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茹这些日的专打听大房干什么了,闻言也笑了笑,“大房的几个孩子,大嫂只顾着她生的,偏偏这俩孩子没她想得那么争气。你是不知道,前两日,玉琳还被侯爷考教功课,背书都背不顺,听说也是被好一顿训。”
楚玉琳都十四了,他爹这个年纪都有童生的功名,他是比不上他爹,不过也幸好比不上。
楚玉琳在松山书院读书,陆云蓁记着,他是跟崔如英她大哥差不多大,说起来世家子弟也有生在这种家世的坏处,尽管不缺好的先生,不缺笔墨,不缺书册,可论性子的,确不如那些家世不好的能吃下苦。
寒窗苦读不是说说而已。
陆云蓁话没说太过,哪怕已经立了世子,却也没说什么风凉话,只道,“盼着大嫂日后心思多放在玉琳的功课上了,这也不小了,若读书没什么名堂,也早些议亲。”
大房还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庶子八岁大,也去松山书院了,听说功课还不错,赵婉芝应付大房的事还分身乏术呢,大抵会消停一阵儿了。
孙惠茹今儿可算是扬眉吐气,不单单因为三房承了爵,还因为楚玉珠真的是越来越懂事儿了,再没逃过课,这上头她得好好谢谢崔如英。
孙惠茹:“孩子和孩子还不一样呢,崔家的孩子就不错,你对她这般好,也算是她家祖坟冒了青烟。”
不然,谁能碰得上侯府呢。
陆云蓁手缝里稍微露一点儿,对崔家来说都是泼天的富贵了。别人见了,那不得说句飞上枝头变凤凰。
若不是陆云蓁,那孩子哪里能读得上书,更别说跟着做生意赚钱了。
陆云蓁摇了摇头,“你可别这么说,这孩子也帮了我不少。”
孙惠茹本是想着说些陆云蓁的好话,不乐意听就不说了,她从善如流道:“是呀,她还帮着玉珠不少呢,我下回多从酥饴斋买些点心,总买包子也吃够了。”
包子铺毕竟是小打小闹,买几十个才几十文钱,酥饴斋的点心贵,听陆云蓁说也有崔如英的一份儿,她掏些银子,也算是回报了。
陆云蓁道:“二嫂这是做什么,这般见外。想吃直接和我说就是,我让人给送过去,哪里还用得着买。”
孙惠茹捻着帕子掩唇笑道:“可你就别操心了,玉珠也愿意去酥饴斋呢。那会儿玉珠刚知道酥饴斋,就拉着我去看了,买了好些点心回来,还说这个铺子该早开的,当初也不至于被两块点心馋着日日早起去读书了。”
酥饴斋的点心闻着最香甜,去那儿的小娘子很多,楚玉珠也喜欢。
想起当初为了吃食早起读书,孙惠茹就想笑。如今,也没萝卜吊着了,楚玉珠去上课只是因为跟崔如英关系好,再加上自己也懂事了,知道读书有用,故而也不用人催着。
孙惠茹就这一个孩子,别说花钱买点心了,只要楚玉珠懂事上进,让她买什么都愿意。楚玉珠七岁大,如今就攒了几千两的嫁妆了。
陆云蓁不禁笑了笑,“这也怪我,早先没想着开铺子,就小厨房做些自己吃,开了之后还瞒着二嫂了,倒是我的不对,一会儿备上果酒,我自罚一杯。”
孙惠茹抚掌道:“那可倒好!”
这边妯娌俩说着话,那边丫鬟也把锅子端上来了。
孙惠茹看这铜锅觉得稀奇,眼见又摆上了一桌菜,每盘的份量倒是不多,可数量多。
样子也是精致好看,鲜红的羊肉片儿。,摆的整整齐齐的丸子蔬菜,还有一小碗一小碗的蘸料,什么小葱芝麻,辣椒腌菜,红的绿的,整整齐齐放在托盘里,看着还怪好看的。
孙惠茹说话好听,也会捧场,“这我可是沾了光了,以前可没见过这样的锅子,炭火在哪儿呢?”
陆云蓁说道:“炭是从上头放的,里面的也算个暗格,上面的铜筒打开就能放炭火,里里外外也好几层呢,跟锅一起,也省着不小心给碰倒了。”
这锅做出来的时候,陆云蓁还问多少钱,她想给崔如英,但崔如英说什么都不要。
崔如英哪儿能要这钱,平日在小厨房吃喝也就算了,一个锅子而已,如果觉得好用,把图纸给陆云蓁就是。
跟陆云蓁不能计较这些小钱的。
那头崔如英和楚玉珠也过来了,俩人的小厨房忙活一遭,其实也就是备菜调酱,切肉熬汤都是王大娘包揽的。
上回做麻辣拌的时候,楚玉珠就磨酱来着,这回还是做的这活,挽起袖子转着磨盘磨了了一圈又一圈,倒是乐此不疲。
入秋之后天黑得早,天色刚暗下来,四人就落座开饭了。
铜锅烧得很快,鲜红的羊肉下锅后,立马就变粉,捞出来裹着麻酱,被筷子送进嘴里,嫩滑味儿香,崔如英尝了口肉,不禁眯了眯眼睛,这个味道好,吃着香醇,下回在家里也可以试试。
人多吃这个多热闹呀。
铜锅也不像摆炭火炉子一样,放得高不好夹菜,这个高度正好,锅热得也很快,就算人多也能供得上吃,还比那个安全。这若是摆上一桌,一家人围着吃肉涮菜多好。
倒也不用别的菜,就冬日有的白菜萝卜就够了,再来一盘粉条豆腐,涮着羊肉吃,还有比这个更惬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