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青楼弃花女,养好一对痴哑儿/魂穿,我成一位毁容村妇/景安晏宁(156)+番外

作者: 罗好运 阅读记录

罗亦窈站在外面看着这场景,不由的说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古话。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或出身贫寒,或家世显赫,但此刻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为那心中的梦想和荣耀。

随着贡院大门的缓缓开启,人群瞬间沸腾起来。他们如潮水般涌动,争先恐后地向前挤去,只为能早日进入那扇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大门。

一时间,喧嚣声、呼喊声、祈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壮观的画面。

正是古代科举制度的魅力所在。它给了无数寒门子弟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那高高的殿堂。

而此刻的贡院前,正是这些梦想和希望的交汇点。

第165章 县试2

各县皆有考场,考四场还是五场由县官决定。

普通科考棚,大小均座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为正门,叫‘龙门’,龙门后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

再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面东点名。

再北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供考生写作。

...

童试即童生试。

是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晋升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两个阶段。

接着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

试期考四到五场,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

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试期多在四月。

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促织》中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即未取得秀才资格,没有功名,还算不得读书人。

...

几人陆续过关进场,罗景安寻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待考试开始。

考生按卷上座号,入座,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

在这个短暂的间隙,罗景安有条不紊地将匣中物品一一取出,摆放得井井有条。

他细心地将笔墨纸砚置于桌面正中,宛如一座精致的微型书案,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文思涌动。

原本大块的炭火,在衙役的巧手下被分割成小块,轻轻放入小火炉中。火折子轻轻一点,火光瞬间跳跃,小火炉迅速被温暖的光芒所笼罩。

罗景安迅速将手靠近火炉,感受着那温暖的热量逐渐驱散指尖的寒意。他轻轻曲伸手指,活动着筋骨,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热身。

这一系列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一首优美的诗篇在默默诉说着他的准备与期待。

高台之上的范知县,目光如炬,注意到了罗景安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他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赞叹之情。在罗景安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科举的璀璨新星。

他如今,年近四十,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因家中贫寒,早年科考场上的许多弯弯绕绕都不知晓,吃了许多苦头。

后来被岳父看中,又娶了范若兰,才好了起来。

他以一种过来人的独特视角注视着罗景安,只见其举手投足之间皆显得恰如其分、游刃有余。

历年考场上总会出现一些被玷污试卷或碰倒笔砚等意外状况的考生。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无论你怎样哭喊哀求都无济于事。

此外,初春时节气候寒冷,手指极易变得僵硬,如果匆忙答题,字迹往往会出现错漏,甚至弄脏卷面。

需知每场考试所发放的纸张都是有限的,若不够用绝不会额外补给。

年纪如此之小却能沉心静气、不骄不躁,即便有人长辈提点应试诀窍,仍能一丝不苟地照做无误,实非易事。

“确实不错。”他暗自思忖道。

毕竟,在他管辖的隆安县竟能出一位年仅六岁便参加童试的才子,这无疑是他卓越的政绩!

六岁就通过了县试,哪怕府试未能通过,也足以让他吹嘘一番。

倘若运气够好,连府试也顺利过关……

想到此处,范县令不禁心潮澎湃起来。

有了罗娘子的高产良种,再加上如果县试成绩突出!想想都美滋滋。

罗景全聚精会神地沉浸在考试之中。

只见那答纸上有着笔直红线划分出来的格子,每页共有十二行,每行可以写下二十个字。

这是一份需要正式上交的答卷,此外还准备了两张素纸,专门用于打起草稿之用。唯有题目以及抬头处的文字,即使是在草稿当中也必须使用楷书书写。

考生们被严禁将答案填写在密封线之外,一旦违反规定,将会被直接判处零分。

在完成了填涂准考证号码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众多考生纷纷开始提笔作答。

...

在寂静的考场内,衙役肩扛着一面木制考题板,沿着考生的行列缓缓走过展示。

此次县试的题目,虽不显得深奥晦涩,但要求试帖诗一首,试四书文一篇,仍旧是对学子们深厚学养的严峻考验。

尤其是四书文,人们通常称之为制艺、八股,它要求考生以四书中的某一句为引,展开一篇严谨而富有逻辑的八股文。

罗景安,这位年纪幼小的孩童学子,在众多考生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他姿容俊朗,在考场中尤为明显。此刻,他拿起桌上的草纸,将考题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然后闭上双眼,深深地沉思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