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92)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不过,温夫人仍旧收购了樱宝的精品金耳与雪耳。

五斤金耳,樱宝又得了六十多两银子。

加上之前的银锭,她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小富婆。

爹娘这次也赚了不少,估计能有一百多两。

连大妮二妮都各赚了七两多银,可把她们高兴坏了,一个劲儿催促大堂哥带她们去集市上逛逛。

樱宝没啥东西可买,便不去凑那个热闹,专心在家里学习医经。

医经又称方技之书,分:经、脉、方、药四部分。

士者云:经阐其道,脉运其术,方致其功,药辨其性,四者备,而方技之事备矣。

意思说只要学会运用“经”“脉”“方”“药”这四种技能,那么就可以当医者了。

这里的“经”分为《内经》、《难经》、五脏、针灸、妇科、幼科、外科、养生、经方、本草、食经等23类。

樱宝还只学到内经,离当医者遥遥无期。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

素问主要是黄帝与老师们之间的问答,讲诉人体与脏腑的推演及天人关系,有些虚幻。

灵枢是一部针灸学,偏重于经络和刺法的实践操作。

樱宝已经学完素问,最近跟温夫人学习人体穴位与针灸刺法。

但针灸之术温夫人并没有强调她一定学好,只要求她略懂即可。

因为针灸之术并不能真正治病,只能缓解一些症状。

就像巫医给人放血疗病一样,只是一种医术手段。

接下来,樱宝便要学习难经了。

《难经》又名《八十一问》《黄帝八十一难经》。以基础理论为主,兼顾分析多种相关病症。

内容包括经脉、脏腑、阴阳、五行、病证、营卫、输穴、针灸等,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诊断与治疗。

学医费脑子,很多东西要死记硬背,樱宝只觉苦不堪言。

闲暇之余,她便将两个弟弟招来,让他们背书给自己听。

两个双胞胎很聪明,现已学会背诵三字经与百家姓。

于是樱宝又顺带教他们认字写字。

并鼓励他们,谁每天先学会十个字,她就带谁出去骑鹿玩,还带他去看望温衡寅养的小猪崽儿。

双胞胎果然勤奋起来,互相比拼谁学的更多更快。

“瞧瞧你写的啥字,一个字占了一张纸,下面你还怎么写?”

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

樱宝一瞧这俩孩子的蟹爪字,简直气到吐血。

不仅字歪歪扭扭像蟹爬,写的还贼大。

若不是怕打击两个弟弟的学习积极性,她都想用戒尺敲他们小爪子。

唉,为了将来能享到弟弟们做官的福,自己还是忍了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寒冷。

姜家人热热闹闹在家猫冬,为此还买来一只羊杀了,一大家子围着火炉烤羊肉吃。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乡丁便敲着铜锣挨家挨户通告上河工,也就是服劳役。

这河工可不是在本乡上,而是听县令的调遣去别的地方。

这一去可能就十几二十天甚至一个月,期间若是病了饿了也没人管,因为县衙并不会管役工的饭食,甚至都不管役工住哪里。

于是春娘赶紧给丈夫预备被褥与干粮,斗笠与蓑衣也预备上,还用羊皮给他缝了一个小帐篷。

万一下雨下雪,丈夫与两个兄弟也能有个躲雨雪的地方。

本来他们家可以花钱买役工,但乡丁说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庭,即便花钱买役工,弟兄三个也必须去一个劳役,否则不好交差。

也就是说,最多可以买两个名额,但另一个必须去上工。

姜家三兄弟一合计,还是都去吧,一个人在外头不易,万一出个啥事都没人知道。

第七十六章:义诊

樱宝也忙着给老爹他们预备药丸子。

这药丸其实就是用枣泥红豆泥与麦面蒸煮,捏成约摸鸟蛋大小的小团子,里头掺了五鼎芝。

一共做了五十个,够老爹每天吃一丸,余下一些还能给大伯二伯。

出工那天,天还没亮,村里人便扛着铁锹凿子与背篓,有的挑着担子,来姜三郎家门口招呼他一起走。

姜三郎也挑着担子,将工具与被褥都放在上面,与同样挑担子的大哥二哥一起融入人群。

樱宝早早起来,与阿娘一起站在院门口目送老爹离开。

“娘,爹去哪里做河工?”樱宝问。

春娘牵着闺女回屋:“听人说是几十里外的四门镇。”具体哪里她也不清楚。

做河工不确定具体位置,一条河段从这头到那头有十几二十里,河工便在河岸两边挖河道挑河泥,清理淤塞。

等这片河段做完,还得去下一个地方。

“宝儿,你再睡一会儿。”春娘道:“天亮还有一会儿呢。”

“嗯。”樱宝爬上炕,脱掉棉衣,钻进阿娘的被窝。

棉花被褥果然暖和,躺里面都不想出来。

此刻两个弟弟单独睡在另一个被窝里,正打着小呼噜。

今日终于能跟阿娘睡一起,樱宝很高兴。

春娘上炕躺下,将闺女搂在怀里,笑着道:“宝儿好久都没跟娘这般亲近了。”

樱宝蹭蹭阿娘:“因为宝儿长大了。”

“对,我宝儿一眨眼都快四岁了。”这还是周岁,若是按虚岁算,她家樱宝过完年就该五岁。

母女俩互相依偎不知不觉睡熟。

第二天一早樱宝仍旧要去上学。

二妮与虎子过来叫她。

“樱宝,昨儿那个陈招没来学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