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238)
赵敬要伺候老头,见赵诚该做的都做了,又被祖父骂了,还要替弟弟说好话:“若甫就是,性格有些跳脱,对您再孝顺不过,这花草是从祖母那里讨要的,瓷器听说是宫中的,金银玉器是他自己讨要的,这画是汪伯言汪相公的,这屋子里的东西,都是他自己准备的。说来我十分惭愧,虽为长兄,但万不及他……”
老头其实心情不错,只是嘴毒,恨声恨气:“惭愧什么?不如他主意大?不如他能捅篓子?不如他……”
和他那个没良心的老子?
赵士义恨恨,官家什么心思,别以为他不知道。
大宗正什么意思,他也清楚。他赵士义的孙子,不可能给旁人,尤其是赵德明。
赵敬无端被喷了一顿,也老实了。
长辈不能乱顶撞,所以他只是不吭声,见妾室端着药进来,赶紧起身接了药给祖父喂药。
要说翻修明镜堂,最感谢赵诚的,必然是老头的两个妾室了。
因为后院子里地龙、壁炉、火炕,能取暖的地方全都取暖了。
两个妾室的日子好过很多。
赵诚也不是上赶着,年纪大的人,别说病着,本身都很脆弱,这个取暖条件,真的冬天冻死都不为过,那点暖炉真不够用。
能让大家都过得舒坦,尤其是伺候老头的人舒坦了,老头才能舒坦,大家都舒坦,何乐不为。
老夫人是知道的,赵宗荣就和母亲抱怨了一嘴赵诚的放肆行径。
老夫人只字未提,只说:“若甫有孝心,你父亲也同意,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赵宗荣被母亲说的哑口无言,只是气闷:“父亲,因为三弟的事情,一直都怨我,是不是?”
老夫人:“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是长子,你三弟是幼子,何来你父亲怨你一说。”
赵宗荣摇头:“那为何,母亲后来都不肯见父亲?”
老夫人摇头:“那和你没关系。他是你父亲,也为你做了良多,当初你卷党争中,要不是他挡在你前面,你能全身而退?他替你背了骂名。”
赵宗荣有些羞愧:“所以,我远不如三弟聪慧……”
老夫人看着资质一般,也已经不年少的儿子,叹气:“为何,非要和你三弟较劲?”
赵宗荣否认:“不是,我只是……”
父亲有没有偏心,他不知道吗?他心知肚明。可偏偏样样聪明,样样拔尖的三弟死了。尤其他们兄弟关系其实很好,三弟向来敬重他。可三弟当初北上,是他偷偷替他瞒着父亲。
这辈子,他都梗在心里,他连为自己辩解的话都没办法说出来。
父亲对三弟的儿子,都是不同的。
他本就喝了酒,这会儿回过神了,站起身笑笑:“我喝多了,让母亲见笑了。”
听得老夫人心里一酸。
“儿啊,我只盼着你们能一辈子平平安安。”
赵宗荣几欲落泪:“儿子不孝,让母亲担心了。”
老夫人起身拉着他坐在罗汉床上,伸手摸摸他的脸:“操心是真的,不孝倒是谈不上。咱们府里和和气气,就再好不过了。”
赵宗荣当晚就住在老夫人院子里。
第131章 鸳鸯配
赵诚在府里闹出来的动静很大,但是他又不打扰人,只管自己做自己的。
杜从宜从头到尾都不过问,他回来穿的那身旧衣服,看着真可怜,又脏又破,她从头到脚给他换了一身,这几天给他洗头发,给他裁春衣,明明之前特别讲究的一个人,出了趟门,粗糙的都快不能看了。
她从前不能解那些花非常多心思打扮老公的人,可能亲密的具象化,就变成他躺在那里,等着她给他刮胡子。
杜从宜威胁他:“你就不怕,你给你划一脸血吗?”
赵诚:“就说我夫人手艺不精,这有什么?”
“这又不是咱们……你要敢出去胡说,我饶不了你。”
她威胁人都没有力度,赵诚闭着眼躺在她怀里,一边问;“三月要不要出门?”
杜从宜伸手一边他的头发,一边说:“不用,我正在编撰的书才到了目录,等我忙完再说吧。”
赵诚:“不去北方看看?”
杜从宜强制拨开他的眼睛问:“你以后常驻北方了?”
赵诚闭着眼睛笑,他觉得够呛。
老王爷刚搬到后院,身体好转了,从卧床到能起身了,赵诚日日去看他,总归是因为老头,他才能回汴京城休假。
结果三月十八,老头突然病重,三月十九晚上人就没了。
而且他看着满堂儿孙,一句话都没有留。
端王府全府带孝,赵诚陆续收到来复和麻二的消息。
三月十五日,吴阶、吕顺攻入燕城,辽亡,吕顺命吕本中、吕本骏
吕本康等人向东,一路追击金军,直至辽东。
进入燕城,就要开始论功行赏。
麻二跟着赵恒当日,破太原城有功,来复在河北各地地方官逃散和殉职后,做周转,皆有封赏。
赵诚本人,是奉官家命从中枢到地方历练。
端王府的丧事,此次在汴京城有了些轰动。
来吊唁的人极其多,赵诚一个都没见,他坐在老头的床上,心里感慨他没福气,这个当孙子的刚准备让他扬眉吐气一把。
赵石是老头身边的影子,硬是把老头的遗产都交给了他。
赵诚翻看老头的家产,东西是真不少,不知为何竟然都给了他。
赵石将老头的信给他。
赵诚真觉得这老头烦人归烦人,其实是个明白人。
不知为何非要那么教训官家,给自己闹个灰头土脸。
他只在信中教训他,可做君,但不能做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