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198)
等人都散完后,许裕籍才行礼,道:“多谢殿下解围,否则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大臣们解释了。”
李婉见她一脸歉意便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这也不是许裕籍的错。
不过她还是提醒道:“看好你的公主。”
许裕籍垂着头看不出表情,她说:“君为臣纲,殿下的话臣谨记。”
李婉闻言刚准备回去,就听到她接着说:“但公主之命,臣也不会忤逆。”
“你!”
李婉气不打一处来,这两口子全是一个模样,不过话刚到嘴边,又被她咽了下去。
“算了,随你们吧。”李婉最后妥协道。
既然如此,那自己便多加努力些。
李婉没再多留,直接转身离开,碰见赶来的宋卿也只当作没看见。
“多谢殿下。”许裕籍最后还不忘卖乖道。
宋卿来到自己面前时,许裕籍有意保持距离,虚托着她的手问她要不要回去。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才松开手,走在宋卿身后。
“锦书,我是不是很没用?”宋卿不知为何忽然问道。
许裕籍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否定道:“怎么会?公主的眼光很好,不是吗?”
许裕籍用她常挂在一边的话来安慰她。
自从宋意离开后,宋卿每每看见伏案办公的自己总会来那么一句。
许裕籍以为宋卿是在夸自己,于是乎头几天一直否认推脱。
为了避免亲密接触而不断翻着那些过时书信的她,哪里担得起好这个字?
但随着宋卿夸赞的次数多了,许裕籍也渐渐发现,宋卿似乎真的是在夸她自己眼光好。
于是许裕籍也从原来的推拒然后笑而不语,到如今反而拿来夸她。
“少给你脸上贴金了,最近那个家伙搞了那么大的动静,我居然不知道!”宋卿反常地呛了一下她道,看起来非常懊恼。
“都怪臣能力不足……”许裕籍无奈道,不过脸上依旧是带着笑容的。
她不清楚三人的计划,只能凭着现有的证据去判断一件事的对错。
在她看来,那些人回去还是留下其实都无关紧要,银子有没有运过来也无所谓,她们要做的就是等,等到皇帝回来。
之后宋卿便没有再回话了,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许裕籍乐得轻松便也安静着。
人少后确实方便了许多,有了身子的梁玉不必躲躲藏藏,也算暂时安定了。
燕京有些权势的官员都聚在这里过,并且刚走,只要调查他们这期间接触过什么人,那关于是谁勾结地方,搞出“王宅学堂”这东西的,也很快就能查出。
现在自愿留下的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忠于皇帝的保皇党,和不满匈奴人的如此猖狂的主战派,也就是说,她不用再日日绕在这里安抚大臣和其家眷了。
一路上,许裕籍都沉浸在幽州府的建设规划如何进行,没有留意到前面宋卿的不对劲。
等回了房里,她照常准备办公时,却被宋卿叫住。
“锦书是不是觉得我很笨?”她忽然道。
“公主为何又问起此事?”许裕籍疑惑,但依旧给出了中肯的回答,“公主只是平日里不爱学习了些。”
“你之前叫我多看书习字,叫我别再总是捧着话本……”她说着,走到桌前,拿起上面的书,学着看书的样子,打开遮住半张脸,眼睛却看着许裕籍。
“你留在府里放,亲手批注的书我都看过了,都看完,也记下了。”她又将那些书从书架上拿下,一个个迭在桌面上,然后推到,像是调皮的孩子故意和长辈玩闹。
许裕籍就这么看着她,不阻止也不回答,只是跟在后面,将她弄乱的书桌重新整理好。
123 书生
其实宋卿知道自己是很笨的, 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小的时候,母后看不得她们三姐妹没事做, 告诉她们不要太懒,总是使唤宫人。
然后会交代大姐各种事情,小到去树下捡些桂花,大到判断后宫事宜,告诉她自己觉得怎么样做最好。
而大姐又总会带着她和安儿,让她们也为母后分忧。
那个时候 每做完一件事,母后总会摸着大姐的头, 夸大姐聪明能干, 也会捏着她和小妹的脸让她们多多加油。
再大些后,太子到了开蒙的年纪,有太傅入了宫, 母后便让她们跟着去旁听。
宋卿其实并不排斥学习这些书文的, 毕竟又不是学不会。
但她总是坐不住,总喜欢拉着大姐说悄悄话, 或者是去逗弄绷着小脸听课的安儿。
课后还会拉着两个姊妹出去玩, 不做习题。
或者是怂恿年纪小的安儿逃课。
她最乖的一次竟是在课堂上睡着了所以没有捣乱。
太傅也因此没少在母后面前说她爱动,怕她影响太子的功课。
一开始宋卿还因为太傅告自己小状, 赌着气说自己不想去念书。
后来还是因为实在受不了宋祈安在自己面前撒泼打滚,说太傅可怕让自己陪, 才去的。
那时候其实也没开始念多久的书, 太傅应着母后的要求给了她们三人评价。
一说太子聪明伶俐必成大器,二说大公主端庄稳重可堪大任, 而到了她这里就变成了马虎大意、心浮气躁恐怕什么什么的。
具体是什么宋卿自己也不记得了。
她只记得, 当时她追问母后这是什么意思时, 她的母后告诉她, 以后不想跟着去太傅那里不去了,免得让她不开心,得不偿失。
她问母后自己不去那安儿怎么办。
母后却说安儿哪里她可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