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关山(114)
萧挽风把茶盏放回几上,淡淡道:“姑母把姑父留在京城,想不到会被磨成如今这般模样?”
大长公主嗤之以鼻:“谁留他在京城?阿挚出生第二年,我便觉得他不对,催他出京领兵。他自己心气低了,被家里那场祸事给吓倒了,不敢再领兵,图京城安稳富贵。人哪,心气消磨了,还能成什么事。罢了,不谈他。”
萧挽风点点头:“好,不谈姑父。说说姑母自己。长居京城,也消磨了心气?”
扇风的团扇又一顿。
大长公主笑着以扇柄指点灯下神色冷峻的侄儿。“你小子今晚打定主意不放过姑母了是不是。”
姑侄两个灯下对视。一个带笑,一个淡漠。
大长公主唇边始终挂着的无谓的笑渐渐消散。她从罗汉榻上坐直起身,嫌热般猛扇一阵风,扇柄又往堂下端坐的贵客指了指。
“如今还敢提‘北狩’两个字的人,京城没几个了。贺风陵当年的威名如何?贺帅提刀镇山河的年画,当年家家户户过新年都买一幅贴在门上,天下传颂英名。莫说你还年轻,谢崇山名声最盛时,声势也远比不上贺风陵当年。”
“贺风陵现在尸骨落在何处?龙骨山大败之后,天下还有谁提他?”大长公主说累了,又斜躺下去。
“识时务三个字,你觉得不好听,扎耳朵。到了我这把年纪,但凡有用,管它好听不好听。”
“退下罢。就当你今晚只为谢六娘来一趟。我还
是那句话,在我这处留一阵子。等你的新王府修缮好了,人给你送去。”
萧挽风放下茶盏道:“留两日。两日后的傍晚,侄儿过来接人。”起身开门走了出去。
大长公主独自留在富丽堂皇的厅堂里,目送着侄儿矫健的背影着夜色里走远。
“这小子。”她喃喃道。
萧挽风他爹生前是个软蛋,先祖传下的封地被突厥人抢去了,顶着个空壳子爵位,入京觐见看谁都矮一截,见人唯唯诺诺的,她向来看不起。
他家那位嫡兄活着的时候又是个八面玲珑的性子,两兄弟习性半点不像。
这小子一身反骨脾气到底跟了谁。
大长公主心烦气躁地打扇子,忽地高喊一声:“你以为京城好混的?多想想自己处境!”
萧挽风脚步丝毫不停,隔着半个庭院远远挥了挥手。
第47章 正好路过,给你送些钱来……
“两日后就来接人?”端仪大为震惊,“昨夜我才把你在我这处的消息递出去给谢家!”
谢明裳倒并不觉得意外。
“在你这处得两日空闲,差不多也够了。”
屋里堆着河间王府大清早送来的红漆箱笼。
谢明裳随意打开翻看,箱笼里头装的都是日常物件,她每天抱着入睡的软药枕,轻而薄的蚕丝鸭绒被,几套簇新的换洗衣裳。
端仪坐在她身侧,心浮气躁都地摇着扇子。对上这位凶名在外的五表兄,她有点后怕。
“这些箱笼明面上送物件给你用,实则示威给我看呢。他又当着我娘的面撂了话,两日后必定来接你回府的。你当真要随他回去?你可想好了。”
谢明裳也热得很,慢腾腾地摇着团扇,在成堆的衣裳里翻翻检检,找寻夏日透气的薄纱衣。
“你看我像个傻的吗?河间王府当真是个火坑,我还自己往里跳?放心,我回去好得很。”
倒是兰夏和鹿鸣这回吓得不轻,她想把她们两个留在端仪郡主这处歇一阵,压压惊。
端仪紧张地说:“万一情况不对赶紧给我送信!不对,她们两个留下,你身边哪还有人能送信。”
死活要送一对信鸽给谢明裳带走。
再借着侍弄信鸽的名头,塞两个她身边信得过的人去河间王府。万一情况不对,好歹能个传消息出来。
谢明裳推辞不得,只得啼笑皆非地收下。
“河间王府后院如今成了大锅烩菜了。各家都塞几双眼睛进来,你五表兄不介意就好。”
大长公主发了话,也只能把人留两日。端仪问起谢明裳有没有想做的事?趁这两天赶紧做起来。
“我想见我娘。上回远远瞧着,她眼看瘦了。”
母亲这些日子只怕日夜挂心。谢明裳眨了下眼,把眼角隐约的薄雾眨去。
“能不能这两日出门悄悄地见一面。”
端仪一口应诺下来。
“定哪处?”
谢明裳沉吟着:“找个清静的所在。京城闹市耳目众多,城郊人少一些。寻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知会母亲同去……啊,有个地方。”
她忽然想起:“我家五姐,是不是还在白塔寺求剃度出家?”
被她提醒,端仪也想起了。
自从谢崇山领兵出征,谢家重新起复,出入谢家门第的公卿车马又多了起来。谢五娘闹着出家的事最近已经鲜少听人在耳边闲话。
“人应该还在白塔寺。”
具体如何如何,端仪这个外人也不大清楚。
“选白塔寺清静佛门和你母亲见面,倒是合适。”
“顺带探望五姐。”谢明裳道。
事情决定下来。
但上回梨花酒楼见面,谢明裳在马车边发作了一场急症,端仪是亲眼目睹的。她心里有顾虑。
“出城上山,体力消耗不小。你身上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