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443)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谢氏和赵小成看着昏迷不醒的赵大,拼命求赵婆子发发慈悲,可母子怎么求都没用,赵婆子死活不松口。

眼看赵大就要不行了,赵婆子又不松口,赵小成急着救他爹,一个冲动,把自己给卖了。

赵小成把自己卖了三两银子,请了大夫去给他爹看病,谢氏听说儿子把自己卖了,咬着舌尖才没昏过去。

儿子卖了自己也要救他爹,她不能辜负儿子的一片孝心,谢氏忍着心中的悲痛,强撑着照顾丈夫。

大夫开的药还没吃两回,赵大就不行了,赵大死后,赵婆子就要把谢氏赶走,说她是个命硬的,把赵大给克死了,还把儿子克成疯子。

在赵婆子看来,赵小成把自己卖了救赵大,就是脑子有问题,人都吐血了,还能救回来才怪。

现在好了,赵小成自己成了奴才,赵大也没救回来,白瞎了那几两银子,家里还少了个劳力。

早知道赵大要死,她就该把那几两银子抢走,好几两银子就换了几碗黑乎乎的汤水,还把人给喝死了。

想起银子,赵婆子恨得不行,最后干脆说谢氏和给赵大治病的大夫有一腿,两人是奸夫淫妇,故意用毒药害死了赵大。

赵婆子鼓动家里人去大夫的医馆闹,目的就是要让大夫赔钱。

赵婆子想得简单,做大夫的看中名声,为了护住自己的名声,那大夫只能选择给钱息事宁人。

大夫有钱,她讹上一笔,就能用很长时间。

就是没想到,那位大夫也是个气性大的,赵婆子来闹,他根本就不怕,一面花钱请人护住赵大的尸体不被破坏,一面让人请里正来。

涉及到人命,里正不敢随意插手,派了人去县衙报案,后来查出来,赵大确实是因为劳累致死,跟大夫开的药没有关系。

来查案的官差还查出,赵大并不是赵婆子亲生的儿子,而是赵婆子死去大姑子留下的孩子,也就是说赵婆子其实是赵大的舅母。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赵婆子舍不得拿钱请大夫给赵大治病,怪不得赵婆子能狠心给谢氏泼脏水,也不管赵小成这个孙子,原来都是因为赵大不是赵婆子的亲生孩子。

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赵婆子的那些举动得到了解释。

赵婆子污蔑他人,被打了十个板子,打得嗷嗷叫后被抬回了家。

讹人不成还被打,赵婆子咽不下这口气,心里憋得慌,镇上的大夫动不了,她就拿谢氏撒气。

无端打骂谢氏,不给她饭吃,最后直接把谢氏赶出了门。

被赶出来的谢氏无处可去,就想着要去找儿子,她是个传统的女人,以前听丈夫的,丈夫没了就该听儿子的。

来到了买下赵小成的人牙子处,谢氏问了问儿子的赎身银子是多少,她想把儿子赎出来,有儿子在,她才有家。

得知要赎出儿子需要五两银子后,谢氏便打消了把儿子赎出来的念头。

五两银子太多了,她不知道要攒多久才能攒到五两银子,人牙子不会一直留着儿子等她去赎。

万一她还没存够钱,儿子就被人买走,她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儿子了。

为了能和儿子在一起,谢氏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决定把自己便宜卖给人牙子,但她有一个要求,就是她要和儿子在一起。

若是有人要买她,就要把她儿子赵小成一同买下,同理,要买她儿子,也要将她一同买下。

谢氏用这种方式,成功地将她和赵小成捆在了一起,因为这样的要求,母子俩在人牙子处待了好几个月也没人买。

想想也是,要买婆子,要多花银子买个小厮,想买小厮吧,还非添个婆子回去,怨不得别人不愿意。

直到今天碰上了金婆婆,刚好要买一个婆子一个书童,才把这母子二人买下。

第390章 可造之材

金婆婆讲完谢氏的故事,清荷久久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倒不是她感动,而是觉得太无语,这母子俩到底知不知道卖身为奴的意思,怎么卖自己卖得这么轻易。

不过到底都是为了家人,一个为了救父,一个是不想离开儿子,母子俩倒是有一片赤诚之心,就冲这点,清荷对母子俩就挺满意的。

有情有义的人就有弱点,母子俩在乎对方,哪怕是为了对方也不会搞什么幺蛾子,只会守住本分,好好做事。

要说这件事里,清荷最佩服的就是那位大夫,能果决的做出判断,没有为了息事宁人而妥协。

她敢肯定,若是那位大夫妥协了,赵婆子绝不会适时收手,贪婪的人,一旦得到了片刻满足,胆子就会更大。

赵婆子得手了一次,就会有下次,那大夫舍了钱财也换不回一个清白。

像这样直接报官处理,既证明了清白,又惩治了恶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镇上的大夫?镇上只有两家医馆?

被赵婆子讹上的莫不是张大夫吧?

出于好奇,清荷问了金婆婆一句。

金婆婆笑着点头:“可不是就是张大夫,张大夫也是倒霉,不过是出个诊,就碰上这种倒霉事。”

“银子是个好东西,人人都喜欢,为了银子干坏事的人不在少数,张大夫行医多年,恐怕早已见怪不怪了。”怪不得张大夫处理得这么好,只怕是早就有经验了。

没过多久赵家母子重新出现在了清荷面前,清荷给两人安排了活计。

谢氏负责家里的浆洗,再帮着金婆婆做做饭,学学做饭的手艺。

赵小成负责家里的杂活,也就是砍柴、喂鸡,扫扫院子这些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