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风几万里(73)

作者: 风雪煮酒 阅读记录

她就不信,将贺府翻了个底朝天还找不见她!

“女君,已经搜了一个时辰了,还未找到,天就要亮了,方家接亲的队伍马上就要到了,女郎还未找到,这……这可怎生是好?”

方夫人揉了揉眉间,“小翠。”

“婢子在。”

“方媪,命人为小翠装扮。”

方媪和小翠一同愣住,“女君……”

“我说的话你们听不懂吗?眼下没时间了,吉时不能耽误,今日这婚宴说什么也要办!”说罢瞪着瑟缩的二人,“还不快动起来!”

方媪二人连声应诺。

望着匆匆离去的二人,方夫人眼里结了一层冰,无论如何,这亲事也要结成,其他的事……到时再说罢。

吉时已到,花轿已停到贺府门口。

屋檐下的红绸随风飞舞,长廊下,晨光透过红灯笼倾泻,满院祥和。

方塘已经做完了却扇诗,方家的郎君在院子里喊道:“新妇子,催出来。”新妇与新郎亲眷欢闹起来,人声鼎沸间,贺应渠自房中走出。方塘不由正了神色,一片喧嚣之际,入目只能望见那抹红影。

望着被喜娘搀上喜轿的贺应渠,方塘踏上马,再回头望了一眼。

一直等到身边的侍者催促,方塘才回过身,脚蹬了一下马,一路吹锣打鼓回了方家。

花轿进门,喜乐不断。

方塘望着贺应渠由喜娘扶着走上红毡,一步一步向自己而来,愈来愈近,待到贺应渠立定在自己身旁,方塘下意识伸出手,一旁的喜娘却笑道:“新郎莫要急,要先拜过堂才能洞房呢。”说罢满堂哄笑起来。

方塘笑着收了手。

一旁赞礼者喊道:“行庙见礼,奏乐。”

“上香。”二人叩首。

“再上香。”二人再叩首。

“三上香。”二人三叩首。

“礼毕,退班,送入洞房。”众人哄笑着,将二人送入洞房。

贺应渠和方塘一左一右坐在床沿边上,二人腿挨着腿,周遭终于静了下来,方塘定定地望向贺应渠。

他从未想过成亲。

祖母将他带回方家,方家不过是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罢了,可凭他自己,如何能在方家立足?直到他遇到太子殿下。初见太子殿下时,他衣饰虽普通却谈吐不俗,方塘只当他是没落贵族之后,二人称兄道弟,相交甚好。直见太子殿下一直结交寒门子弟,又显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才得知那个胸怀大志之人是当朝太子。

太子于他,是师,是兄长,是他一生都要追随的人,他顺理成章投入太子门下。各家氏族把持朝政,各族之间争乱不断。两家皇子同是李氏之后,李家却想扶持二皇子上位。这些年他跟在太子身后,自然知晓他如履薄冰。他从未想过儿女私情,直到他在凉州遇到贺应渠,那时她答应了他一个请求。

若是得贺家相助,太子殿下在朝中便多了一分胜算。

可当她寻到她阿父后,他却不想再要她的承诺了。

像逃一般离开凉州,回到上京后,叔父却告知贺将军欲与方家结亲,方塘不知道贺将军为何挑中了自己。

方塘手里接过喜娘递来秤杆,手忍不住地抖了起来。

自他得知二人要成亲后,他的心不由乱了起来。那日得知太子殿下见了贺应渠,他的心便慌到了极点。太子殿下说得不错,他若是一直逃避,只会害贺应渠更深。

方塘挑起贺应渠的红盖头,他要将一切话都说与她,告知他为何会去凉州,告知他与太子之间的牵绊,告知她……

他从凉州回来后便一直想着她。

方塘不由屏气凝神,盖头被掀开,露出一张浓妆艳抹却并不相熟的面容。

“你是何人?”方塘大声喝道。

*

贺应渠与银霜蹑手蹑脚,在迎新娘之时,二人趁着众人不注意混入到迎亲的队伍中,随队伍一同回到方家。

院里掌了灯,火红的烛光映满整个院落,众人喜气洋洋地聚在一处,院子里鱼龙混杂,贺应渠二人趁乱溜了出来。二人解了一匹马,共乘一骑,向着城外而奔。

耳边呼啸着风,贺应渠望着不远处的城门,不由笑出了声。

“银霜,我们要回凉州了。”已将阿父的骨灰送回贺家,贺应渠一桩心事已了,若无旁事,贺应渠此生都不会再回上京了。

到了城门口,官兵望着二人喝道:“你们二人下马。”

贺应渠皱起眉,“为何?”

“今日方家与贺家大婚,凡是出城者都要出示过所,你二人若是没有就稍后站站,别挡别人的路。”

“女郎。”

贺应渠转过头,她要尽快想个法子。

二人被挤到一旁,一辆马车悠悠地从二人身后驶来。

“停。”

马车停在贺应渠身前。

一位夫人从车上下来,朝着贺应渠走来,贺应渠眯起眼睛,她不认识此人。

“你二人是不是贺家的人?”

银霜挡在贺应渠身前,戒备地望向那人。

夫人笑意盈盈,忙道:“我是阿月的二嫂。那人曾远远地望见这位女郎。”说着便指了指银霜,“方才便认出了她,今日贺家与方家大婚,你二人为何会在此地?”

银霜便道:“我们随女郎从凉州而来,女郎命我等先回凉州。”

夫人笑着点头,见她二人立在一旁,又望向不远处的官兵,心下了然,“你二人不若随我一同出城?我也想听听你家女郎的事,阿月那个蛮丫头常常在我耳边提到你们女郎。”

银霜回过头望向贺应渠,贺应渠点点头,二人随着李夫人上了车。

上一篇: 海棠月色 下一篇: 终极一班1之乔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