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秦始皇八卦被抓包(143)
现在的张良,又要如何灭秦报仇呢?
他柔美的脸庞上,露出一丝愁容。
-
咸阳宫中,王翦又道:“可惜,张良此人与秦有仇怨,怕是不好化解。”
李斯也接话说道:“从天幕主播所言看来,张良对复仇此事十分执着。他并不贪恋权柄,甚至我认为他想要推出一位帝王来取代始皇帝,也是他初始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王翦继续李斯未完之言:“他怨恨大秦,所以要彻底推翻大秦的江山。恰好他与汉高祖脾性相投,便选了此人。如此一来,湮灭大秦的一切,包括皇帝此名的覆盖,也算了却心愿,便放纵云游而去。”
“天下归一乃是趋势,从他劝汉高祖不要实行分封制,就可以看出他懂天下局势的。但是张良内心所想怕是谁都可以统一天下,唯独秦不可以。”李斯摸着胡须叹道。
“张良此人收不得,甚至陛下需要将其斩除根。”王翦总结道。
“无妨。”秦始皇面色淡漠,平静的说道,“如今秦朝局势明朗,谋圣再运筹帷幄,无君王收揽,也翻不出波澜。”
-
‘汉初三杰’第二个我要说的,便是萧何。
萧何最初曾任秦朝泗水郡卒吏和沛县的狱吏,后来辅佐汉高祖。
在攻克咸阳后还将秦朝丞相与御史府中所有的律令、书籍、山川险要的地图和每个郡县的户口都收集了起来。
萧何在汉高祖在外作战时,一直镇守在大本营中。
前方将士们浴血奋战,他在后方源源不断的运输粮从未断绝,给了他们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可以说他就是汉高祖最为坚实的后盾。
虽然他与张良皆是文官,但是他们所擅长之处并不同。
比如我之前说的,有人建议汉高祖行分封制,其实这人就是萧何。
当然,汉高祖最后采取的是张良的建议。由此也能窥见一斑二者在政治谋略上大局观的区别。
萧何最为擅长的地方,在于律令研制和管理王朝、安定百姓、稳固后勤等等。
要知道,当时汉高祖都认为西汉的建立,萧何的功劳才是第一。
在之前我说的,汉高祖入咸阳安抚百姓而‘约法三章’一事中,废除哪些秦律保留哪些律法,也都是在萧何的提议下进行的。
因为萧何原本在秦当官吏时,就特别熟悉秦律。他也很喜欢这些……毕竟在攻入咸阳时,所有人都在分财宝珍物,只有他收集秦国的文献书籍律令等等珍藏。
后来汉朝的律法,也是萧何根据秦律来进行的制定的。
从我们后世出土文物来看,汉朝极大的保留了秦律,只删减和修改了少部分严苛的律法。
而且,正是因为萧何对这些资料的保存,才令汉得知天下地势。小到布兵排阵和大到西汉的建立,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萧何在汉朝建立后,还创建了藏书楼,由此奠定了国家文化基础。
虽然萧何所做之事无张良那般多的例子可以举,可是他才是汉高祖可以放心出去征战的定海神针!
应该说,汉因他而稳固。若是无他,汉军是否最终可谋取天下尚未可知。
在我这个朝代,最受人尊敬的那位总理曾经就点评过萧何。
他认为,汉高祖屡战屡败皆能再起,靠的便是萧何为相。
有萧何在,汉高祖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而项羽的一败涂地,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没有萧何这般的丞相。
此等评价,可见萧何之功。
“萧何此人居然是秦吏出生,陛下不如寻来看看?”王翦对秦始皇说道。
而李斯则道:“大秦并不缺镇守宫中保持粮道通行不断之人。”
王翦挑眉,笑意盈盈道:“丞相是在说自己吗?”
李斯也笑脸相迎,回道:“将军此言差矣,斯所言乃为右丞相冯去疾。毕竟陛下需出门巡游,斯常常伴身,镇守咸阳唯冯相。而他也所做所为与萧何并无二致,因此大秦如今并不需要萧何此人。”
“冯相可不像能够低身安抚黔首之人。”王翦说着,再度看向秦始皇,“大秦的问题已经得很明显,秦律需要修改,以及需要一位与陛下威严不同的仁爱者,去镇抚黔首。”
秦始皇薄唇轻启:“秦律的修改,有无数官吏可以做。而镇抚黔首……”
他眼眸微光流转,哑声笑道:“公子扶苏,性温而仁顺。"
王翦微顿,他没想到秦始皇会说出扶苏的名字。
而就在这时,天幕神女又说出一句话:
不过萧何不太适合秦朝,毕竟他喜好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
此话一出,王翦愣住:“无为而治,这……”
“在大秦无为而治,怕是给六国贵族余孽送上江山。”李斯摇首言道。
“罢了,看来这‘汉初三杰’已有二人不可用。”王翦叹息。
“天下英杰很多,如今在朕身边的便是很好的。”秦始皇缓声言道,“朕的丞相、谋士、将军、郡守等等,哪一位不是精挑细选的能士?”
“汉初的名将与人杰,愿意归附自是很好,不愿意也无妨。”@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秦始皇长袖轻晃间,抬手指向李斯,对王翦说道。
“待丞相做好所有事宜,使那科举制度一出……便会出现更多没能在秦、在楚、在汉、在史书中所挖掘和崭露头角的人才。因此,将军不必忧心。”
王翦闻言,顿觉通透,连忙拘礼:“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