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只想当权臣(46)

作者: 罐装可可豆 阅读记录

“这、这……”不远处,立于靖军阵前的田兆措手不及。

眼看着就要进入襄国境内,变故横生,他还尚未来得及反应,一切便已尘埃落定。

田兆愣怔之后不由得捶胸顿足:“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他摊着手,哭丧脸朝着康叔礼道:“你我可该如何向王上交代啊!”

康叔礼亦是长吁短叹,皱眉摇头,苦闷至极。

只是不期然抬头,目光却与襄国阵前的戚言遥遥对上。

两人相隔太远,要说什么神情,那是半点也看不清楚。

可从这举止中,却总能读出几分意味深长。

他也便笑笑,遥遥地朝她点了点头。

.

靖臣出使,遭逢骤变,他们不敢轻率行事,就遣了轻骑回都,向靖王禀告。

襄国不能放任靖军在边境扎营而不顾,于是也在不远处扎营留驻。

是夜,戚言的帐帘被人撩起。

她眼也未抬,只抬了抬手示意道:“坐。”

来人风度翩翩行至案前,一撩衣摆,安然入座,笑说:“戚姑娘早知我会前来?”

戚言为他斟了碗茶:“你若不来,何苦在阵前排演一出大戏?”

康叔礼端起茶饮了一口,笑吟吟道:“什么都瞒不过戚姑娘。”

“老襄公应当还不想死。”

“是,正是他不想死,方才听了我的劝,想要搏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曾经的亡国之君,若是襄国就此覆灭,那倒也就罢了。

靖国愿意关着他,他便茍活着,哪日靖国容不下他,便利落地赐死。

如今故国光复,在襄人是天大的喜事,对他这旧国君而言,却有如被放在烈火上炙烤。

于靖国,他是性命任由拿捏的筹码,于襄国,更是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不敢待在靖国,却也不敢回到襄国。

若说靖王所为,是给了他一个夹缝求生的冀望,接连的刺杀却终究是将他的胆给吓破了。

故国已不是故国,那是龙潭虎穴,是他的葬身之所。

他是不想死的,曾经过着怎样的好日子,后来也没有一日不想着回到过去。

假如不能,那便退而求其次。

退到最后,起码他得活着。

于是康叔礼告诉他,世子登位已是众望所归,如今的襄国恐怕铁板一块,早没有他这亡国昏君的立足之地。

不过听闻襄世子素有贤德美名,君若愿意在自己的名声上面下下功夫,说不定还能搏来一线生机。

他业已走投无路,唯有死马当成活马医。

襄公收下了康叔礼给他的匕首,按着康叔礼所说的一一照做,期待着能在捅完刀子,挨完痛后,就此安享晚年。

他再没别的野心,只求食可果腹,衣可蔽体,若是床榻绵软,屋舍整洁,那更是大好。

可惜,那把匕首上,却抹了见血封喉的毒。

老襄公至死时方才明白,或许这世上再没有人盼着他能活。

他竟早已举世皆敌。

“襄君殉国,死得也算名正言顺,如此一来,靖王算计落空,襄国也算是能够松下口气了。”

戚言咽了口茶:“康先生乃是靖国臣子,怎么处处替襄国考虑?”

“聊表心意,以示投诚罢了。”康叔礼笑眯眯道。

戚言只看着他,并不说话。

康叔礼抬手作揖,仍是笑道:“礼一贯听闻世子美名,仰慕已久,盼望戚姑娘能念在故国旧交的份上,为我引荐一二。”

戚言却笑:“你一贯听闻世子美名,如今不怕他报杀父之仇?”

“诶——”康叔礼拖长声音,笑着说,“襄公可是‘自愿’殉国,与我何干?”

“遑论我见戚姑娘投效世子,虽为靖人,却也深受信重,便知世子是真正贤德之人,任人唯贤,用人不疑。”

康叔礼说到这里,微微停顿,方才笑眯眯地将话锋一转:

“只是乱世之中,圣贤之君可不好当,总会有些阴私密谋之事,这些脏活累活,礼愿为世子代劳。”

戚言却笑:“冲着贤名而来,先生恐怕要失望了,世子比先生所想,更要豁达一些。”

康叔礼若不杀襄公,世子实际也并不介意脏手。

手里掌过兵的人,再仁慈也有锋芒,再贤德也知取舍。

“那岂不更好?”康叔礼听了却是抚掌笑道,“不愧是戚姑娘选中的人,果然与我一拍即合。”

“襄国贫弱,康大人留在靖国做士大夫不好吗?”

“戚姑娘说笑了,大争之世,今日我强他弱,来日可又不好说了。”

康叔礼总是这副笑眯眯的样子:“跟着戚姑娘押宝,总不会错。”

戚言却神色冷淡:“押得对,却未必押得好。”

康叔礼摇着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哪能事事顺心,能押对就已是谢天谢地了。”

“邵奕只杀与他作过对的人,先生不必如此。”

康叔礼笑容愈加:“那我可更要改弦易辙了,襄王已死,我与世子可说是在一条船上的人了。”

戚言不再多说,只道:“世子的营帐就在边上,先生若有意,便去自荐吧,用不用你,却要看他。”

康叔礼略微一怔忡,却似很快明白过来,起身一揖,笑得畅快:“多谢戚姑娘指点。”

留旧

轻骑快马,日行千里。

靖王收到密报,正是午后。

阅完密信,毫无迟疑地下令将田兆、康叔礼的父母妻妾等一应家眷扣押。

靖王亲卫带兵前去,两边却都扑了个空。

侍卫统领只好硬着头皮回来禀报。

“看来此二人,早有不臣之心。”陈安跪伏在地,冷汗浸湿了额下一方红毯,粗看之下,竟似一摊深浓的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