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关山(212)
出奇的冷静感染了她,仿佛暴风雨中一块屹立的礁石,她站在礁石上。激烈挣扎甩脱的动作逐渐减弱下去。
深夜闹腾的书房终于安静了。
很久之后,等她自己五识回笼,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按在他的肩窝,他的手在缓缓地安抚她的后背。
她靠在男子坚硬有力的肩胛骨边,仿佛被激怒的幼兽,正狠狠地撕咬他的肩头。
口腔里全是铁锈味。
血流了满肩膀都是。
鼻下全是浓郁的铁锈血气味,谢明裳被呛得咳嗽起来,牙关松开,萧挽风原本已经停止流血的肩头又开始汩汩流血不止。
“咳咳……咳……”她捂着嘴,跌跌撞撞下床倒水。
头晕的厉害,只倒小半杯,倒洒出去大半杯。她颤抖着手喝水。
萧挽风按着肩膀,肩头还在流血。他迅速起身,把站立不稳的人抱回床里。
“头晕?还是想不起?”
谢明裳剧烈地摇头。
薄薄一层遮掩纸被撕下,她想起太多太多。但混乱之中,一个字也说不出。蹲在黑暗里的庞然大物依旧在凝视着她。
她精疲力尽,说不出话,只能抬起手,歉疚地抚摸萧挽风流血不止的肩膀。
被她救下的少年郎,跟眼前男人的眉眼有八分相似,但神情绝不相同。
她混乱地想,是他吗?
萧挽风误会了她剧烈的摇头动作。
他低低叹口气,抬手蒙住她的眼睛。
“是我催逼得太紧。慢慢来,不着急。”
“你累了,睡吧。”
谢明裳精疲力尽地睡了过去。
她碰触到了黑暗中隐藏的庞然大物。她想起了关外的母亲。
鹅蛋脸,白皙肤色,琼鼻,樱唇。生得极为美貌,又带几分娇憨,高兴起来载歌载舞的母亲。
也想起了她在关外的父亲。
他的无头尸身躺在河岸,鲜血从脖腔汩汩流淌,汇入血河。
第82章 (修)这是十四岁的她,……
晨光映亮内室。
竹帘拉下,几个人影在外间晃来晃去,说话的似乎是严长史。怕惊扰了休息的人,刻意压低嗓音。
谢明裳困倦地伸手往旁边摸,摸了个空。床边冰凉,陪她睡下的人应该起身有一阵了。
缠绕在手指头的发尾不知何时抽走的,只剩下凌乱一两根。
她在黎明微光里抬起手,打量手指间缠绕的发丝。
严长史还在回禀:“……昨日审了两个时辰,赶在宫门落钥前,把黄内监送回宫去。对宫里的说辞是,河间王府设宴招待宫中来使,耽搁了时辰。”
“当然,说辞而已。宫里随行七八人,昨日黄内监拉出去杖刑,瞒不住他们。”
“黄内监的供词在此。”严陆卿奉上满满几十张口供:
“供出的宫廷阴私事不少,但于我们有益处的却不多。”
竹帘放下,隐约现出萧挽风宽阔的肩背。他抬手接过口供,右手略一动,严陆卿骤然惊道:“殿下肩膀在渗血……”
“无事。”萧挽风不甚在意,继续翻看口供。
黄内监供出多少,并不要紧。
“最有用的供词,昨日他已当众喊出口了。”
昨天把黄内监拉出去刑杖,绝望之下,他当众崩溃大喊:
【奴婢知道许多宫里阴私事,冯喜老贼以为我不知情,其实我知晓啊!】
【愿意说给殿下,只求免死!】
绝望大喊而出的这两句,才真正致命。
利用得当,可以攻心。
黄内监在宫里毕竟也算有地位之人,随他传旨的宫人迫于威吓,或许会隐瞒不报。
萧挽风问:“有什么法子,把这两句传去冯喜耳中?”
严陆卿想了半日,忽地失笑:“殿下的后院里,不是供养着一双眼睛?是时候用起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萧挽风吩咐顾淮:“传穆婉辞来书房。”
顿了顿,又额外叮嘱:“叫她带盒胭脂来。”
竹帘后人影晃动,谢明裳望了一会儿,又沉沉睡去。
——
辰时正,天光大亮。胡太医如常进书房请平安脉。
萧挽风坐在罗汉榻边,衣袍袒露。
胡太医忙碌地止血、敷药,又取来纱布,层层裹住他肩头新添的咬伤。
亲兵清扫出满簸箕的碎纸片,惋惜地拼凑半天,但撕得太碎,只有几幅小像幸存。
谢明裳趴在窗边,继续专注地作画。
这回画的,还是骑骆驼的鹅蛋脸妇人。浓密长辫盘于脑后,身穿长裙,弯刀挂在驼峰上。
与之前那副撕碎的不同,她画出鹅蛋脸后,并不停歇,而是一笔一划地添加五官。
琼鼻,樱唇,双眼皮。眼神灵动,似笑还嗔。
谢明裳放下木炭枝,捧着画像出了一会儿神。她昨夜清晰地看见这位母亲了。
篝火热闹,歌声嘹亮。光芒映亮半边天幕,圆月挂在山腰。母亲手持弯刀,正向长生天献舞。
族中一年一度的盛事,本该肃穆敬畏的时刻,母亲却在连串的旋舞当中一个急停,面庞笑盈盈地转向篝火边,冲抱膝坐着的懵懂年幼的她顽皮眨了下眼。
大胆而无畏的母亲,几乎任性了一辈子,几乎笑了一辈子。
在人生最后时刻,流了满脸血泪。
鲜血掺杂泪水,覆盖住美丽的面庞,五官因为痛苦而扭曲变形。她寻到母亲时,几乎认不出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