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说,“听说民间有那种父母病重,女儿为了回娘家侍疾而与夫家和离的案子,我们自然也可以照此办理。”
“这、这……”升平公主瞠目结舌,半晌才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能办成吗?”
她的女儿嫁的可是皇帝!
天家的规矩,自然不可能与民间一样,古往今来,只听说过废后、嫔妃降位、贬为庶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后妃与皇帝合离的。
雁来闻言一笑,“从未有过,那现在有了。”
第244章 从来都不是雁来需要朝堂,而是朝堂需要她。
郭贵妃刚从“不是李纯的妻子”的震动之中回神,就又被“和离”二字迎面砸中,再度陷入恍惚之中。
她和李纯……和离?
怎么对付李纯,郭贵妃是认真想过的,甚至一度做了一些小小的实践,却唯独没有往这个方向想过。
她想过自己当皇后,皇太后,但是和离——
甚至都不是敢不敢想,而是这个选择对她来说,从来没有存在过。
就像阿娘说的,从未有过的事,怎么想得到呢?
所以当这两个字从雁来口中说出,便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让她茫茫然觉得,仿佛有什么存在被打破了,空气随着她用力的呼吸进入胸腔,眼前的一切忽然变得明亮而清晰。
她这才恍然地意识到,原来的自己一直都在一个透明的、无形的罩子里。
在里面的时候,没感觉到任何不对,只有脱离了,才会发觉那罩子里是如此狭小、憋闷,视野也因为那无形的阻隔而变得扭曲、模糊。
和离……她不是李纯的妻子……
原来从那重重束缚之中挣脱出来的感觉是这样的。
但没等郭贵妃细细体验,就听到升平公主没头没脑地说,“要是你早生二十年就好了。”
升平公主对雁来的感觉,本来是颇为复杂的。
一方面,她和咸安公主同为金枝玉叶,命运却是截然不同,她心里对雁来难免有几份愧疚和怜惜。而且因为雁来的存在,才救下了郭昕、救下了龟兹、救下了西域,让郭氏的门楣更加光耀辉煌,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但另一方面,她的女儿毕竟是皇帝的元配,生下了两子一女,就算不那么讨李纯喜欢,李宥登上那个位置的概率仍然是很高的。可是雁来的存在,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可能。
在前一种情况下,她们是盟友,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她们又似乎立场相对。
只是因为形势比人强,连李纯本人都在雁来面前折戟,升平公主和郭氏自然也早早就看清了现实,不再抱有无谓的妄想。
不过理智的抉择是一回事,感情上的复杂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此刻,听到雁来如此淡然地说出这句“从未有过,那现在有了”,升平公主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看了她。
雁来要做的事,从来都不是争权夺利,也不是取而代之。
纵然做了皇帝又如何,还是会被套在那些规矩里。雁来要做的,是打破它、改变它。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少,甚至可能每个人都会某个时刻,生出这样的念头,可是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变成了世俗的模样,或主动、或被迫地去适应那套规则。
比如她。
曾经不可一世的天家贵女,最后也免不了变成古板无趣的郭家媳妇。
所以此刻,她看着雁来,油然生出了“来得太晚”的感慨。
雁来一愣。
旁边的郭贵妃忍不住叫了一声,“阿娘!”
她听懂了,要是雁来能早生二十年,她阿娘多半要和阿爹和离!
按理说,郭贵妃自己都想和离了,那升平公主想想怎么了?可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和站在孩子的角度,竟会有这么大的不同,郭贵妃自己都吃了一惊。
而后又不免想到她的三个孩子身上。
也许,等她要和离的消息传出去,最不能理解的、最坚决反对的,可能就是她最亲的亲人。
看她这样,雁来也猜到了升平公主的意思。不过郭暧已经去世,升平公主算是熬出头了,也就是随口感慨一句,她没必要深究,便干脆看向已经回神的郭贵妃,问道,“怎么样?”
郭贵妃慢慢吐出一口气,语气复杂地说,“难怪你昨天不肯说。”
确实,这种事想不到的时候打破了脑袋都不会往这方面想,可是一旦被点破,意识到有这种可能,她是真的会纠结得吃不好睡不着。
雁来笑了,“你现在也可以慢慢想,不急。”
“不。”郭贵妃摇头,语气十分坚定,“这种事,拖一天都是亏的。”
“所以你决定了?”雁来再次确认。
郭贵妃敛衽朝她深深一礼,“还望令君助我。”
郭贵妃也很清楚,自己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雁来与朝臣斗法的棋子,但她更明白,离开了雁来的支持,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做成。
想要成事,就必定要投身局中,这一点所有人都一样。
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就好。
……
说来好笑,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就算不是日理万机,每天一两百件还是有的,却都不如郭贵妃回娘家侍疾这件事引人注目。
就算那帮谏臣被雁来当面撅了回去,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斗志,第二天送过来的奏折反而更多了。
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不再挑郭贵妃本人的毛病,而是紧扣一个“礼”字,从各方面论证郭贵妃留在公主府侍疾,虽然是人之常情,但确实有违礼数,尤其李纯现在也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