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妖娆(164)
但杜晚枫不一样,与其把井宾看作是部下,更多是老师。他尊敬他、信任他,委他重任、也宽他之心。
而这些并不是因为杜首辅是首辅、大权在握。而杜晚枫只是满身麻烦的公子,不得已而为之。
井宾能感觉到公子是真的敬重他,才会有此番举动。
正因为如此,井宾才觉得自己重任在肩,绝对不能辜负了公子,一定要在暗中竭力助公子前行。
哪怕是牺牲掉他这条命也在所不惜!
翌日,承安帝在批阅奏折时,就看到了来自礼科给事中杜晚枫的上书。
“杜晚枫?”自从他做了这个给事中后,也没看见他弹劾过什么人。一开始他还很疑惑,这个杜家小公子竟然这么安分?以他对他的了解,可不会这么老实。
然而过去这么长时间,他这个给事中当得毫无存在感。他都快以为杜晚枫每日就是为了混混差事,因为杜家过去那些事情,怕再出头惹麻烦,也不想有所作为了。
没想到,今日突然看到了他的奏折。
承安帝还真有些好奇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这份奏折是谏诤皇帝的。
又是谏诤他的!
承安帝气不过,怎么一个个都冲着他来!这些个给事中,怎么这么烦人!
杜晚枫以下犯上,看来是这段时间安生日子过久了,又忘记了刀悬梁的滋味了。
忍着怒气看下去,却发现这道奏折明面是指责他,实则却是在痛批曹禺行。
杜晚枫的意思说圣人太过仁慈,也太过看重风评,才会被有心之人屡屡得逞。那曹禺行本是个讪君卖直之人,靠着讽刺诽谤圣人来为自己搏得威望声名,用心险恶卑劣。
这样的人不但不能纵容,还得重处。圣人应该拿出君王的权威,来告诫这些投机取巧、不敬畏天威之人。
最后杜晚枫也简短说了自己写这道折子的原因,一是不忍圣人被这种自私自利之小人绑架;二是不愿言官阵容中出这样的败类。
第三,杜晚枫说得多一些。
虽然曹禺行过去和他父亲有恩怨,但写这份折子绝非报私仇。而是实在看不过曹禺行被圣人委以信任,却不分君之忧,做一些为人臣子应当做的事情,反而处处标榜自己正直之名。
然后杜晚枫还说了一下边防军这些年屡次有克扣军饷、逃兵之事发生。那曹禺行从边地回来,有直面圣人的机会不是应该将亲身所见所感奏禀圣人?
这些事情关乎着数十万边防军的切身利益,不是更为紧迫重要?却每日逮着圣人的一点事情横加指责,吃着圣人的好处,却还要砸圣人的锅,此等做法过于无耻。
最后这番痛骂,让憋屈了好些日子的承安帝大呼痛快!
本来还不知道如何去驳斥那班臣子,杜晚枫这道折子却给他提供了现成的说法。
这个杜晚枫,虽是风雅大才子,骂起人来还是很得劲很有力道的。
湛公公就看着承安帝在那里激动得拍大腿,偶尔喊出两声杜晚枫的名字,面上带着满意的笑。
也不知道杜小探花爷在奏章里写了什么,让圣人这么高兴。
要知道,圣人这些日子批奏折可都气得不轻。
那些奏折,要么是曹禺行指责圣人的言论,要么就是朝中官员劝圣人诚心纳谏的。
又一批奏折送过来,承安帝心情大好地开始批改。
在看到曹禺行名字,并且开头就在说他为君者怎么怎么时,直接就把这奏折给扔了。
想到前些日子一肚子火,还是得忍着气郁看他的奏折,还是这样做更为爽快。
讪君卖直的家伙,也值得朕浪费时间去看他写的胡言乱语?
杜晚枫说得没错,对这种东西容忍,那就是给自己找气受的。再这样下去,天下人还不都当他可欺?
第一百五十九章 打回原形,不得翻身
写了这道奏折后,曹禺行可是志得意满。从这些日子小皇帝对他的态度来看,就知道他的计划成功了。
他的正直之名早已传遍敬天府,甚至扩散到周边许多地方。许多文人学子都拿他做榜样,就连朝中为数不少的官员,也都开始逢迎他。
承安帝心有不满又如何?他顾虑着天下悠悠之口,哪怕他言辞激烈了点,也不会轻易将他问罪。因为这样做,就会有无数的人说他没有君王气度、连一点臣子的谏言都听不了。也会有更多言官弹劾他,认为他这样做不符合一个君王应有的品行,对太祖创下的言官制度怀有不敬之心。
在曹禺行看来,承安帝他自身的性格弱点是如此明显,非常好拿捏。而那群言官虽然乌泱泱的,却没什么头脑。他只是拿他们当刀使,他们却以为他是言官最佳表率。
有趣,有趣。
如果大闽王朝的言官都是这样的,那他有一日未必就不能成为言官之首。通过谏诤皇帝,进一步为自己赢得威望,让他的言论化为更实质的武器,帮助他在朝中得势。
就在曹禺行想得很美的时候,有太监来宣旨让他明早参加早朝议事。
这道旨一宣,曹禺行心中更是暗喜。
他就一七品给事中,平时是不用上朝的。可小皇帝特地派人来宣旨,那就是他在奏折中说的事情引起了他的重视。明日早朝,难道商量怎么对付杜家?或者是对他进行封赏的?
以他对小皇帝的了解,听够了他那些批评的话,又不能将他治罪,那还不如升他的官。这样不但能让他闭嘴,反而还告诉天下人他善于纳谏。
这个做法算高明,不过早在他意料之中。单单这样可不能让他闭嘴,当然他也不会太挑衅小皇帝,真要是把他激怒了不管不顾处决了他,那可就太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