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聊斋之世外仙姝(144)+番外

“呀,那可要恭喜二哥二嫂了。”探春笑盈盈地,“最近好消息一出接一出地。”

“是啊。”这可是她亲侄子侄女呢,迎春一脸地期待,跟着想起了李纨和贾兰,问道:“二婶的病好些没有?你回去有看到珠大嫂子么?”

探春一顿,“母亲的病好些了,每天大嫂子都去给母亲请安我自然见到了,只是母亲精神不大好,没留大嫂子。”

王夫人对李纨的冷淡与苛刻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可李纨对王夫人除了面上的规矩,又何尝有什么孝顺恭敬之心?贾珠的死,已在她们婆媳间划下永难弥合的裂天之恨。就连贾政,面对耽于安乐不思上进的宝玉以及仍是稚子的贾环,想起出色的长子,心中未尝不怨她们两个,也因此在对宝玉失望之后开始起了扶持赵姨娘、培养贾环的心思。他对贾兰或许也有心,只是贾兰还小,中间又隔了个李纨,也是有心无力。

迎春多少知道一些,默了半晌,转开话题,“你快回去准备吧,一会儿我们就走了。”

“那我先回去更衣。”探春笑了笑,带着侍书回了自己的屋子。迅速地换了件葱绿色绫袄,下面是杏黄色湘裙,头上重梳了个单螺髻,鬓处插了几朵掐丝珠花,耳上又戴了对红珊瑚葫芦坠子,由于她身材长挑,看上去倒比黛玉长了两三岁的模样,有着少女风华了。

“姑娘,我们带什么礼物给林姑娘?”侍书问道。

探春迟疑了下,道:“你将我珍藏的那套颜鲁公拓本拿出来吧。”

“是。”拓本并不难得,难得的是探春因喜爱书法,多年下来竟凑齐了颜真卿的一整套碑石拓本。侍书从右边洋漆架下的柜子里取出了一个樟木盒子,仔细地拭了拭,打开察看,东西完整无缺。

出了门临上马车才发现,去林府的人还真多,除了她们姐妹三个,还未家去的薛宝钗也在列,她对同车的探春笑了笑:“哥哥已送了厚礼过去,不过我想亲自跟兰姐姐道喜。”

“同是姐妹,应该的。”

不管私底下怎么羡慕嫉妒恨,做为大家子亲戚姐妹,面上的礼节不能不到,何况她们身后还有家族亲人要顾及。

不见贾母都带着宝玉一起去么?!

利益高于一切。

对于贾母来说,林海在朝中的权势地位是贾家没有的,如今又与皇家攀了亲,出了个板上钉钉的铁帽子亲王妃 ,几代富贵是跑不了的,既然这样,她也不必端着架子等甄氏低头,与几个外孙培养感情才是紧要的。

贾赦给她办七十五岁大寿,她本想甄敏要是过来,她就要在众宾客诰命面前折折她的威风,好让她知道她一个继室还须尊重元配的娘家,照顾好林赫黛玉他们才是本份。哪知林家只林海和黛玉带了贺礼过来,甄敏和兰祯以准备大选为由没过来,让她失望不已。

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也只有开国时的端亲王和仪亲王两个,之后的皇子皇孙,只有建立了极大的功勋才可能多袭一代两代亲王郡王的爵位,其他的只能一代一代降级承袭。

端亲王妃的嫡亲妹妹,她能想象黛玉的身价会提升到何种程度,这给了她一种紧张感,想做最后一搏。至于王夫人看好的薛家她并不放在眼里,薛家是有钱,但天底下有钱人何其多,比得上“权、贵”二字吗?权贵之家想碾死一个富商,易如反掌。

以金钱维系的靠山,在权势面前,脆弱如同薄纸,不堪一击。也只有王氏才会觉得薛家好。虽然薛宝钗也不错,不过哪里比得上黛玉,既是她嫡亲外孙女,又出身清贵,至于钱财,林家几代列侯,人丁单薄,不提林家产业,光几代主母的嫁妆就够兰祯她们几个一辈子花用不尽了。

思量中,马车到达林府。

果如贾母所料,林府门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探春透过帘缝看到吃了一惊,看穿着气度即便不是达官贵人也是有头脸的管家管事,身边无不跟着随从小厮捧着包装精贵的礼品贺帖,林家门房竟派了几个管事专门接待处理这些来客,一派热闹煊赫气象。

从之前的花会及迎春惜春口中偶尔漏出的一言半语,探春便猜测过林家在朝中的地位,却没今日亲眼见到来来往往车流如织的震撼。

或许只是林家出了个亲王妃的缘故?可他们家还出了个未来的皇妃呢,也没林家这般让人趋之若鹜……

她心中微有不甘,瞥见前头停着的马车有人在闲聊,忙放下车帘倾耳细听,断断续续地只听到有人又羡又赞:“盐政果然来钱,瞧这林府,一点不输京里其他王公府第。”

另一个嗤之以鼻,“不懂就别乱说,林家祖上乃开国列侯,又是历经几朝的世家大族,这府邸可是林家祖上私产之一,林大人这一支向来人丁单薄,几代经营的产业,历代主母的嫁妆,林家人就是什么都不干也几辈子吃喝不尽,何须在盐务上捞钱白污了清名?!若林大人真的贪污受贿,皇上还能饶得了他,别忘了前头盐政惠家的下场!”说着声音压得更低,“……手伸得太长,就是一时遮掩,事过境迁,焉知什么时候不被翻出来,端看上头的意思罢。这做官,是富贵与风险并存,你算算每三年多少新科进士,能做到位极人臣的又有几个?”

探春没想到林家底蕴如此深厚,为什么从来没听过?倒是嫡母每每提及都是一脸的不屑与愤恨,自己不敢违逆嫡母,万事都顺着她的喜恶谨慎行事,却是不曾深思,若林家不好,当年做为国公府嫡女的姑母怎会嫁进林家,老太太也不会如此重视林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