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下人(26)

作者:吴若离 阅读记录

他起身,说:“我走了。”

“不要走。你睡椅子,我睡凳子,我都想好了,两把春凳接一块,正好够我躺,宽宽大大,比你更舒服呢。”

“你是女孩,到了这岁数,该有分寸了。不要和男子独处,尤其是夜里,传出去,你的名声就不好听了。”

“不传出去不就好了?我只是个伺候人的下人,名声再好,也不会让我多风光。我只想自在点,你就留在这吧,你暖和我安心,你好我也好。”

他本想反驳,可难得她能说出这样一番硬气的话,他怕抹杀了她的上进,点头同意。

她嘴角露出一丝笑,将头发解了,摸着发尾和他说黄肚里的旧事,还有小英和她提过的一些京城事。

“京城真有十个这么大吗?”

“百倍。”

“哇……”她感慨完,又落寞地说,“将来你要走了,记得告诉我落脚点,我给你写信。”

“说那么多做什么,早着呢。”

说早也不早,才相伴几日,他就被老爷派了出去。走之前,他借讨干粮的机会告诉了她,她多煮了几枚鸡蛋塞在里边。她知道青天白日瞒不过去,交钱的时候说是上回去见老爷时得了他照护,要报恩。

这没什么要紧的,老爷身边的人,比她们要高一等,该讨好。黄嫂子做主,将这鸡蛋划在老爷的账里,没收她的钱。

散工的时候,黄嫂子特地留了一会,交给她一样东西:那件缠枝海棠坎肩。

“你这个梦做得有功,她娘说留给你穿,权当做个念想。”她叹一声,怕她忌讳,又劝,“正好她姐姐为她裁了过年穿的新衣裳,有装裹

入殓的新衣服

,用不上它,你收着吧。”

巧善抱着它,强忍住眼泪,用力点头。

“看好那熏架,滴油容易烧起来。”黄嫂子又是一叹,抬脚往外走,摇着头自言自语,“可惜了,可惜啊……”

是啊,那么好的女孩,就这么没了,多可惜!

巧善望着灰濛濛的天,长吐一口气。

腊月的雪,一场接一场,天越来越冷,外出的人, 一点信都没有,叫人牵挂。

老太太那边传膳,特地点了巧善的名,黄嫂子拉住她,小声叮嘱几句才放人。

上回有家禾在,她去见大老爷时并不慌,这回心里没底,只能默背那多多诀。

多看多问多思多辨,多看多问多思多辨……

还有,要冷静!

老太太看着并不老,面容清秀,隔着八仙桌看过去,面皮不算皱,白白净净,怪好看的。身子娇小玲珑,穿着也不老气:上身银红,下身嫣红,娇娇嫩嫩。

父母不必为子女守孝,一个死了儿子也离不得酒肉的人,穿这颜色也说得过去。

巧善惊讶的是,这怎么会是大老爷的娘?倘若把大太太叫过来跟这位站一块,不像婆媳,更像姐妹,兴许还要误会这位才是妹妹。

怪不得京城那位心爱她。

巧善看呆了去,捧着温钵杵在那没动。

云珠刚要呵斥,老太太摆手道:“她是极善之身,开了天眼,当与常人不同。你瞧她,不慌也不急,半仙的话,一准没错。”

她从炕上放下双腿,不让人伺候,自个撑起身子站住,朝下边招手,问巧善:“好孩子,我问你,你看见了什么?”

常满叫她往神佛上扯,小英叫她嘴甜多夸人,家禾教她多看多思。

进来前,她看到堂前挂着《神仙卷》,前方炕屏上是《仙人仪仗图》。

巧善点头,顺着她的话答:“太好看了,像仙子。”

她不懂回话的规矩,这话显得更真。

老太太大喜,连声夸了几个“好”。

云珠明珠跟着附和几句,离得近的明珠接走温钵,悄悄给巧善使了眼色。

巧善跪地磕头,说了两句吉祥话。

老太太叫人赏她一个荷包,知道“天机不可泄露”,没有多问话,指派明珠送她出去。

荷包里装的是银子,一上手就知道。

巧善乐不起来,他说过:东北院住着那位炎半仙,什么时候有人带你去见他,你就知道了。

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第14章 抉择

明珠送她出了院子,叮嘱几句才折返。

不要乱跑,不要随意跟人走近,以免沾了污秽,不要乱吃东西……

这些话,听起来不太妙。

她想起了停灵大半年,还要再等到春天的二老爷。

鱼死了,一放就臭。坏掉的鸡蛋一磕破,臭得让人喘不来气。人死了,该早些下葬才对。她好奇过,小英说二老爷遭殃横死,怨气重,挑中的日子不能改, 还要等大师游方归来主持才可以入祖坟。棺材里填了许多料,又费了不少冰,保着尸身不发臭。

老太太信神仙,也信那位半仙,等哪天发现她的八字有假,怒发冲冠,她还有命活吗?

使出这奸计的人,铁定要将罪责往她身上推,靠阿谀讨好混下去绝不是长久之计。

传膳的丫头都是上房的姐姐,只有她不是这院里的人,回程独行。

沿途有来来去去的姐姐妹妹,脚程匆匆,无人搭理。

也好,她也不知道要和她们说什么。

大太太住的江清院离明月居很近,巧善藏了点心事,藉机偷偷地往那边瞄了一眼。

院门上的红漆很新,看着有些烧心。门前跪着个小丫头,看不到门内训话的人,但骂得又凶又难听。她立马熄了去找翠英的心思,垂头赶紧走。

艳红好奇,过来问先前的事,被黄嫂子看见,两句话打发走。黄嫂子没问这趟是赏是罚,只叮嘱巧善别忘了泡豆子:赵大人明早要吃热豆腐。

上一篇: 醉卧关山 下一篇: 卧闻青梅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