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三方正在商议会盟,那也不是绝对的保险,毕竟趁着商议会盟期间对方没有防备搞偷袭这种事,吐蕃也干过不止一次。
不过雁来去了长安,这事他们是知道的——那几万人的队伍,也根本没有掩饰行踪的意思。
自从她走了,吐蕃将士们吃饭更香了,睡觉更甜了,都盼着长安那边赶快将会盟敲定,那安西军就是再不讲道理,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开战了。
最好是等他们干完这一任,安安稳稳地升迁或者调动之后再打。
然而事与愿违,前几天他们收到于阗节儿尚格列的书信,说是有几个于阗逃犯往这边来了,让他们设法拦截,能抓活口最好,抓不到也一定要把人全部杀死。
当时他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所以也没多想,将事情吩咐下去就忘了。
但事情没办好,跑掉了一个人。
而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那是于阗王尉迟健派出的使者,去安西军求援的!
两人真是吃了尚格列的心都有了。
要是早知道是这么要命的事,他们要么根本不会参与,要么就直接斩草除根,怎么都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
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两人只能立刻调动手中的军队,做好防守准备。
所以玩家过来一看,嚯,对面真上道,大军还没到呢,他们这边的军队都已经调动完毕,城门紧闭,如临大敌。
这就比较尴尬了,因为玩家来得太快,没带什么辎重,自然也没有攻城器械。而这一带的环境比龟兹、疏勒那边更荒凉,几乎没什么树木生长,就算想现场制作也找不到材料。
而且城里的人也很懂,不等玩家发起攻击,就先派了使者出来,好声好气地表示:咱们两边正在会盟呢,那关系是很好的,你们突然打上门来,是不是出了什么误会?要不咱们坐下来谈谈?
误会是没有的,谈谈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多玩家,就算一开始是为了救于阗王来的,但人都已经到了这里,怎么可能空手而回?
这一仗非打不可。
不过这回对方反应太快,没来得及捂嘴,那这个话术要怎么圆,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所以这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局面其实还算稳定。
另外一边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跟野心勃勃,主动来到边疆建功立业的尚乞心不同,尚格列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之所以来当这个于阗节儿,除了刷履历镀金之外,也是因为于阗是吐蕃占领的地区之中比较富庶的,有利可图。
所以他在于阗的搜刮才那么尽心尽力,因为大部分都进了自己的口袋。
发现于阗王在暗中搞小动作,尚格列自然十分生气——这家伙居然还有钱有物资搞事情,说明他的搜刮还不够彻底!
是的,尚格列根本不觉得于阗王的动作有什么威胁,他只是想让于阗王将扣下的资源吐出来。
但于阗王不知道啊,既然被发现了,他也就破釜沉舟,一边派出使者求援,一边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尚格列毫无防备,这才让尉迟信有机会跑出于阗。之后他发信让且末和鄯善那边拦截,又没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说这些人盗窃了他的珍宝。
等到收到回信说尉迟信逃脱了,尚格列才意识到不妙。他虽然纨绔,但也知道安西军不好惹。
尚格列的想法很简单,安西军不是于阗王的人找来的吗?那只要在他们到来之前干掉于阗王,就可以当作无事发生了。
所以玩家还在路上,这边就先打起来了。
第151章 放开那个吐蕃士兵,让我来!
这是一场有些特殊的战争。
于阗王本来的计划,是趁着尚格列没有反应过来,先夺取一座城门,这样他们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这方面他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跟焉耆王龙授一样,尉迟健也想方设法在城门处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位置,但里应外合、出其不意,成功的概率很高。
到时候再振臂一呼,城中那些过不下去的普通民众也会响应。
然而当他带着人趁夜赶到西城门,却发现这里灯火通明、严阵以待,根本没有突袭的机会。
看到自己安排的人跟吐蕃人站在一起,尉迟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对方背叛了他,不仅没有里应外合,还提前向吐蕃人通报了消息。
尉迟健理解了,他身边的心腹们却很不理解,因为站在对面的人,曾经也是他们十分亲近的兄弟。
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曹三,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们?”
曹三也很激动,“为什么?因为我想活着,他却要带着我们去死!”
“你怎么能这么说?大王也只是想让我们都能活得像个人!只要逃出城去,我们就不用再受吐蕃人的剥削了,你之前不也很期待吗?”
“是,我是期待过。那是因为他说援军一定会来,到时候我们就有胜算了,但是援军在哪里?”曹三大声喊道,“援军援军,援军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句空话!这么久了,安西军根本没想过来救我们!明明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就是不来——你们难道不恨吗?”
众人沉默。
是啊,纵然安西军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是他们暂时放弃了于阗,就是不争的事实,在场所有人,包括尉迟健本人在内,嘴上说着理解,心里又何尝没有埋怨过呢?
西域的所有国家之中,于阗是最亲近大唐的,凡事也都以大唐马首是瞻,国人都以唐人自居,所以他们就更无法接受自己被放弃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