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安(198)+番外
左右她每隔一段时间便也会去施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此番不过是为了在人心里留下个更好的印象罢了。
“那若是碰上了三皇子……”冬儿迟疑道。
阮如安嘴角微扬,目光悠然:“他若看见了,只当是偶遇。若没看见,我们便无功无过,仍在暗处。”
冬儿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小姐思虑周全,奴婢这就去安排。”
马车驶入城中,雪势渐小,街道两旁的灯笼染上薄霜,映着阮如安的红裳,愈发显得冷艳夺目。
第101章 施粥 只觉得红衣如火,恍若冬雪中最耀……
三日后, 京城南门,晨光微曦。初雪停歇,路面湿滑,空气中却多了几分寒意后的清新。
巳时初, 街头已有些零星行人, 卖炊饼的小贩正推着摊车经过, 热气裹着馅饼的香味在冷风中散开。
阮如安站在南门附近的一处空地, 身披素雅白狐大氅, 未施浓妆, 只略点了些唇色。
身旁, 数名随行婢女正忙着布置施粥的摊位。
一口大铜锅架在炭炉上, 热腾腾的白粥正泛起薄雾。旁边几筐蒸得松软的馒头一字排开。
早起赶路的百姓闻香而来,三三两两排队领粥, 虽衣着简陋,但神色间带着几分感激与满足。
阮如安坐在简陋的桌后, 脸上挂着浅淡的笑意, 不时向前来领粥的百姓点头致意。
“辛苦了,路上小心脚下滑。”
“家中还有人未用早饭吗?这馒头带上一两个, 够撑个半日。”
她的声音温柔又平和, 让人如沐春风。
冬儿看着那长长的队伍,不由低声道:“小姐, 这一锅粥怕是不够,恐要再煮一锅。”
阮如安扫了眼逐渐热闹起来的街头, 微微颔首:“人多便是好事, 让后面的先去买些粳米回来,这施粥之事,最忌匆忙。既然做了, 就要做得尽善尽美。”
冬儿听令退下,安排人手去了。阮如安瞥了眼远处城门,手指不自觉地拂过袖口,指尖似有些微凉。
——就在巳时末,三皇子穆靖南的车队便会入京。
她选择在这个时辰施粥,自有一番盘算。既不显得刻意迎合,又让人觉得全然巧合,足够她留下一抹干净又得体的身影。
三皇子未必看重什么花样。
但他需要知道,谁是真心做事,谁又是虚情假意。
这些话她早已在心中默念数遍,此刻不过等待那一场恰到好处的相遇。
-
城门处的马蹄声渐近,车辇的轮轴碾过青石地面,发出低沉的辗转声。
不多时,三皇子的仪仗从城门而入,肃穆庄严,一队队禁军护卫左右,衣甲鲜亮。
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有的人还低声议论着:“这便是那位三皇子了……”
穆靖南端坐在车辇内,薄氅覆身,手中握着一本书册,目光淡然,似不为车外的热闹所动。
而就在这时,远远地,他的视线不经意掠过城门旁的人群。
红衣素氅,清丽脱俗的身影安静地立在一旁,那一抹熟悉的颜色瞬间闯入眼中。
是她。
她正站在施粥摊前,将一个馒头递给一位年迈的老妇人,眉目之间尽是温柔与关切。
穆靖南目光微敛,抬手放下书册,声音微哑:“停一下。”
车辇微顿,仪仗队的脚步稍稍一缓。他的眼神深邃,带着几分探寻。
“殿下?”随从疑惑地低声问。
穆靖南摇了摇头:“无事,继续走吧。”
车队缓缓而行,而他的目光却始终不曾移开那片人群。
直到红衣的身影被逐渐拉远,他才缓缓合上双眸,靠在车辇一侧,指节微曲。
——只是偶然的相遇罢了。她是阮相爷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这样的娇贵女,又怎可以牵扯到什么大局之中?
穆靖南低声一笑,目光微凉,却又说不出一丝厌恶。
他并未多想,只觉得红衣如火,恍若冬雪中最耀眼的一抹暖色,烧进了心里。
而阮如安也不曾抬眸,只淡淡收回手,将一碗粥放在桌上。她的声音不疾不徐:“下一位。”
她什么都未做,但心里却有一份笃定——她的身影,必然会被注意到。
京城初雪,寒风拂过,她抬头望向远去的方向,唇角微勾,眸底却有一丝寒光。
——偶遇?不,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
午时渐近,施粥的摊位上人群逐渐散去,街头又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平静。
冬儿忙着收拾剩余的器物,偶尔瞥一眼自家小姐,见她神色如常,仿佛方才什么都未发生过。
“小姐,那三皇子当真是路过罢了?”冬儿忍不住低声问道。
阮如安坐在一旁的小木椅上,抬手拨了拨大氅上的落雪,声音淡然:“自然是路过。”
总不能才见了两面,那人就屁颠屁颠贴上来吧?
那阮如安就要怀疑他才是有所图谋的那一个。
毕竟她这个美名在外的丞相嫡女,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助力。
可阮如安不想要这样的利益纠葛。
她从来觉得为利益所驱使的联盟,终有一日也会因利益而各奔东西。
除非他们的利益是休戚相关,是唇亡齿寒,不然根本不足以得到她的信任。
“可奴婢瞧着,三皇子的车辇明明顿了一顿……”冬儿还想多问,却见阮如安瞥了她一眼,目光清冷而幽深。
她顿时噤声,只得低头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