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京港往事(16)

作者: 楼问星 阅读记录

十年如一日,作为家族继承人,陈敬渊肩上的担子与责任,绝不是常人能够承受并撑负得起的。

思绪回拢,梁微宁正要转身离开,被男人叫住。

“今晚留到几点。”陈敬渊问。

寻常语气中,夹杂了丝独属于这漫长冬夜的沉绵与柔和,男人简单一句话,平白令她心神微荡。

定神两秒。

梁微宁想了想,回答道:“大约还要半小时左右,陈先生是有其他安排?”

“在忙什么。”

陈敬渊搁置手里的工作,舒展了身体靠向真皮座椅靠背,目光悠长落在她脸上,低嗓缓缓发问:“一份访谈目录,需要你加班到这么晚?”

她屏住气。

有些困惑。

自己这条咸鱼,难得主动加班,还有错?

当然,梁微宁不敢将情绪表露分毫,只镇定自若地解释:“因为涉及到两条有关陈先生的感情问题,我需要加倍谨慎进行判断。”

“比如?”

“比如其中一条,陈先生的择偶标准。”

话音落地,空气安静下来。

见男人静默不语,梁微宁决定一鼓作气,快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其实类似的问题,早在半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就已经提到过,作为一家资深媒体,同样的话题要被再度搬上荧幕,他们不觉得无聊?”

而且期间仅隔半年。

时间太短,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目的。

陈敬渊听完未置一词,示意她继续。

梁微宁接着说:“该财经栏目素来以犀利严谨著称,受到大湾区不少股民的信奉和神化,曾三番两次凭借私人问答环节,提取个别‘关键字’搅动本埠行业风向,乃至是受访者所在企业股市的持久性波动。所以我担心,访谈播出后,中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全港关注的对象。”

连雾岛项目开发在即,在此节骨眼上,将公司置于风口浪尖,是好事,亦是坏事。

但总的来说,风险仍旧大于利。

当然,以上仅仅是梁微宁作为秘书视角的单方面揣测,毕竟陈敬渊这样的人物,沉浮于商场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她之所以考虑如此周全,不过是在不逾矩的情况下,尽好自己岗位的职责罢了。

最重要的是,梁微宁有私心。

将大半的积蓄拿去重仓9771,一损俱损,绝不是闹着玩的。

言论阐述完毕,她安安静静站在一旁,等待男人的反应。

陈敬渊却比她想象的更为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静到极点。

长时间沉默,使得梁微宁忍不住转动眸子,将视线悄无声息投向办公桌前。

岂料,男人也正好缓缓抬目。

这么一下,便直接四目相对。

“……”

她浅浅笑了笑,以掩盖那瞬间带来的尴尬与紧张。

“梁微宁。”

陈敬渊淡声启唇。

心里咯噔。

大佬第一次,连名带姓地叫她。

梁微宁无助看着男人,小声问:“您又要让我转岗,去公关部吗。”

很有自知之明。

刚刚一番话,无疑再次崩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人设。

恬静,温顺。

循规蹈矩。

话少……

奈何每次,都能被大佬轻而易举看穿。

索性,也就不装了。

夜幕浓郁,中港大厦顶层静谧如斯。

办公室里,头顶银白灯光细细洒下,一寸寸,填进陈敬渊深不可测的眸底。

那刻,他感受到女孩藏于外壳下那股久违的鲜活与韧性,眼神静如沉水,思绪被慢慢牵动着,仿佛回到四年前,京城西郊潭柘寺的初遇。

第14章 小心思

昔日因失恋而崩溃决绝,敢爱敢恨的十八岁少女,如今步入职场,骨子里的倔强和事业心未减分毫。

眉眼间青涩稍褪,历经人情世故的磨砺,言行举止更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第二次见面,是在港大校庆典礼上,陈敬渊受邀出席。

彼时梁微宁在读大三,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背脊笔挺立在话筒前,一双澄澈又充满信念感的眼睛,促使他无端加深了印象。

而第三次见面,梁微宁已经大学毕业。

女孩一身职业正装,手握简历,端坐于顶层办公室。

那是秘书岗位的最后一轮面试。

由他亲自过目。

最后,在五名高学历竞争对手中,他选定了她。

前后三次。

陈敬渊以旁观者的姿态,见证她一步步成长蜕变。

但梁微宁,似乎对初次邂逅的交集,一无所知。

她并非神经大条之人。

只是从未想过,当初在京郊潭柘寺,从身后递来手帕让她擦眼泪的那位男士,会是自己未来的老板。

唯一记住的,是手帕主人有一双完美修长的手,以及那道阔步远去清贵挺拔的背影。

仅此而已。

要不要转岗去公关部,回复给她的,是陈敬渊漫长的沉默。

梁微宁暂时摸不透这位的心情,所以不敢再贸然开口。

神游不过两秒,她听到茶杯搁到桌面发出轻响,下意识抬眼,目光堪堪掠过男人饮完茶后略显清冷的下颌。

视线往下,那里没有多余装饰,衬衫面料精贵柔滑,纯黑领口妥帖修饰着饱满性感的喉结,可以想象,刚刚那口茶,是怎样沿着男人的喉咙一路而下。

要命了。

她在乱瞧什么。

梁微宁嗓子略干地转过眸去,轻声提醒:“茶应该快凉了,要不要我去重新换一杯?”

香烟衔上唇,陈敬渊回应她,不用换了。

视野之内,打火机窜起淡蓝色焰苗,点点火星,倒映出男人明暗深邃的面容,梁微宁目光一动不动,只觉自己今晚,似乎有些魔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