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四时鲜(221)
“我们旁的东西酒楼不多,就这个东西多,真不贵重。”
“后面拿的是食材,自己上门切磋来了,东西怎么好你自己出,我干脆拿了。”
他让伙计把东西拿进门,自己也进去了,然后惊讶,“王老大,你怎么也在这?”
新丰楼大师傅寒暄,“好久没见你赏脸到我们酒楼里吃饭了。”
以前王逢年可是新丰楼的常客。
王逢年掩下不耐烦,他找了个借口说:“最近没人请。”
新丰楼大师傅干笑一声,他们酒楼天天有人做宴,都在那说王老大不来。
他只好转向江盈知,诚恳地说:“小满师傅,原先想着切磋切磋,这会儿看王老大在这,要不到时候请他做个评判?”
“我最近做的是道新学的菜,也想多听听旁人的意见。”
江盈知当然没有不应的道理,“成啊,他是你们那的常客,也吃过我做的,肯定能评判得很公允。”
王逢年不确定地问,“要我来评?”
对面两个人一齐点头,觉得他看上去就是个很正直的人,评价肯定很公允。
王逢年无话可说,找谁不好找他。
他是个偏心眼。
第63章 刀鱼馄饨
两个厨师的切磋, 虽然想要个评判,但重点在相互交流。
新丰楼大师傅洗着菜的时候说:“自打吃鱼宴输了,别人虽笑话我, 我自己倒是想得开。”
“出去岛外一趟, 就觉得你那日说鱼有百味,人尝千味,倒是真妙, ”大师傅同江盈知说, “我那会儿转道去了临安,在那尝到了一道菜。”
“是从湘省那边来的厨子, 他有一做法, 把他们湘省山里的枞菌拿来同海参一道炖, 我当时就想,这不白白糟践东西。”
“当即点了一道, 尝后发觉真是我自个儿把自个儿框住了, 这些年老是做相同的菜, 闭着眼都能做, 放什么东西,用什么调料,也是实在无趣。”
大师傅倒是个很坦荡的人, 甚至还感谢了一番江盈知, 说要不是她横空出现,叫他明白人外有人, 怕是这会儿都还倨傲着。
因为人总是喜欢被追捧的, 尤其在一年又一年的追捧里, 整个人都开始浮躁起来,也变得格外倨傲, 觉得在整个海浦,自己已经站到了顶尖。
而江盈知的出现,是
在海浦所有厨子脸上,都狠狠踩了一脚,让他们知道,有人年纪轻还这么厉害。
让江盈知听了都觉得不好意思,连连客气几句,后面她倒是真心实意地说:“出去见识总是好的,外头风味广,人的口味杂,吃的东西多,见了别人做的那些东西,总能有些感悟。”
“这食道不就跟佛道一样,也要参悟,参出点名堂来,这在吃的上头手艺也更为突出精进。”
江盈知片着鱼肉,准备剁成鱼泥,她思索会儿又说:“虽则大师傅你今日找我来切磋,可又拿了这么多东西上门,我也总不好心安理得收下。”
“顺嘴说几句,海浦现有的菜都太过于老底子了,意思是一尝正宗又好吃,这些肯定也要有人传下去,不过要是多引些外来的菜式,生意肯定也要好不少。”
大师傅点点头,又笑道:“你教给鸿兴楼的那些菜,我尝过,确实风味独特。”
“尤其那道酸菜鱼,我让伙计去买过很多次,腌的这菜跟雪菜味道不同,我自己琢磨了许久,也腌不出那个味道。”
“倒是不适合你们新丰楼,就胜在新奇,你们新丰楼以鲜出名,不如多去姑苏,那地的菜很适合你们多学点,不管是银鱼干同火腿一起烧,还是醉鲤鱼,那生意自然也会比以前更红火。”
江盈知如此说,而且她觉得鸿兴楼和新丰楼两个就不是一个赛道的,竞争起来很没有必要,与其相互攀比竞争,还不如各发展其所长,百花齐放。
“说得极是,倒真该去瞧瞧的,”大师傅应声 ,已经在琢磨让谁去一趟学点东西了,毕竟姑苏离海浦还挺远,来回不容易。
“要是真去的话,到时候也给你带些他们那地的银鱼干和糟鱼来,我知道那地方这些干鱼都很不错,”大师傅心里想着,嘴上便说了出来。
江盈知先谢过他,两个人做菜的时候会闲聊,从陈皮如何选,到鸡去哪里买能买到正宗三黄鸡,又聊咸的鹅肉炖狮子头,滋味到底有没有说的那般好。
如此江盈知的鱼泥已经搅打好,那细密一点刺都没有,她今日只想做一顿鱼肉馄饨,明日早上摊子上就卖这个。
她弄出来的鱼肉油润而有黏性,没有完全剁碎,也保证了鱼肉的颗粒,她用扁平的筷子一刮,往馄饨皮上一抹一捏,馄饨成型,她挨个放在盘子上。
“这要是三月的刀鱼,做成馄饨倒是不错,”大师傅感慨了句,他有些不明白,海鲈鱼的味道比起刀鱼来可差得远了,并不大适合做成馄饨。
而刀鱼做成的馄饨,早春出来的鲜货,鱼肉紧实细腻,而是馄饨皮用的都是厚皮,而不是薄薄的一张,一咬就破。
这种厚皮能包裹住鱼肉的鲜美,让馄饨在水里沸腾的时候,渗出的油脂不会外漏,仍包在皮里,鲜美而又没有任何的刺,咬开皮后涌出的汁水,哪怕被烫的舌尖发疼,都想要整只塞进嘴里。
但那是刀鱼,是上等的鲜货,而江盈知做的海鲈鱼馄饨,是海里平平无奇的海鱼,肉多但算不上鲜美,这会儿也过了海鲈鱼最好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