王肃何许人也,自然不会无端对一女子献殷勤。彭城本为公主之尊,心中也明白,王肃对她爱慕有,对她身份的认可亦有。

他肯哄她,她便已心满意足。更何况他是如此玉树临风的郎君,便是光看着也叫人心旷神怡。

彭城将手勾住他的手,也吻了一下。只道:"王郎,等这段日子过去,我便去向至尊阿兄请旨,给我们赐婚。"

彭城从未有过和夫君联袂出席宴会之时,此时自然心驰神往。

她的声音透出她的愉悦,王肃又吻了吻她,说了声,"好。"

尚公主等于一步便成为皇室中人,再也不只是客卿的身份。

皇室中人与客卿之间虽说都有赖君主的恩遇以确立地位,但到底不同。

王肃出身豪族,幼时便有大志,不是没想过要同东晋时代的先祖争锋。可时使物然,士族世家已再不复旧时风采。

北朝迁洛后,皇帝便初定氏族。

眼看旁的汉姓世家接连崛起,他当然知道这是个好机会,所以在南朝冤杀其父兄后,他便设法北投,在从前刘宋王室北投的刘昶身边做长史。

他在王府的时候,倒没怎么见过这位公主。大抵因为刘昶世子的病,公主难免需要照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