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前夜(53)
裴见熠和裴见晔兄弟俩都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给太夫人问安过后嫌屋里太闷,这会儿不知从哪里寻了个蹴球,在庭院里踢出百般花样。
五岁的裴文昭跟在旁边,见缝插针地凑热闹。
——他是薛氏和裴见明的孩子,老太爷放在心坎儿上疼的嫡长重孙,在襁褓里时就被薛氏寄予厚望。
迥异于庶子年少调皮、嫡母们睁只眼闭只眼纵容的养法,裴文昭虽然才五岁,却是早就由薛氏花重金请了先生教导,平素功课甚至比两位小叔叔还多些。
小孩子天性爱玩,平素被管教得严苛,难得这两日不受拘束,玩得十分高兴。
云娆甚少在如意堂感受到这样鲜活松快的气息,见状不由笑了笑。
进屋后规矩行礼,坐在下首。
人都到齐后闲坐了片刻,外面便传来老侯爷同旁人说话的声音。
众人陆续起身,少顷,就见裴固徐徐走进来。
他的身后是裴元曙和裴元晦兄弟俩,再往后的那人容貌跟裴固有三分相似,气度却迥然不同——前面三位这辈子都在京城养尊处优,偏于文臣的儒雅,那位却形貌精干气度昂扬,双目炯炯有神,气势反倒胜于父兄。
这自然是三叔裴元绍了。
紧随而入的是他执意迎娶的周氏。
云娆早先听闻旧事,得知三婶性情“很不温顺”,想着她那般大胆的行径在闺阁之中甚是少见,便以为三婶或许也是习武之人,甚至行事有些刚烈彪悍。
谁知落入眼中的竟是一位美貌温柔的女子。
论年纪她其实已三十五了,看相貌却像是未及三十,长得白皙而秀美,五官尤其精致,一双美眸顾盼生辉,唇边还噙着浅笑。
满屋绮罗金玉,她身上却淡妆素裹,高髻只缀以简单的珠钗,底下碧罗衣裳绣裙如雪,端的是位天生丽质的美妇。
诞育一双儿女后还瞧着这般年轻,足见这些年过得颇为顺心,更不知当初嫁给三叔时究竟是何等姿貌。
云娆心里暗生感叹。
那边老侯爷进屋后扫视了一圈,没见着裴砚,视线便落在云娆脸上,问道:“老二怎么没来?”
“他被急着叫走了,想是宁王殿下有事吩咐。不能来迎三叔三婶,很是过意不去。”云娆说着,朝裴元绍夫妇投去歉然眼神。
裴元绍倒是爽快,“他这回北上大捷,将屠长恭那种劲敌都活捉了,着实给我大梁提振士气。既是肩上有事,回头我找他喝酒就是,倒也不拘在哪里相见。”
那语气神态,倒是在叔侄之情外添了几分同为武将的惺惺相惜。
云娆含笑答应着,那边太夫人已起身道:“厅里都备下了,咱们这就过去么?”
裴固颔首,率阖家前往厅中用饭。
一道纱屏意思着隔在中间,仍是往常那样的男女分席。外头都是父子兄弟,在老侯爷态度缓和之后倒也能相谈甚欢。
里头太夫人居于上首,三位儿媳陪坐在两侧,往下则是孙媳和两位待嫁的姑娘。
云娆伺候婆母之余间或用些饭菜,留意着上首几人的言谈,发现她这位三嫂确实有些意思——非但性子直爽,还长了张不饶人的嘴,对晚辈温柔和气,却专捡着两位嫂子怼,甚至对太夫人这位婆母都说不上多恭顺。
第27章 告密 只管坐山观虎斗就是。
已是入夜, 新月未升,星河粲然。
临水的厅里灯烛照得通明,仲夏的夜风拂过荷叶清圆的水面, 穿过半敞的雕花窗扇将凉爽送到跟前, 倒是十分宜人。
太夫人端坐在上首, 噙着笑意。
昨日她还亲自去招呼来赴宴的高门贵眷, 今日则是十分清闲, 坐在抱厦里等着女眷们去拜见她就成。
听了整日的逢迎夸赞,加上孙女儿嫁进王府阖家同喜,她今儿过得确实很高兴, 以至于此刻瞧着周氏都觉得顺眼了稍许。
——要知道,当初裴元绍不顾长辈反对耿着脖子娶了周氏的时候,她光是瞧一眼这个儿媳都能气得厥过去。
只是如今侯爷松了口风安排晚宴, 她虽不明原委, 少不得要依命行事,不去计较往昔。
她尚且如此, 范氏妯娌哪敢违拗?
含笑奉承太夫人之余, 难免装出一副妯娌和睦的架势,关怀周氏进京途中是否顺利、两位小侄子可还顺遂等话。
周氏小字嘉仪, 早年裴元绍遭侯爷厌弃、她丝毫不得长辈欢心的时候,不是没领教过两位嫂嫂的冷嘲热讽,多难听的话都有。今日夫妻俩原打算道贺完就走, 忽然被老侯爷安排了这顿小宴,便也过来露个面,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听着这些假惺惺的关怀,周氏可没耐心虚与委蛇,应答之间难免有敷衍之态, 就差让崔氏她们别装腔作势了。
崔氏见状,就有些不高兴。
毕竟在她看来,周氏当初嫁给裴元绍既无父母之命,也无媒妁之言,还把府里闹得鸡飞狗跳,实在是登不得台面。
而今她这做长嫂的不计前嫌主动示好,当着众位晚辈的面儿,周氏却如此敷衍,未免不知礼数。
心里头存了气,提起今儿裴玉琳的婚事,范氏便自笑道:“话说回来,你们难得回京一趟,也该给家里递个信儿的。且不说侯爷和母亲惦记,若我早些知道,也能安排人去迎接,倒还能赶上这两日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