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526)+番外

作者: 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但是他平日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休息时间,也并不是彻底的休息。

想着又快要到了一月一度的审稿期,他随手点开了自己的工作邮箱。

编辑部分组发来的邮件记录中,赫然有着一封未读邮件。

看时间,是今天中午刚刚发来的。

看了眼发件人附上的简要信息,徐梦来了兴趣。

这个责编他记得,如果不是当年出了意外的话,这个时候他也应该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崭露头角了才对,是个很有医学天赋的小伙子。

只可惜……

徐梦叹了口气,点开了邮件里的论文附件。

文件打开后,徐梦扫了眼左下角的字数显示,顿了一下,翻看了一眼今天的日程表。

下午确实没有什么事情了。

这才放心地看了起来。

两个小时后,一辆车从医院停车场驶出,在大门口处登记过后,才被放行离开。

离开的时候,后车窗的位置有一个一闪而过的身影。

是徐梦。

.

第一期的临床试验现在已经接近了尾声。

黄正是第一个出院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由于已经有人被治愈,所以最近住院部的气氛格外的欢乐。

那是心头压力被释放大半后的放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没有谁不希望看着自己的亲人好好地活着,而不是饱受病痛折磨。

更何况,他们虽然是以实验者的身份接受的治疗,但是全程医护们都表现地很是自信与笃定,无论是下诊断还是给医嘱,一直都是有条不紊、毫不迟疑的模样。

医生表现得足够胸有成竹,患者家属的心也就更安定几分。

也是因此,他们中虽然有一部分人的复健成果显现的不是那么的快,但也还算沉稳,没有咋咋呼呼地问东问西。

这样互相信任的医疗环境,所带来的就是进度的飞速发展。

复健本就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身体掌控权丧失已久的病人,想要重新拿回来,靠的就只有一日日的苦练。

有过长时间蹲坑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腿蹲麻了之后,哪怕只是想要控制着它挪动一小步,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更何况是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们的笃定给了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即便是康复训练实在是艰难,他们也都在努力着。

在这样的高度配合下,几乎每一个人的康复进度都比最开始的时候医生给出的预估要快,自然而然的,用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也变得短了一些。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良好的反馈——充足的信心和信任——认真完成任务——良好的反馈。

虽然距离最开始的来到医院的时候也才过去了两个多月,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变好了不止一层。

这一天,星空医院的住院部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星空医院现在的患者数量不算多,住院部的大部分病房都空着。

有充足病房的条件下,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的病房安排在了单独的一层。

也就是说,这一层里面只有他们这九组志愿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

两个多月下来,大家也都已经混熟了,见面都能笑着打招呼聊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外来人出现在这里都是突兀的。

这两个人就是。

徐梦是和人打听了消息才知道志愿者们都是住在这一层的,住院部也没有什么楼层门禁,于是他们就直接上来了。

上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实在是冷清得出奇,和这个医院的建筑规模实在是不相称。

不过想想这一路上过来时候的折腾程度,倒也理解了。

他们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论文里提到的志愿者们的现状。

医疗手段有没有效果,最终还要看实际实践的时候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论文的内容他仔细研究过了,以他的知识来看,完全是可行的。

如果能够确定实际执行效果也和论文上说得一样的话,这篇论文完全可以通过审稿。

不,不仅仅是通过。

这篇论文即便是拿到了国际上去,送到世界级医学顶刊《iatrology》的编辑部,也是完全够资格的!

甚至于,最近这几年医学界可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技术进步,渐冻症如果真的能被攻克的话,再额外拿下几个大奖都不是难事!

这可是他们整个国家的荣誉!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没有投稿到《iatrology》,反而是投到《医学》这里来了。

徐梦想着,等确认了真实性之后,要不要好好地跟作者聊一聊。

毕竟,这片论文发表在《医学》上……从学术角度来说,纯属浪费。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早。

徐梦在这一层的病房晃悠了半个小时,试探性地跟几个家属搭过话,也找机会观察过病人们的活动情况。

表面上来看,确实如论文所说。

徐梦稍稍放下心来,打开手机,通过作者留下的号码联系了对方。

得知徐梦就在星空医院内部,杨初还有些惊讶。

他那篇论文发出去之后就没怎么管过,反正有问题的话对方会联系他。

只是没有想到,徐梦竟然来了。

杨初自然是知道徐梦是谁的,正好这会儿手边没有别的工作,就从办公室出来,到志愿者这一层来了。

徐梦来的时候就有想过,能够做出这样成果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位医生。

却没有想到,来人竟然会是这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