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骗掌柜成婚去(47)
王府与他,都将成为兄长脚下,最稳妥坚固的磐石。
谁都知道陆景明是要袭爵的,他也知道。
然而,北瑛王府每个人都怕他不知道。
“我……”他张了张口。
北瑛王拂袖而过,道,“下山吧。”
陆清和偷偷在石头上多躺了一会儿。石头缝中冒出的小草搁着衣服搔弄他的胳膊。
凤眸映着天色,他轻轻道:
“我也想看看山顶。”
王爷早已走远,回应他的惟有山风,拂过山林。
……
孟府之中,郑琢玉三人围坐在一处。
枕书小心问:“夫人您看,厨房为宴席准备的菜?”
原本为了接待陆清和,厨房从昨夜就开始备菜。如今人一走,郑琢玉没了胃口,道:“随便拣些上来吧,就我们几人,不必如此隆重。”
孟安却按下她,笑道:“别听夫人的。怎么不必?听我的,照原样摆出来。”
郑琢玉脸色不好,担忧地向孟安道:“是我提这事提的太急了?陆二公子可是生气了?”
孟安叹了口气,虽然今天引出玉春楼的事不是他的意思,他仍握住郑琢玉的手,道:“不必忧虑,陆二公子不是没有气度的。过几日你再问问表嫂那边有何实据,我再寻个机会将此事仔细上禀就是了。”
郑琢玉道:“他若没有生气,为何突然向你问起王负的事?我听着像是要问责于你一般。”
孟安对此惶恐不安,却一味拍着郑琢玉的手道:“夫人,无须担心,不会有事的。王负如今在当直司收押,受了刑,神志不清。他既没法去问王负,我是王负的上属,例行来询问我有关事宜实属正常。”
郑琢玉却道:“我如何能不担心?你自从和那姓徐的走得近……”
孟安高了声音:“夫人!”
郑琢玉被他高声一呵,才忽然惊醒过来:郑瑾瑜还坐在他们身边,愣愣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郑琢玉拍了拍郑瑾瑜:“瑾瑜,你就不必多思了,只管读书是正经。”
郑瑾瑜有话想说又不知该不该说,憋了好半天,才道:
“姑姑,你们不知道谢辛辛就是玉春楼的掌柜吗?”
“谢辛辛?”郑琢玉道,“那是何人?”
郑瑾瑜道:“就是陆公子身边那个小娘子啊!”
孟安、郑琢玉皆一惊:“什么?”
孟安忙问:“她与陆二公子是什么关系?”
郑瑾瑜搜肠刮肚,仔细回忆了他们从莲州到邺州的每一日,斟酌着道:“原先,他俩两情相悦,后来感情有了裂痕,而我以我的聪明才智从中周旋,如今这两人好似已经互许终身了吧?”
郑琢玉如遭雷劈。
那她今日都对陆二公子说了些什么啊!
孟安恍然大悟,细细思忖,这才逐渐明白过来,为何每当他们提及此事,陆清和的面色逐渐不耐。
“不对。”郑琢玉拧着手帕,下决心道,“孟安,玉春楼这个投名状送到你手上了,你是早晚都要交的,而且越早交越好。”
“太子与大皇子势同水火,不知哪一日就要变天了,若等两派撕破脸皮再站队,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任何一边的心腹,你可明白?”
孟安一向听她的,只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郑瑾瑜急道:“姑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和他们都是朋友,你们不能这样!”
孟安便有些犹豫,郑琢玉也说:“瑾瑜,你说得对。姑姑不会再向陆二公子提这件事。”
郑瑾瑜欢喜起来。郑琢玉又道:“瑾瑜,你去厨房看看,若是有什么菜还没做的,叫下人们收起来,不要浪费。”
他便欢天喜地地去了。
等郑瑾瑜一离开,郑琢玉又向孟安道:“你听我一言。”
“既然陆二公子这条路行不通,依我所见,你也不必再将此事报给他。直接书信一封,直接送到王爷或者陆世子的手上。”
“这事,陆二公子已有私心,他不愿意理,可陆世子未必不会理。”
……
谢辛辛走出来时看到陆清和独坐在院子里的石桌前,不知坐了多久。那双微微扬起的凤眸里,萦绕着秋天凉凉的雾气。
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才跑到他面前笑道:“又在想什么。”
在陆清和的视角里,她怀里抱中白瓷汤碗,笑逐颜开地过来:“尝尝这个。”
见是一碗米黄色的糯米汤圆,陆清和眼角微微挑起:“什么馅的?”
谢辛辛转了转眼珠:“不告诉你。”
他终还是舀起一颗嫩黄色的汤圆,闻到一丝甜甜的桂花香气,踌躇着下了口。
“公子别!”
然而阿凤的呼声已经晚了,他刚咬下去,立刻明白过来:
咸肉馅的。
谢辛辛“噗”地一声笑了出来,掩面道:“陆清和你真好,我求了阿凤半天他都不愿意吃。”
“公子,你,感觉怎么样?”阿凤擦着手跑到他面前,紧张地问。
陆清和的眼睛好像失焦了一瞬,又渐渐亮了起来。他慢慢咀嚼道:“其实,尚可。”
“你看吧!”谢辛辛点着阿凤的额头,得意道,“我玉春楼的掌柜不是白当的。”
“真的好吃吗?”阿凤半信半疑。
云京再向北,翻过一道山已经与辽东北接壤,因而口味也受北方影响,汤点极少有咸味的。陆清和和阿凤都是初次见到咸甜口的汤圆,略感新鲜。
谢辛辛推走阿凤道:“本该用桂花蜜做的,临时取材,只有桂花汁了,香味淡了些,但也肯定好吃。你就别杵着了,自己盛一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