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她委身陛下后(51)
“传他进来吧。”
尚书大人匆匆赶来,容璇凝神听着,原是为杂役征派一事。
本朝三大役,一曰里甲,二曰均徭,三曰杂泛。服里甲役者,首要之职便是协助官府挨家挨户清查黄册以及鱼鳞图册①,确保没有遗漏与疏失。里长和甲首还需帮助官府催税,抓捕逃犯,协调邻里矛盾。均瑶则是为减轻县衙负担而设,服役者需应县衙内杂役,诸如看门、养马此类。
至于杂役则宽泛许多,运送粮草、兴修水利、修筑边事,均在杂役范畴。此番征收夏税,便是由杂役负责运送。
户部尚书为难之处正在此。地方因为夏税事宜征调杂役,几府百姓多有微词,人数一时也难以凑齐。
赋税乃国之大事,倘若处置不当激起民愤,他难辞其咎。
户部尚书不敢擅自
作主,特来请帝王之意。
容璇安静听了全程,倒是颇能理解。
杂役多为官府临时派遣,一旦征调,归期不定,平添百姓负担。户部尚书提到的这几府,年节前后因修筑水利,百姓服役良多,再到征夏税时已然不堪其扰。
帝王提笔,择户部一人为钦差,前往几府督看劳役择选。体察民情,以安抚为主。
“另将此事拟条陈送往内阁,召命阁臣商讨长久应对之法。”
“老臣领旨。”
容璇暗暗点头,虽只是几府的不满,尚能弹压。但从深处而言,已将两税法如今的弊病显露无疑。地方杂役的摊派大多由里正作主,往往无定数。有钱有粮者通过贿赂里正逃避服役,大部分杂役便落于贫民肩头,雪上加霜。
户部尚书告退,容璇方从屏风后现身。
这位尚书大人也是时运不济,从他调任户部至今已有十余年。
他做事缜密妥帖,鲜有冒进之时,兢兢业业这些年,称得上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惜他为户部之首,两税法推行百余年弊病丛生。一味守成难以应对多方问题,只能是拆了东墙补上西墙,得过且过。
也正是因为如此,户部尚书稳重有余,进取不足,兜兜转转总是难入内阁,再等五六年便该致仕。
朝中政事多有棘手,要想变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容璇回到自己的椅上,取过方才未读完的书,翻开后一时迟迟未动。
“陛下仍有烦心事?”她体贴开口。
祁涵轻摇头,无需她一同烦忧。
秦让带人奉上了茶点,将帝王已批阅的奏疏发还六部。
祁涵未动茶盏,内阁昨日呈上书案,近七年丈量全国土地,新修黄册与鱼鳞图册,共清出未缴纳赋税的田地三百多万顷。
地方百姓多有献田于地主豪绅者,只因朝廷法度,官绅士子酌情减免赋税徭役。百姓将土地挂于他们名下,只向他们交租。
各处土地兼并隐有加剧之势,赋役负担不均,税收繁琐。
国库尚算充盈,无外乎是因为连年风调雨顺,少有饥馑,又无外战。
时局如此,趁局面尚未不可收拾,需防患于未然。帝王御笔落于一处,沉吟:“该当如何?”
“嘉定九年,内阁次辅刘桂刘大人上奏过一封疏案,倒是有些启发。”
女郎清悦的声音自然地接上,直到与御案后的帝王目光相撞时,容璇才惊觉自己的失言。
她停了停,还是将剩下的半句说完整:“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
容璇也是在户部档房无意翻阅到刘大人二十年前的手书,拜读过后大为叹服。
刘大人意在全面丈量全国土地,进行赋役合一,简化税制。
简而言之,便是将徭役合并入田赋,占有土地多者多应徭役,多缴赋税,不再按一户人口多寡缴纳税收、摊派杂役。
如此,亦可遏制土地兼并之风,贫者能有立锥之地。
但彼时全国鱼鳞图册陈旧、混乱,要想做到刘大人所言无异于天方夜谭。兼之此法触及官绅地主利益,反对者无数,很快便不被提及,尘封于户部。
但眼下不同。新编纂的鱼鳞图随时可呈于帝王案头。新帝即位,万象更新,朝中上下早便不是仁宗在位时的光景。
容璇笑了笑,想起自己的身份,拈了一块糕点掩饰过去,不再多言。
在其位方谋其政,户部事务早与她无尤,多思无益。
天色晴好,御书房中安静下来,一时无话。
第28章 规矩
直到内廷总管请见, 方打破了屋中沉闷。
太后娘娘凤驾不日回銮。宫中迎驾一应礼数齐备,内廷特呈来供陛下御览,再行添改。
祁涵略略阅过,并无疏漏, 便交由内廷安排。
“奴才领旨。奴才告退。”
仲夏时节, 除过寻常的果脯点心,膳房今日午后还备了两盅酥山来。
白釉暗花的高脚碗中, 底层先铺一层碎冰, 接着覆盖上牛乳与酥酪。新鲜现做的樱桃酱将酥山的颜色调和得煞是诱人, 最上头还插了一小朵鲜花做点缀。
容璇舀了小勺入口,冰凉酸甜, 惬意且清凉。
搭配着酥山,还有咸甜点心各三盏。
今日提到的户部要事随着酥山慢慢化去,只是三载户部为官,到底并非空梦一场。
祁涵合上奏疏, 二人心照不宣地揭过了此事。
……
夜色如墨, 汉白玉池中水雾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