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榻上美人泪(重生)(181)

作者: 春风作笺 阅读记录

他不愿让这样的自己为心爱女人所知,故隐瞒晞婵,任由那郑明月跟回,若能找到人,不定这“疾病”就可解,不致以此状态与枕边人共度余生,梦中总是另一人。且每次梦起,对他来说,比刀割还要折磨。

郑明月要什么,若无心上人,他自是不屑听此女要求。可他怕了,自己脾气爆炸,又常将心上人放在霸业之后,无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只得将所有情爱为晞婵倾注。

他是李覃,更是那个雄心抱负只为打天下,做大英雄以不悔此生的随侯。没办法做到心里眼里都只有情为先。

若晞婵再知他如此,难听些,到底与正常人不大相同,甚至是精神上的,他怎可能放下自尊与骄傲,就这样与她白头偕老?难道还能隐瞒一生不成?那太累了,也没必要。

晞婵道:“虽然不知夫君为何会梦到妾的字迹,但这首诗歌,千真万确是妾儿时所写,除了妾自己,只有师父知晓。当初师父的遗物,是八岁时找到血亲,已经送还人家的养女罗烛乘收,师父隐居,只有林婶陪伴,若这张纸出现在郑明月处,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了......”

这便是她方才心内复杂之所来。

李覃直言:“郑明月便是南华夫人的养女罗烛乘。”

“师姐吗?”她缓缓吐音,忽觉这个称呼极为陌生。

为什么不能是别人呢?却是郑明月。她印象中的师姐,八岁离开,她来时并不见得,此后亦是素未谋面,然因是师姐,她却是时时刻刻敬重想念着的啊!

即使是今日,她亦时而想过,要是能团聚,哪怕见上一面也好。

晞婵忙低下头,咬紧轻颤的唇瓣,不让声音发出。好像有什么......在疯狂扯着她的心,揪起一阵又一阵酸涩无奈,难受极了。

“她从青州跟来后,问孤要绛珠。‘绛珠和弦,琴音天下一绝’,这是时下坊间口口相传的妙技。孤并不看重那什么绛珠,不过是听那传奇,倒也有趣,才搁在府库收着,她要绛珠和弦,说是曾与那诗的主人小时齐奏过,不定能记起。”

“那琴并无刻印,然孤却认得,那是南华夫人生前在凉州用过的七弦琴。”

晞婵趴在他肩上,目光瞅了下,伸手,调皮捏住李覃耳垂,若无其事道:“夫君从这时便怀疑她是罗烛乘了?”

“你先把手放开。”他凝声,一字一句道。

“夫君好凶......”她气呼呼用力捏了下,乖乖丢开。

李覃又好气又好笑,心下挑逗忽起,出其不意将晞婵用一只手臂揽到身前,吓得她失声惊呼,却又继续向上一提,不留反应地把人抱在臂弯。

他微眯起凤眸,嗓音戏谑:“羞不羞?嗯?”

心里不觉发笑,又疼惜得不忍笑她。真是乖着不吭声调皮。

晞婵哼唧一声,飞快趴他肩上,躲起来。不叫李覃看见脸上的红晕,那样岂不更有的说她玩闹。

李覃手痒,这时极想将大掌拍她臀上,“惩戒”一顿。她这乖娇,也弄得他心里不静,像羽毛挠似的,以致于狠狠欺负小姑娘的念头也渐渐加深。

他不动声色提快了步子。

“南华夫人除了你并无一徒,孤看见那琴,又听出此女琴风竟似南华夫人三分,这才怀疑她就是南华夫人养女罗烛乘。”

然而这虽间接表明,能与她同奏的唯有南华夫人唯一爱徒,必是豫州晞婵无疑,自然不消再与她郑明月周旋,那首诗的主人已有解。

遑论他日后亲眼看到了晞婵的字迹。

罗烛乘肯定知道豫州晞婵为南华唯一爱徒。后来他与晞婵结为夫妻,日夜相守,不怕见不得字迹印证,罗烛乘倒也没必要,也没胆子仍旧拿着这事当护身符。

策论如神的女谋士,不至于蠢笨至此。

唯一的可能,便是罗烛乘只知此物为南华遗物,却不知是晞婵所写。

实则,连她自己都不知这诗的主人是谁。

却竟敢以此糊弄他多年。

李覃眸色狠戾,已有杀气,只顾忌背上那姑娘,才又收敛。

但这其中,却有更深的牵扯——

倘若郑明月便是罗烛乘,那么一切都细思极恐。她极力扶持倪韫,并次次良策,皆直接或间接与他作对,后来借那张纸周旋,只怕亦不为单纯悦他,而是有目的接近。

故他最后以一首《姻缘错》确认,发现郑明月面色虽无异,手却不觉握紧烤□□子,一切都无需再证。郑明月,是南华夫人罗烛乘无疑。

有听闻当年隐情的,必以为南华夫人是死于他李覃之手,只是不敢外传,知者甚少。

然,亦只有他与少数人知,南华夫人实则死于穆廷年所赐一杯毒酒。之所以即使与穆廷年为宿敌,宁让世人误以为是他杀的,也不澄清是穆廷年,不过只为义兄罢了。

而穆廷年不提,并非他不敢当。凭他们这些人杀了谁,只要不是弑君杀亲,绝无一位玩弄兵权、叱咤风云的诸侯领军会有所忌惮。他不提,却是为其妻。

穆廷年也是个可悲人。

十五年后,才知自己妻子并非死于血崩,而是妻子的亲姊妹,故意送的一香囊。林婶子愧疚多年,因她服侍两姊妹长大,如今妹妹已死,无力回天,她既不愿见姐姐一命呜呼,又不愿让妹妹含冤而死,故年月煎熬。

林婶子做出的权衡,便是十五年后将一切告知穆廷年,以此为不失偏颇。事后,她自于林中吊死。

穆廷年知道后,几近崩溃,谁又能可怜他失去爱妻,又毫无所知将亲女儿送与毒妇手把手培养多年?李覃想到这,忽而怔了一下,这大概就是,晞婵长大后,在一些事上不近人情,甚至并不端正,穆廷年仍旧愿意接纳,自甘承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