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277)
沐晨唔了一声,却丝毫不动声色。
“挥霍?”他平静道:“我听闻《春秋》有尊老爱民之义;又听闻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统领天下便仿佛在手掌中一样容易。陛下即将登临大宝,难道此时赈济一下老弱孤寡的流民,也算‘挥霍’么?”
又是《春秋》,又是孟子,这一把道德高地真是站得稳稳当当。而大概是这平日里权术玩弄多了,骤然见到这样挥舞道德大棒的神经质,齐王居然呆愕不语,一时做声不得。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迅速做出回击:
“尊驾说得真是轻巧!长安府库中原本是为防备万一。尊驾将粮米全部赈济出去,设若有预料不大的大事,又该如何处置?难道看着满城百姓活活饿死,就是君主的德行么?”
——不就是以道德大棒锤人么,当谁不会呢?
不过沐晨倒是没有被道德大棒猛锤后的惊讶愤怒,他只是看了一眼齐王,神色平静。
“这一点就不必陛下操心了。”他淡淡道:“我们已经招募流民,在京郊设置了屯田。”
“屯田?”齐王嗤之以鼻:“就那几千上万亩的小麦?”
糊弄谁呢?这一点充军粮都难吧?
“当然不止是小麦。”沐晨道:“我们考虑了营养问题,因此在田地中还间杂着种了一些土豆与红薯……”
他指了指桌上摆放的两个黄不拉几的土坷垃,旁边还有隐约飞溅的泥土。
齐王呆了一呆,随后震怒:“你在戏耍孤么?!”
或许是愤恨之下口不择言,他也顾不得什么谦称敬称,直截了当就开始咄咄逼问;甚至说话之间还向前迈了一步,俊逸面容上阴云遍布,刹那间竟然有了一闪而过的杀气。
或许是这杀气过去凌厉,沐晨将头偏了一偏,才终于长叹一口气。
“我们哪里用得着戏耍陛下?”他无奈道:“也罢,虽然番薯离成熟还远得很,但这些速生的土豆差不多是长成了。陛下如若不信,到别院后的田地中看一眼就行……”
·
齐王一言不发的迈出了别院的大门,神色间竟然有些失魂落魄,仿佛是被冲击得三观尽毁,居然都忘了在出门前向怨种盟友们问候一声。
他在院墙外茫然独行两步,才听到后面急促的脚步声,却是等候在外的亲信一拥而入,恰恰好将主子接了出来。
这些亲信最会察言观色,眼见齐王两目茫茫、呆滞不语,便小心跟在身后,不敢出声。只有几个最受信任的心腹蹑手蹑脚凑上来,小心说了一句:
“陛下……”
齐王唔了一声,没有答话,却随手递给了亲信一张条子。
条子上惟有寥寥数语,只说因为城防需要,现在任命萧绚成立什么“巡防队”,日日出外平息匪患云云。
亲信一看便懂,知道这又是陛下那些神秘“盟友”的要求,不管这个“萧绚”是何方神圣,自己都只有奉命办事。他小心将纸条放入怀中,却听齐王缓缓吐气,以一种极为怪异的音调开了口。
“……你说。”陛下低低道:“这世上有亩产能上千斤的粮食么?”
第137章 放粮
亲信目瞪口呆, 几乎怀疑自己耳朵失聪。他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陛下?”
齐王又唔了一声,却没有再说话,他仰面盯着虚空, 沉默良久之后,忽地又出声发问, 只是语气有些恍惚:
“现在乡下的麦子也在灌浆了,用不了几个月, 大概就能有收成……”齐王慢慢道:“只是不知道,以现在的种子, 一石小麦播种下去, 能够收多少粮食呢?”
关心农耕是君主应有之分,虽然这句话没头没尾, 但亲信仍然仔细思索,垂手恭敬作答:
“回陛下的话, 若是长安附近的良田, 一石小麦播种下去,八石九丹的收成总是有的;若是田土贫瘠的,恐怕就只有收五六石粮食了。”
齐王微微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当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自东汉以来数百年, 长安城中历朝历代的皇帝走马灯似地换了不知凡几,但任凭朝中风云变幻,田地中的收成从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耕作数百上千年的田土,当然不会因为新皇登基就骤而肥沃殷实。
但他沉默片刻之后, 忽地又悠悠问了一句:
“……你说,这世上有一石种子能收二十石粮食的小麦么?”
亲信大吃一惊, 赶紧俯身作答:“小人——小人对农耕不甚了了,但素日耳闻目睹,实在……实在没有见过这样高产的种子,甚至都未曾听过……”
说到此处,亲信心中不觉生出了一丝惶恐——自家陛下对农桑之事一向不敢兴趣,现在突然开口问什么“一石种收二十石粮”的小麦,怕不是有佞幸在私下奉承,要借着什么丰收的祥瑞青云直上!
但这种祥瑞是能随便造的么?其余什么凤凰麒麟祥云的祥瑞也就罢了,好歹大家心照不宣,只是瞒一瞒无知贫民罢了;但丰收这种祥瑞可是开不得玩笑的——愚民们再无知无觉,人家也不算傻子,哪怕看一看脚下的土地,人家也能猜到贵人们是在撒谎啊!
这种自欺欺人的祥瑞,除了削弱威信以外还有任何作用么?亲信心思百转,正绞尽脑汁想着能怎么委婉劝说陛下放弃佞臣的谗言。但尚未构思完毕,他就听到主上若有若无的一声叹息,似乎无限怅惘。
齐王踌躇片刻,终于探手伸入怀中,取出了一个麻绳捆缚的网兜。
网兜里是几块黑黢黢看不清轮廓的土坷垃,网兜孔隙中还在往外抖落泥土沙尘,将齐王披着的那件长袍染得肮胀一片,就连衣袖上都沾染了不少泥土,实在大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