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下人(85)
梅珍满不在乎道:“谁说的?有家没家,想走随时能走,没人管。看门的只剩了一个,日夜都是他,困成死猪样,看都不看,任你出进。要不这样,你告个假,今晚睡我家去,我给你……”
她压低了声,再接一个“炖鸡吃”。
啊?
“这门户大开,不怕……”
“有钱的主子都不怕偷儿上门,咱们一穷二白,慌什么?”梅珍看看左右,鬼鬼祟祟说,“周有才行了大运,被冯师傅带上山,逮了一窝鸡。小是小了点,那也比麻雀强,特意给你留着呢。”
“你炖给家人吃,老人小孩要吃点好的,你也要补补身子,不要管我,我才吃过肉。”
梅珍随口问:“哪来的肉?”
……
该是哪来的呢?
“有人来了。”
真有人来了,还是个老熟人。
青杏把篮子提起来,改挎为抱,远远瞧见就喊了起来:“巧善!”
巧善放下正在择的马齿苋,先应一声,赶紧洗手过去接应。
青杏为她带了一篮子春笋,笋上还有一小包悬钩子
山莓
。
巧善领着她去倒座房拿包袱。
青杏抱着东西,不敢置信地问:“当真都给我?”
“没错。你看我,胖得不成样子了,再穿这些像裹粽子。”
青杏破涕为笑,蹭着鼻子说:“哪有。”
巧善蹲下去帮她比鞋子,她感激地看着,恍恍惚惚说:“巧善,原来你这样好看。”
“啊?”
青杏伸手摸她的脸,将它掰过去一点,诚心实意说:“侧着最好看,你的鼻子小巧……眼睛,这样看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要怎么说,反正就是好看。”
巧善从来没被人夸过标致,以为她是说着玩的。这府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主子们想做神仙,身边伺候的都是天宫仙女,而她只是个烧火丫头而已。
她没把这话放心上,等人走了,才猛然想起刚来那会,他也说了她的眼睛,什么半睁三分春的。
她走到水缸前,看着水里的自己,试了试半睁半闭。
呃……奇怪,还显得无礼。
算了算了。
过得两日,又有访客,竟然是霜菘。
“七爷要去读书了,你不想跟七爷吗?”
不想!
干嘛来找她,干嘛问这个?巧善愣这一下,霜菘转身就跑。
我还没答呢。
巧善抬手想把人叫住,刘嫂子先叫了她,口气不善道:“在这干嘛呢?活堆到了喉咙尖,赶紧去。别总把闲人招揽来,要是丢了什么东西,你是要担干系的。”
“……好。”
张婆子在廊下喊:“巧善,过来帮我看看数,眼睛胀得厉害。”
刘嫂子面露不悦,但不敢拦,摆手放她去了。
张婆子把巧善带进去,先叫她吃茶果,再带她认账簿看数。
巧善见上边记的是香油、清油、豌豆、黄豆,便小声问:“张妈妈,八珍房的账,如今算在谁头上?”
张婆子捏捏她腕子,小声道:“别人的事,你不要去管,拦着不让她发财,她能咒你一辈子。好言难劝想死的鬼,任她去吧。黄香后日回来,往后只做事不管事,你要是喜欢,便跟着她学些真本事,嫌累就混混日子。有禾爷在,往后不用你操心……你八字不错,是个享福的命。”
巧善脸红,小声说:“我想学,多学点东西心里踏实。”
“那这账,学不学?”
“学!会不会耽误您做事?”
“什么您不您的,有空你就过来坐,替我读读本子。年纪大了,头昏眼花,做不长久咯。”
好似话里有话,听不明白的,留着慢慢琢磨,横竖长夜漫漫难打发:衣衫都做好了,只剩练字和思虑。
这三月比往年的三月更暖,棉衣换成了夹衣,干活更爽利。
山里地里的新菜扎堆出产,便宜,口味又新鲜,一筐一筐地买进来。
初四午间有一道兔儿酸卷饼,大老爷吃得高兴,叫人来问是谁做的。这在今年算是稀罕事,黄嫂子欢欢喜喜去,没多会,垮着脸回来了。
都知道她缺钱,这一看就知道是有奖没赏。好话不管饱,也不能拿去结账,好几处催着她要钱,她只能舍下脸面问身边这些穷鬼借。
梅珍要和她长久打交道,咬牙借了一钱六分银,拿戥子称过,双方都记了数。巧善把随身带着的零碎都掏出来,黄嫂子不嫌少,要借。巧善在梅珍那拿了十几个铜板,凑成二百再给。
黄嫂子拿着钱,忧心忡忡出去,回来仍旧沉着脸,好在夜间有好消息:三奶奶送来两串钱,叫她明日再做那兔儿酸,王姨娘喜欢,总算吃得下饭了。
第46章 借刀
有新鲜事,梅珍总是心痒痒,时不时蹭到新来的庞嫂子跟前,不着痕迹地打听,转头再告诉小姐妹。
真把翠英接回来了,三奶奶亲自去接的。先要派人找门房去外边租轿子,门房走不开,又托给了采买灯油蜡烛的新任管事,这位不敢去县衙附近,转头交代本地雇来的杂工。为这事折腾大半天,动静闹得大,因此知道的人多。
说她肚大如箩,这一两个月就要生了,肚子尖尖,挺得老高,指定是个小少爷。
又说三奶奶好涵养,把人接回来留在身边,每日嘘寒问暖。
梅珍说得起劲,说完了才发现巧善失魂落魄,关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
巧善知道那些话说出来可笑,垂头闷闷地说:“在我们乡下,男人只娶一个妻。”
“这里也一样啊。”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