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笼(22)
说来荒诞,林忱之所以放心上路,也是因为这个。
这位姓萧的瞧着就不是善茬,所以只要她对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意图,林忱也不想撕破脸硬要得罪。
“她们俱是多才多艺,和我一起,该是她们发闷。”林忱敷衍道。
萧冉嗯嗯两声,把脚悬在小榻下,一晃一晃地,似乎穷极无聊,没话也要找话。
“青萍给你改的衣裳都合身吗?”
“过些日子到了上京,天气热起来便得穿织纱料子了。”
“说起来,你带这帽子还真好看,旁边这朵红花正衬你。”
林忱无语转身,把脸冲着她,想拧着眉,又觉得不太妥,半晌说:“我只觉这衣裳不大轻便,很难行动。不过这些小事,大人平时也要一一过问吗?”
萧冉哀叹道:“天可怜见,我只对你这般嘘寒问暖,可小师父却不领我的情,只恐我一腔痴心付东流——”
眼看着她又要开腔,林忱赶忙止道:“说来你的直袖常服就很好,那绣样很别致。”
萧冉果然起身,指着肩膀,得意洋洋:“是我自己钻研的花样子。”
“原来如此。”林忱捧场问:“可有什么寓意?”
“一个花样子还要寓意?”萧冉拈了块桂花糕,眯着眼又倒下去:“若真是有,便是我想着标新立异吧。”
林忱歪头,示意不解。
“似花非花,似树非树,外绕荆棘,内罩云雾。”萧冉翘着脚咬了口糕饼,摇头晃脑故作玄机,说着说着把自己逗笑了。
她笑起来风情摇晃,外面的阳光都跟着颤了颤。
林忱略略错开眼,也拿了块糕点,一尝,甜得要命!
她赶忙把糕放下,险些弄了一身的酥皮渣子。
再回过头,萧冉在光里静下来,闭着眼。她不动时也很好看,那磅礴的生命力四散漂浮在空中,和粒粒尘灰一起,宛如入了画中。
林忱有些恼怒,想,一定是这半个月来和她待久了,才稍稍顺眼了些。开始时以为是陌路人,也没有多么惊艳。
她把头偏过去,作假寐状,却不知另一个人悄悄张开了眼,也在看她。
从萧冉这里望去,阳光温柔,林忱就浸在光下。
黑色的巾帽掩盖了她过短的头发,身上的斜领银纹半袖熠熠发光,里面的宽袍大袖虚罩着正在生长的身体,虽然脸还很稚嫩,但看着也有几分风流的态度。
她是个一刻也不得安生的人,此时却只沉默地看,看这个年轻孩子身上,有股郁郁之气在逸散。
那上挑的眉尖下有一颗又浅又小的痣,平时根本注意不到,现在却看得分明。
春光正好,微风不燥。
萧冉莫名觉得舒服,很舒服。
这样的沉默令她舒服,马车里淡淡的香让她舒服,眼前这个孩子的气也让她舒服。
这是在她肆意欢笑,巡街走马,甚至糟践名声夜夜笙歌时都没有的感觉。
于是她偷偷地凑过去,再凑过去,像一只小心翼翼谨慎至极的狐狸,只为了嗅一嗅这果子是否真的那样清香。
就在她贴到林忱袖袍的一刹,马车骤停,车帘突然给撩开来。
“姑娘!”青萍先探头叫了一声。
萧冉一下子向前扑了过去,跌在林忱坐的那张小榻上。
她只感觉身下轻轻往后动了几寸,接着一只手扶在她肩膀上。
萧冉压根儿没来得及深情对视或是不胜娇羞,她只记得混乱中自己迅速整理好了仪容,然后撩开车帘就走了。
常日做贼,竟也有失手的时候!
萧冉万分愤怒,既怒没到手的成功,也怒失败后的狼狈。
她踩着脚下尚有些湿滑的泥土,愤然问道:“什么事!”
青萍愣了下,说:“涟姑姑找。”
萧冉瞪了她一眼,弄得人莫名其妙。
**
涟娘的马车走在前面,后方跟着的不是美人,而是一车又一车沉甸甸的玉像。
说来也奇怪,她对神啊佛啊,其实并不上心,但每到一处,都会去当地的名寺敬香。好像佛祖只是贪图她那点香火钱,做做样子就算完事。
萧冉上了车,只见涟娘照旧在打坐,面上还是冷冰冰的。
“来了。”涟娘睁开眼,说:“春闱放榜,我得提前回京帮太后遴选人才,剩下这一程,就看你能不能镇住这些牛鬼蛇神了。”
萧冉问:“姑姑的意思是…后路?”
涟娘点点头,却把话题绕开了,看来是并不如何担心。
她问:“你这几天消停不少,干什么呢?”
萧冉不好意思道:“姑姑怎么这样说,我平日里也不闹腾的。”
涟娘哼了一声:“前几天隔着这么远,我都听见那姑娘咿咿呀呀唱啊唱,你还要翻了天去。”
萧冉不说话了,只凑上去拉住她的胳膊卖乖。
“怎样我都不管你,只一样,进了京就不许胡搞。言官清流虽尽出你父亲门下,但弹劾你的折子只多不少,太后懒得一一瞧,但也不是全不恼怒。”
涟娘喝了口茶,把杯一撂,接着说:“须知太后如此宠爱江言清,但明面上也不曾叫他入宫。更何况萧相对你…”
她话未尽,萧冉却懂她要说什么。
萧正甫,她的父亲,当朝宰相,并不满意自己有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儿。
即便他自己就跟着离经叛道的太后,但有女如此,还是令他蒙羞。
若是儿子,无论是怎么风流浪荡都无妨,只要功成名就,将来娶妻生子,这些风流事终将在外面了了。
可萧冉既是女儿身,那么一切光宗耀祖的功业都将成为耻辱的证据,印证他是如何背叛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