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樊笼(38)

作者: 人面烂桃花 阅读记录

江清漪熄了自己这边的灯,路过萧冉案头,诧异问:“萧常侍今夜不回?”

萧冉笑道:“我没有江大人那样过目不忘当机立断的本事,总得多核查几遍才好。”

江清漪有些羞涩地微笑了下,没说什么。

她登车出门,没回自己的宅邸,而是绕路驶向城外,去见江言清。

马车出城,在一处茂林修竹深处的大宅院前停下。

此处是江家的一处旧宅,江家抄家后失落多时,直到后来江清漪复起,才将这院子赎回来。

车夫去叫门,半天才有人来应。

原来今夜早些时候,江言清给太后叫去,直到现在还没回来。

江清漪扑了个空,但也没走,只问:“那位云城来的赵庭芳可还在?”

仆人点头,端着灯去叫人。

江清漪回了主屋坐等,她缓缓点起架上的灯,带着银丝手套的左手拢住烛火。

哪怕是四月里,她带着旧伤的左手还是容易发冷,尤其在阴天的夜晚,屋里总是潮得很。

没一会,赵庭芳来了。

他匆匆而起,衣裳勉强穿戴整齐,一双眼睛里含着焦急。这样深的夜,叫他来,必是来议科举舞弊案。

“大人。”他行了一礼,“我们等会儿可是要往大理寺去?”

江清漪摇了摇头,请他先坐下。

她叫人上了茶水,自己只是拢着火,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绝口不谈舞弊案的消息。

“赵公子进京这些日子过得还行?”

“承江公子关照了。”

“家中怎样?母亲兄弟身体还好?”

“……”

“好…”赵庭芳心急如焚,不得不自己提起话问:“大人深夜来此,可否能告知那件事的进展,我一届白衣,见不得上边的官人,不知他们打算如何处理?”

江清漪顿了下,思量自己是否哪句话说错了,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现在拉家常并不能缓和赵庭芳的情绪。

“赵公子,你的案子,太后已经知道了。但此事上不了会审,也过不得明面,所以才派了我来。”

赵庭芳一愣,随即大惊。

“大人,这、这是什么意思?”他失色道:“既知道了,为何不能秉公处理!”

江清漪安抚道:“眼下是多事之秋,太后有更要紧的事忙。并不是说你的案子不要紧,若是小事,也根本过不到她老人家眼前,你等等,再等等。”

赵庭芳气闷,他不是怕等,他只是怕一拖二拖这事儿又给拖黄了。

若不是知道这位是大内常侍、江言清的亲妹、太后眼前的红人,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又要给随意打发了。

“那么…今天大人来是为了?”

“我奉太后之意,保护赵公子的安危,此事解决还需时间,你可以先挑一处地方闲居,远离京城。”

赵庭芳苦笑了下,只道:“我如今身在京郊,难道还会坏了各位大人的事吗?便容我在此处多停留一段时间吧。”

江清漪没料到他这样坚持,说:“如此,我便派人保护公子。”

她并不在意赵庭芳消沉下去的心境,只是自顾自去挑逗那火苗,细细的眉眼有种专注又剥离的神色。

赵庭芳心里苦不堪言,实在按捺不住,过了片刻,见江清漪要走,不由得追了两步,问:“大人若不忙,不如等等江公子,想来他也快回来了。”

江清漪的背影一顿,随即说:“我忙,要回去喂猫。”

**

数日后,江言清在城门口为赵庭芳送行。

天色青黑,闷热潮湿的酷热席卷了上京,已是六月梅雨季节。

后者依旧背着来时的蓝布包袱,身上粗麻旧衣,脸上添了掩不去的疲惫憔悴。

“没能帮上什么,让你无功而返,真是抱歉了,赵兄。”江言清说。

赵庭芳摇头道:“江公子收容我数日,已是大恩。官府与大内都杳无音讯,我跑了许多天,竟连人都见不到一个。”

他面色凄苦,望着川流不息的出城车马,想到自己在云城的母亲与弟妹。

当初一腔悲愤,连亲人都不得相顾,最后仍要这样不了了之。

“不如,暂留下来?我在恭肃亲王府能说上两句话,为你去王爷那里求个幕僚的差事,想来还是容易的。”

赵庭芳深拜下去,却拒绝道:“江常侍也说了,这些日子始终有人想着置我于死地。京城这地界,他们找人更加容易,无论到哪,都是给人家凭添祸事。”

江言清笑了笑,心里有些可惜。

不是可惜他走了,而是可惜他没留下什么就走了。

肃王之妻乃冯不虚之女,若是他去了王府,冯家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处理掉。

既不能派做以后的用场,那么卖冯家一个面子也是好的。

他不像自己那个妹妹,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云城来路上他便想利用赵庭芳换个出仕的机会,但没想到因缘际会,这条路竟废了。

可惜归可惜,言语间还得春风拂面,江言清是个体面人,也不强留,告别几句便走了。

赵庭芳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一反方才的落寞,没有出城,反而朝着城东的方向走去。

他迅疾而谨慎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逆着人群,与重重人影擦肩,丝毫不停留,也丝毫不犹豫。

天上隆隆地下起惊雷,紫电霹雳而下,将半边天照得发白。

自进京以来,江言清若即若离的态度已经摆明了态度,翻案这件事算是不可能了。

他不是从小富贵的天真公子,自然知道人情世故。

可明知不能,便不去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