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薄情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173)

作者:圆只 阅读记录

卫国公恨上了郑贵君,不仅令其派系官员旁敲侧击地劝告皇帝冷落郑贵君,还说动了太后,将刚寻回没多久的真儿子送进宫,得了个美人的位分。

这是要让真儿子分宠,与郑贵君一较高下的意思。

可陛下喜爱假的,对这真的没有半分兴趣,只是不能在明面上发作,以免更多人议论郑贵君,说他是个迷惑圣心的妖夫才颇多忍耐。

皇帝自登基以来就没受过这种气,又知道心肝的身份不正,说起话来理不直气不壮,憋着火没处发。

谢流忱对他们的恩怨了如指掌,但没有任何兴趣,总归大家都只是趁着水混,扯旗子给自己谋利罢了。

他也不例外。

现在郑家扯出了这么一摊子事,倒是给了他可趁之机。

前不久卫国公又要将他骑马出了差错,摔成跛子的三儿子郑裕礼安排进大理寺。

虽说只是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大理正,还是他搬出自己父亲老卫国公战死沙场那一回的军功,在陛下面前涕泪横流地恳求,才给三儿子求来这么一个前程。

可皇帝就是不满,她的心肝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卫国公两个儿子,倒是一个入宫做美人,一个入大理寺当大理正。

皇帝不高兴,谢流忱却觉得卫国公做得太好了。

他完全可以借这个机会,向皇帝引荐崔韵时,将她乘着郑裕礼的东风一起推入大理寺。

皇帝厌恶卫国公,明面上又不能出手给郑裕礼不痛快,那崔韵时就可以做她的刀,有了陛下暗中的允许和倾斜,崔韵时便能牢牢压他一头,让这位郑三公子在任期内毫无建树,颜面扫地。

最重要的是,郑裕礼是残废,本不能做官,可他却因为他父亲的安排成了大理正。

种种条件相加,对陛下来说,没有比崔韵时更合适给卫国公添堵的人选了。

谢流忱将这个提议修饰一番,以全心为皇帝着想分忧的口吻说出。

陛下闻言,龙颜大悦,立刻不再转那只茶盏,她从没见过崔韵时,但不妨碍她欣喜之下对她大赞一番。

最后的结果便是,待郑裕礼上任,崔韵时便会收到任命。

谢流忱也很高兴,崔韵时因为二妹妹前途尽毁,只能通过嫁人来谋取上升之路。

那一日她控诉他诸多过错,却不曾提及过这一桩。

这是她自己都不想碰一下的伤口。

直到如今,他们仍是谁都没提这事,彼此心知肚明,这才是他最大的罪行。

现在他有了赎罪的机会。

他要还给她原本的人生,做她的踏板和后盾,只要有他在一日,她这条路就能走得顺畅平稳一日。

他踏出清凉殿,只觉外边的风雪都比来时小了许多,心境如云开雾散,竟好似瞥见了一丝日光。

他按捺住心头的期盼和激动走下石阶,此事还不宜马上告知她,任命没下来前,她就知晓此事的话,会整日不能安心。

等到事情全部妥当后,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吧。

——

谢流忱今日回的仍是原本的谢家。

她如今仍然没有离开,不去崔家,也不回他们二人一同布置过的新宁巷的宅子。

不为别的,只为谢燕拾一直留在娘家养伤,崔韵时就是想要日日近距离地看着她如今的状况。

多年积怨让她一边舔舐自己的伤口,一边想要看见仇人痛苦的样子。

如果她看不到这些,那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跨过一道月洞门,元若跟在他身后,道:“有几位大人递交拜帖,想要走公子的门路,公子要见一……”

谢流忱拂开面前的一截花叶落尽的枯枝,漠然道:“全都拒了。”

他没有那些闲工夫。

路上听见两个容拂院的丫鬟议论二妹妹的伤情,说二妹妹如今还是卧床不起,整日都要服用止痛药,吃得太多,渐渐也不起效果了。

当时崔韵时提出要二妹妹的手臂,他答应了。

只是与她商量,二妹妹如今伤重,若是再添一伤,她或许会活不下去,待她止住血,伤好了,他再用二妹妹的手臂还她。

这是他们兄妹欠她的,他欠她的,他可以用自己的命和一辈子去还她,可是燕拾欠她的,他没法代替她偿还。

——

谢流忱去了松声院,屋中传来断断续续的琵琶乐声,显然是个生手。

入内后,他被屋中热气扑得面颊和耳朵发痒。

行云见到他来,停下拨弄琵琶的手对他行礼。

谢流忱笑一下,示意她继续练习。

自从崔韵时把一切都想起来之后,他就再也没什么可隐瞒遮掩的,便将芳洲和行云都弄了回来。

她与这二人相伴多年,情谊深厚,有她们在,她心情也会舒畅一些。

她待她们俩总是不一般的,行云对琵琶有兴趣,一个月前崔韵时便请了位先生教她。

某日她们俩玩闹着弹琵琶,行云好歹学了一阵子,弹得有些模样,崔韵时完全就是信手乱弹,不堪入耳。

她乱弹了半日,他在屋外听了半日,可以想像她此时脸上正带着笑的样子,没有一丝忧愁。

谢流忱走到崔韵时身旁坐下,今日她穿了一身红裙。

屋里地热暖和,她穿得轻薄,裙摆是一层又一层交迭的薄纱,像朵半开的花。

谢流忱和她说自己近来做了什么,比如他已经说服了明仪郡主,让她放弃杀白邈。

比如他已经派人将白邈接回来了,她若是想见白邈,也可以由他陪着去见。

他会安排谢燕拾与白邈和离的事,不管谢燕拾配不配合,他都会办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