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魏-太和轶事(54)

作者:京墨13 阅读记录

片刻之后,高娘子由内室而出。

她穿着一件秋波蓝的外衣,霞光红的裙。在洁白雪地的映衬之下,正显出她面容的婉艳来。

他这才想起她的名讳,那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唤曰照容。

他缓缓对她笑了起来。

便是他这般一笑,叫高娘子想起了十五年前。

那时候她因美艳之名,被冯太后选入宫中,和她一并选进宫的,还有几位美人。

她们在殿中参见陛下,陛下有一张白皙俊朗的脸。他眼见她们个个同服同妆,大约觉得有些可笑,便笑了一下。

太后观其神采,大约以为他是满意的,便随即安排侍御。

月余之后,她和林氏同时有孕。

因大魏子贵母死的旧制,她确实捏了一把汗。彼时她不过是十多岁的少女,怎会不恐惧死亡。

她经常夜半惊醒,也时常感伤。

王女官比她从容不迫,经常扶着她在园中走,安她的心,“如果是公主呢?也许是个公主,白白胖胖的,很可爱的。”

捱日子一般捱到足月,林娘子先一步发动,她在自己的殿中,却比林娘子还要紧张。

她只记得自己夜不能寐,在殿中走来走去。平城四月的天,还不是很炎热,她却手持一柄刀扇,满头大汗。

直到次日清晨,才终于听到林娘子已诞下皇长子的消息。

她这下心里一松,脱力坐下来,却感觉到肚皮一阵紧绷,而后便是难以忍受的疼痛阵阵袭来。

元恪出生,她昏睡了好些天。

等她终于出了血房,才知道林娘子已被冯太后下令处死。

她心里一堵,竟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好像是庆幸,又好像是更难过了。

今日阳光正好,有风轻轻吹过,让人觉得格外舒爽。

高娘子为元宏奉来一碗酪浆。

两人坐于窗口,就像她少时曾经梦见过的那样,沐浴太阳的照耀。

在一连数日这个梦境之后,她父亲带着她去拜访了辽东的占卜师,那人对她父亲说:“这是大贵之兆,你这个女儿必能获皇帝册封,生育贵人。”

她知道这大抵是编的箴言,为了替她的美色增加筹码,以助她进入大魏皇宫。(注3)

她在这里日子过得不错,除了初时的惶恐不安,余时都很安静。

皇帝于她,谈不上很多宠爱,也谈不上苛待,她本分的在宫中日复一日。

听说文官以言获官,武官靠战功封爵,而一个普通妃嫔,只能靠肚皮得到自己的位置。

她因生育有功,住上了更大的宫殿,享受着更好的待遇。

她很满意。

如果想再更满意一点,那就是后话了。

她时常同王女官一起畅想未来:"待来日元恪得以开府,我也能像北海太妃那样了。"

在儿子的府邸中生活,自然舒适过生活在皇宫中。

城中多以宅为寺的王府,她想自己大约需要一个像瑶光寺那样高高的凌云台。

闲暇时,可以登之远望,目极洛川。

何等惬意。

她即将归宁,这是极体面的事。

挥别家人十多年,她的心像跃跃欲试的小鸟,只想要日子再近一些。

至尊亲来送别,大抵是因着元恪办事得力的缘故,推恩于她。

宫人难免趋炎附势,想必此行之后,她的日子可以越发顺意一些。

至尊好像察觉到她的欣喜,只笑说:"少见你如此雀跃。"

她答道:"见家里人总是喜悦的。"

至尊颔首,饮了一口酪浆。目及她手旁的一件绣品,那是她新绣的一副鸳鸯戏水,她便送给至尊做擦拭之用。

元宏用那帕子掖了掖唇角。

她的出现解决了他的麻烦,如今消失也解决了他的麻烦。

他不用举令废黜旧制,也不必再担心该如何安置未来的帝母。

于是他又笑了,他凝视她的脸,颇有几分真切地说:"我会记得你的好。"

其实他们并不十分亲密,至尊也未曾对她说过这样多的话。

他来此不到半日,便问及她的家人,问及她的喜好,还赞赏她的技艺。

最后又只因一条帕子便对她说,"我会记得你的好。"

她忽有些面热,觉得受宠若惊,却又说不出什么话来。

一时只好羞怯敛目,微微一笑。

韶华听到消息时,已是傍晚。

阿吉只说:"高娘子回家省亲,归宫途中遭遇意外,眼下人事不醒。"

她心中猛的一沉,移步过西宫,至高娘子殿中。元宏元恪具在。

她阿娘常夫人竟也在。

前来诊治的医官向元宏元恪宣告不治。

殿上一片悲泣。(注4)

太子元恪

她心里无比清楚那个答案。

突遭意外是假,从元宏选定了元恪即将成为太子之后,高娘子的结果就已既定。

意外死亡对每个人都是恰好的结果。

元宏不再蒙受如何安排之扰,元恪可以拥有更高贵的养母。

她可以获得和太子亲密绑定的条件而无后顾之忧。

这是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她躺在元宏怀中看星星的时候,元宏说:"不必伤怀,这是必然。"

他的话从来不错,这是必然。

元恪也收起了伤心,只忙于收拾旧殿中旧物。

群臣拟高娘子谥号文昭,议定位份升一级为昭仪。

元宏却沉默,沉默代表另一种否定。

终定谥曰文昭贵人。

元恪也在高娘子逝后不久正位东宫,成为大魏新的太子。

这是太和二十一年的正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