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581)
这也是朱祁钰作为皇帝,不想看到的。这和他追求的目标,让大明再次伟大是背道相驰的。
朱祁钰回到了别苑的御书房,于谦一直在思索陛下为何一反常态。
在确定了永定胡氏的五胡兄弟欺君之后,他还以为定兴胡氏要被抄家灭户,但是显然陛下并没有那么做。
这让于谦稍显迷惑,按照陛下过往的狠厉,这胡氏能够保住性命和家产,实在是罕见的很。
朱祁钰坐在软篾藤椅上,看着于谦脸上的神情,笑着说道:“胡文虎又没干什么,他们第一次去和大把头谈的时候,吵了起来,第二次带了人去,还被揍了一顿。”
“今天朕去查账,还有缇骑走访,胡文虎每个月都定时支薪,五年来,从未拖欠。”
“虽然大多数原因,是因为福建特殊的劳资关系导致的,但是胡氏,也算是朕这些年看的热闹里,算的上良心的那一个了。”
朱祁钰不是杀人狂魔,也不是什么血手人屠,他作为皇帝,主要职责就是调和和平衡各阶级的矛盾。
既然东家在这个普遍欠薪的时代里,能够遵纪守法的支付劳动报酬,朱祁钰也没必要过分严苛,因为一句话,就把胡氏抄家灭户。
他继续说道:“元季君臣耽于逸乐,循至沦亡,其失在于纵弛宽待,大抵圣王之道,宽而有制,不以废弃为宽,简而有节,不以慢易为简,施之适中,则无弊矣。”
这段话是明太祖宝训之中,洪武二年正月庚子,明太祖高皇帝于元旧臣马翼的对话,大意就是宽严简繁之间,应当施之适中,而不是一味的严刑峻法,也不是一味的纵弛宽待。
于谦依旧是有些迷惑的看着陛下说道:“臣仍有惑,陛下允许工匠们停工歇业吗?”
停工歇业势必要影响到大明几大造船厂的正常生产,甚至牵一发动全身,全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
今天的停工歇业,时间尚短,若是时日稍长,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影响大明水师的船舶下海。
朱祁钰思考了一下说道:“工匠的阶级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鼓励这种阶级的诞生,而鼓励的手段,就是允许他们有温和的、自发的斗争手段。”
“而停工歇业,是一种最温和的手段了。”
于谦这才恍然大悟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什么手段不温和呢?
元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四月,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
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曰:“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允许工匠或者民夫们采用温和的罢工手段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那就只能让民夫们用最激烈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了。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如果不肯去让劳资矛盾用温和的手段去释放和缓和,那就筑起堰塞湖,等到决口的那天,就是势不可挡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工匠贵族化?还有这种好事?!
于谦对于陛下是圣明的这件事,始终如一的坚定。
对于堵不如疏的政治智慧,于谦同样高度赞同和拥护。
但是有些问题还在摆在了桌面上,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大明未来该何去何从。
“于少保还是有担心。”朱祁钰示意兴安上了两杯好茶,要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去说,去讨论。
理越辩越明。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他笑着说道:“于少保的担心,朕以为第一个就是担心工匠们逐渐成为贵族对吧。”
“是。”于谦点头,他对此颇为担心,他坐直了身子,身体半前倾,眼睛炯炯有神的说道:“事实上,石景厂、兵仗局等工匠们,尤其是拥有匠爵的上层工匠,已经成为了贵人。”
“他们读书识字明理,有着优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通常还充当着缓和劳资矛盾的政治力量。”
贵族的首要特点是世袭罔替,世券在手,子孙后代皆受皇恩百姓供养;其次就是拥有司法、赋税、徭役等特权;还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走到哪里,都得被人尊称一声爷。
于谦所言的工匠贵族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工匠这个阶级本身,就不是一个均匀的同质的整体,而是由不同性质、不同利益的众多群体所组成,这就造成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
大明的工匠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熟练工,一种是非熟练工。
熟练工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流动性低,专业性高,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生活优渥,甚至参与到了部分的政治活动之中。
比较典型的就是兵仗局的银工、石景厂的钢铁工、炮药局的火药工、三经厂的雕版工、织造局的秀娘、棋盘园的木匠等等。
棋盘园的工匠们之所以敢和东家们议价,是他们不可替代,同样到哪里都能吃饱饭,甚至能吃的更多,所以才能议价。
而非熟练工的工作具有高替代性,流动性高,专业性低,对技术的要求也很低,生活困苦,只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因为失地,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
比如码头的装卸工、煤井司下窑搏命的煤工、漕运拖船的纤夫、拉货的车夫、挖河开沟的民夫力士等等,朱祁钰遇到的柳七就是典型的非熟练工,而在辽东厂的徐四七就是典型的熟练工。
朱祁钰摇头说道:“工匠的贵族化是可预见的,甚至是一种必然和趋势,在朕看来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