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几万里(70)
这样也好,他二人再没了牵挂。
怎知他方回到方家,叔父便告知贺将军前来提亲,他叔父已经同意了二人的亲事。这样一来,他二人余生都会被绑在一起,他早晚都要面对她。
“你今日急匆匆来此所谓何事?”
方塘抬眼望向太子。
“因为你在意她。
阿塘,你若是在意她,便要告知于她,你自认怕伤害她,殊不知将她瞒在鼓里才是在害她,满朝都知贺家与方家将要大婚,只有新妇一人不知,而后,你二人洞房之时,她才知道在营中与她朝夕相处之人是她未来的夫婿,你说,她到时会如何?”
“我……”
“莫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
贺应渠谢过太子府的马夫,转身回到贺府。贺府门前一众小厮进进出出,贺应渠望着他们的衣服,不由愣了一下,这不是他们贺家的人。这时银霜跑了出来,“女郎,不好了,大事不妙啊!”
贺应渠抬眼望向银霜,不由皱了眉毛,“发生了何事?”
“女郎!贺将军将你许给了方家的郎君,方家今日便是来送聘礼的!”
贺应渠睁大了眸子,“你说什么?阿父何时将我许给了方家?”
“夫人说是贺将军生前的决定,她手中还有贺将军亲手为你二人写的婚书!”
“荒唐!阿父怎会突然将我许给方家?”说着便给了银霜一个眼神。
银霜对着方家的小厮大喊道:“你们住手。”
方家小厮不明所以,见贺家人吩咐,连忙停下手。
贺应渠大步流星踏入房中,这一切恐怕都是姨母的安排,若是自己嫁了出去,贺家不就成了方家的囊中之物?
姨母正在清点礼单,见贺应渠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连忙笑道:“阿渠,我昨日忘了与你说了,你阿父生前便向方家提了亲,如今方家的聘礼已经送到了,直待择个良辰吉日,你们表兄妹二人便可成亲了。”
“骗人,我阿父怎会平白向方家提亲?”姨母所说之事,她一百个不信。
“放肆,你也知晓女君是你的姨母,怎么这般对长辈说话的!”姨母还未说话,方媪先跳出来指责了贺应渠。
贺应渠一掌挥了过去,方媪应声倒地,“你也知道放肆,我是主,你是仆,我与姨母说话,岂有你插嘴的份?”
“你……”方媪愤恨地望着贺应渠,方夫人见状站起身,将方媪挡在身后。
“阿渠,有话好好说,不要这般急躁,”方夫人回过身,走到书案拿起一物,“这便是你阿父亲手写的婚书。”
贺应渠连忙接过,打开婚书。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
果真是阿父的笔迹!
贺应渠再往下看,看到的便是她的名字,还有方塘。
她与这个表哥不过见过几面,为何阿父会将她许给他?贺应渠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定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莫非……这个婚书是姨母仿照阿父的笔迹写的?
贺应渠收了婚书,“我不嫁!”
方夫人皮笑肉不笑,“你二人已经行了纳征之礼,整个上京都知道你们二人的婚事,你想反悔?贺家丢不起这个人,方家也丢不起这个人,女郎还是省省力气罢。”
“方媪,带女郎下去,近日阳气生发,才会让女郎这般大动肝火。”
银霜立在贺应渠身前,冷厉地望着方媪。
贺应渠冷声道:“这贺府,究竟是何人说得算?”
方媪望着立在身前的银霜,停住了脚步,一众小厮也打不过这个蛮婢。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有人一小厮走了进来,“回女君,方家七郎派人送来了帖子。”
方夫人接过帖子,望了一眼便笑道:“七郎约女郎明日泛舟游湖。”而后便向小厮吩咐道:“去告诉那人,说女郎已经应下了。”
“诺。”
方夫人将帖子递给贺应渠,银霜挡在贺应渠身前,方夫人笑道:“七郎对阿渠有意,又仪表堂堂,方家与贺家本就是姻亲,如此一来亲上加亲,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实乃是一桩极好的姻缘。”
贺应渠只望了一眼方夫人,冷声道:“这般好的姻缘,阿渠无福消受。”而后不理众人,带着银霜踏出房门。
“贺应渠!”
贺应渠听到姨母叫自己,未停住脚步。
“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我偏不嫁。”
铿锵有力的四个字渐行渐远,贺应渠已经听不见方媪的谩骂声了。
阴谋
贺应渠方回到房,姨母身边的小丫鬟又跟了上来。
“女郎,李家女郎送来了帖子,邀您明日过府一聚。”
贺应渠皱了眉,李家女郎?她与上京的女郎都不甚相熟……
银霜从小丫鬟手里接过帖子,递给了贺应渠。贺应渠接过,扫了一眼,是李嘉月叫人送来的。
她与李嘉月并无交情,为何会送来帖子?
银霜见贺应渠没有反应,忙问道:“女郎,李家娘子找你何事?”
“她要回青州了,约我明日一聚。”
“那女郎明日可要前去?”
贺应渠将帖子收了,对着小丫鬟道:“去回了李家的人,明日我会去的。”
银霜有些不解地望向贺应渠,贺应渠摇摇头。她二人确实不熟,但是与其去见并不相熟的表哥,她还不如去赴李家女郎的约,有此一约,她明日便也有了推脱方塘的借口。
*
翌日,贺应渠到了李家府宅。
李家发迹于青州,李家长房世居青州,二房在上京任官,是以李家的府宅十分气派,独居街北半条街,三间大门而立。门前小厮见着自己,连忙迎上前来,将自己引入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