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想撕下他的面具(148)

作者:丛温 阅读记录

既然天家对外说的是太子病逝,那必然有葬礼,皇亲国戚、封王臣子都需前往奔丧,这是惯例。

“父王就没听说过什么?”沈嘉禾的思绪一跳,“成德二十六年,先太子近臣,那位主管慎御司的祝大人还在其位,他就没说什么?”

王氏听闻她提及祝聆,神色微变。

都问到这地步了,王氏知道她势必要问到底,即便她不说,她也一定会找别的法子去查。

“罢了。”王氏一叹,“都是陈年旧事,你父王当时也只与我说过,千叮咛万嘱咐,不得同第三人说。如今千帆过尽,便是说说也无妨。只是,这话莫要同外人说,毕竟也是妄议天家事。”

沈嘉禾点头,亲自给王氏倒了杯茶:“您说。”

王氏接了茶杯,却没喝,杯身轻轻在手中转动,她的目光远了。

时至今日她还能清楚地记得从郢京奔丧回来后,豫北王那副严肃沉重的脸色。

当年豫北王常年驻守边疆,京中一般消息也不会传往边疆。

关于先太子是如何得病,得的什么病,身在豫北的豫北王是不会知晓的,京中消息传到边疆时,先太子已薨。

豫北王前往郢京奔丧时才遇到祝聆,身为先太子近臣,他在先太子称病不出前,已有足足两个月不曾见到人了。

先帝以先太子病中不宜见人为由禁止任何人出入东宫。

祝聆说那实则是软禁。

“为什么?”沈嘉禾听得震惊,“当年我虽然还小,但偶尔也曾听父王在军中提过先太子,他们都说先太子仁厚忠孝,治下有功,还说先帝也十分爱重这位嫡长子。”

“你父王同先太子见过寥寥数面,也觉得先太子同先帝不一样,将来他若登基,或许会对我们沈家少些猜忌。”王氏说到此,叹息了声,“可惜……”

沈嘉禾蹙眉问:“后来究竟是因为什么?”

王氏抿唇道:“因为一部律法。”

“什么?”沈嘉禾顿感意外。

一个太子能被帝王如此忌惮,沈嘉禾还以为是沾了谋逆的心思,她怎么没想到是因为什么律法。

“那不是刑部和御史台的事吗?”

王氏失笑:“天下何事同天家无关啊?大多事也不过是天家不屑搭理罢了。说到这件事,便不得不说先太子当年一手扶持建立的慎御司了。”

慎御司最初建立的初衷是独立于六部,以监察六部之名问世。慎御司所查到的任何事都直接呈报东宫,再由太子筛查后报于天子。慎御司明行监察,暗中审判,六部不敢做的事它做,六部不敢杀的人它杀,算是大周法度最后一道屏障。

不过短短三五年,慎御司便成了天家手里的刀,天子想杀谁就能杀谁,一度成为官民闻风丧胆的存在,它的恶名也是从那时起的,这也背离了先太子最初建立慎御司的初衷。

他当时便意识到,世间最需要以律法约束的人其实是这大周的天子,天子有法可依,才能以身御下。

于是便有了那部律法。

那部律法在大周律已有基础上进行了逐条细化,收录了上万案例,其中每一例都有明文规定如何裁量判决,以杜绝各地断案参差不齐的情况。

沈嘉禾虚靠着扶手的手指猛地一收。

她不禁想起当时在凉州府衙时,祝云意和她说过相似两个案子判决结果天差地别,她还问就不能有个判决标准。

他当时说,以前有过的。

他说的是十五年前那部差点问世的律法吗?

但这事当初先帝出面捂嘴,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那部律法不仅细化规定了判决细则,最重要的一点,它规定在新法面前,犯罪者人人平等。

“你们以为六部不敢做的事是何事?不敢杀的人是何人?”

王氏的话将沈嘉禾的思绪瞬间拉回来,她抬头看向沈嘉禾,“是那些会动摇国之根本的事,是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亲国戚、世家贵族。”

“先祖建国之初虽说过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真的同罪吗?”

“先太子想让这句话成真,想给天下臣民最初的公平公正。”

沈嘉禾听到此,内心隐隐有些明白了,先太子触到了帝王逆鳞,新法一旦推行便会约束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

“先太子甚至还在郢京州府衙门的公堂前划下一道黄线,便是皇子皇孙,只要跨过这条线就要以平民之身受审。”

“后来。”王氏的声音颤抖了下,“这条线出现在了东宫的寝殿门口。”

沈嘉禾的呼吸一紧。

先帝对先太子撰写的律法避之不及,最后却有用这种办法让先太子以平民之身受审于东宫。

“先太子没有生病?”

王氏摇头。

沈嘉禾深吸了口气:“他真是自尽的?”因为对自己的父皇,对天家皇权的失望?

王氏低下头:“是,但也不是。”

王氏说到此,颤抖声音里多了几分愤怒,一如当年同她讲述这一切的豫北王。

她仿佛再次看到了那天晚上的豫北王。

新律法一旦问世推行,身份阶级便会被打破,这无疑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子,涟漪掀起惊涛骇浪。

皇亲世家将再没有特权,这让许多人都不能忍。

“当日站在东宫的有皇室宗亲、簪缨世家的耆老们,还有……云家的人。”

徐成安惊道:“云家?那不是太后娘娘母家,先太子的外祖家吗?”

“先太子触到他们的根基,为保家族千秋万代,云家人和当时还是皇后娘娘的太后一道,放弃了先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