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轶事(59)
使者出,与公卿以下皆拜,有司备迎礼。太保太尉,受诏而行。
有司先于显阳殿两楹间供帐,为同牢之具。
皇后服大严绣衣,带绶珮,加幜。
女长御引出,升画轮四望车。
女侍中负玺陪乘。卤簿如大驾。
皇帝服衮冕出,升御座。
皇后入门,大卤簿住门外,小卤簿入。
到东上阁,施步鄣,降车,席道以入显阳殿。
前至席位,姆去幜,皇后先拜后起,皇帝后拜先起。
帝升自西阶,谐同牢坐,与皇后俱坐。
帝后各三饭讫,又各酳二爵一卺。
奏礼毕,皇后兴,南面立。
皇帝御太极殿,王公已下拜,皇帝兴,入。
次日,皇后展衣,于显阳殿拜表谢。
又次日,谒庙,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后遍见群庙。(注3)
又次日,帝后于白马寺礼佛,直至晡时才毕。
韶华因站的久了,难免有些头晕,元宏亲为她除衣卸莲冠。
韶华饮了两盏蜜水,方才缓过一口气来,"幸好不是册后那日的绣服,否则真的要晕了。"
她此日所穿不过缚衣大袖,荷叶边的青绿上衣,莲瓣红配白色的间裙。
待她缓过一阵,又得意起来,愉快的眼风飘进元宏灼热的目光中。嫣然一笑,"这个地方很好。"
元宏笑,"上千年呢,能不好么?"
白马寺浮图前荼林蒲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
荼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注4)
中官们为帝后准备好果盘,美酒,香帕后,方鱼贯而出。
韶华正在品几样美酒,元宏喂她葡萄吃。
韶华兼尝,言其比西域来的贡品更好。
元宏笑,"好吃就多吃点。等回到宫中还能再吃一轮。等到再过两个月,石榴也成熟了,再命人送去给你。"
"嗯。"
次日,元宏因立后而举宴清徽堂。
礼物陈于庭,设席于两楹间。
即便没有具言,瞧这般布置也知至尊因何而设宴。更何况此番冯皇后亦至,与至尊同坐。
只是仍有人佯装不明。
元详本来独坐一席,此时已蹭到了元勰的那一席上,故意提起:"想请至尊阿兄讲解丧服一章。"
元详因看见了后一席独坐的冯夙,他因尚未除服,此时入宫赴宴也只穿素衣。
他有意让冯夙难看,也不欲皇后阿嫂太过得意。故有此一提。
元勰愿意给阿弟敲边鼓,实因想起了至尊阿兄与皇后阿嫂十五年前新成婚时。
三日婚毕,第四日便来了书室讲孝经,还尚不自觉系错了腰带。
他想唤起阿兄遥远的记忆,警醒阿兄勿忘冯太后前事。
元宏一顿,并不着急答,先责他二人"失过庭之训,并未习礼。"之过。
元宏饮了些酒,面色泛红,架不住二人的怂恿,半推半就开了个头。
御史中尉李彪这才及时抬手对曰:“自古及今,未有天子讲礼。陛下圣叡渊明,事超百代,臣得亲承音旨,千载一时。”
仍然把此事归结于一个礼字上,而非丧服事上。(注5)
宴毕后,元宏唯恐韶华不乐,便携她至流化池看锦鲤。
韶华给他们喂一把食,那红色的锦鲤一丛丛的聚上来。滚浪生波,好不热闹。
她因喝了些白马寺贡上的葡萄甜酒,此时有些上头。
元宏的心在淡黄色一轮宫灯下随流苏一摇一摆,他轻声说:"这里是流化池芳林下。"
韶华飘转媚眼,也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的说:"这个地方很好。"
元宏方有所恍然,原来那一日她竟是这个意思。
遂将人抱去内室中一同就寝,翻滚犹如池中锦鲤,不觉粉汗生香。
归显阳殿后,韶华酒醒了大半。便想起席上之事,只觉对阿弟不起。
转而又忆及元恪的提议,觉得颇有道理。
不如趁此良机,为阿弟讨这个恩典。
便代阿弟冯夙求婚于元宏。
元宏顺势握住她的手,亲吻她的手背。他也愿他们亲上加亲。
冯氏这一门冯诞身死后,乐安公主理论上已不再是冯家妇。
照惯例,应再以一公主许入冯门。
想了想,便道:"彭城公主嫠居,他们又年岁相仿。少时亦有伙伴之谊,便待冯夙除服后完婚。"
韶华方躺在元宏身上,一只脚翘起来晃荡。看起来心情不错,还哼起小调来。
因炎炎夏日,室中置冰。元宏恐她受凉,便用薄被将她盖住。
又抱着她说:"做成一桩大媒,如此开心么?那你回头再看看谁和谁合适,我来赐婚。"
韶华将头转过去,又从紧扎的被中硬掏出手来,摸了摸他的脸,"好。"
此夜天空澄明,繁星点点。
元宏不过逗她开心的一句玩笑话,谁知她果然因举宴连续撮合了好几对。
甚至将冯修初生的幼女冯会亦接来京师,定下与元干嫡子的婚事。
连元宏都忍俊不禁,直道:"咱们夫妇俩果然喜好想通。"
韶华却愁眉苦脸起来,长叹一声,"可是元恪就是没有中意的。"
元宏果断哄她,"他没有福气,我俩先享享福。"
遂又滚入绡帐内。
枕簟凉,雪酥香。
彭城婚事
彭城公主被赐婚,志有不愿。
北海王妃刘氏便劝,姑嫂两人商议的结果是去宫里闹。
却被元详拦下,“你俩现在闹有什么用,今天取消,明天又指给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