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146)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比如说先前随他同来的上百石粮食,他爹就明言根本赚不到钱,说不定还得赔点,只是为了让他在上官面前留个好印象。

在采用交子结算,导致钱贱物贵之前,朝廷解决西北军州乏粮的办法是发放香料茶盐等高价值商品的钞引来诱惑商人。

即商人将粮食运到西北军州指定地点后,由官府估算粮食价格,然后开具钞引,商人们拿着钞引回去后就能去往对应其它军州兑付然后售卖。

但这么操作虽然解决了西北乏粮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即当时十几万大军盘踞各州,西夏又狼子野心,谁都不会嫌自己手上粮多。

所以军方倾向于多囤积粮食,而商贾也为了能够多得利润,往往贿赂有关官吏,导致对粮价的折算十分离谱,倍于非军州之价是基本操作。

往往是运到西北的粮不到五十万石,而东南三百六十万茶利尽归商贾。

搞得朝中怨气深重,若非再失西北边州,长江已北将再无天险可守,东京城将会直接暴露在马蹄之下,恐怕朝中放弃这些军州的声音更会甚嚣尘上。

不过如今虽然守着,也取得了复土的大胜,但父亲仍旧对他来西北一事十分不看好。

他还记得父亲的送他时说的话:“这朝廷也是生意,无非是大一些。而但凡是做生意,就逐利。

“西北军事于朝廷而言就是赔本的买卖,别看现在收土置县,很威风,很了不起,但赔出去的反而更多了。

“现在朝廷底子厚,哪怕是为了面子也得赔得起,等着底子薄了,就会想着主动退了。

“你个臭小子还别和我瞪眼,你才吃过多少饭啊。你太爷爷还去过交趾做生意,回来对我说汉朝那阵那还是咱们的交州。

“你再看看唐朝,极盛之时连渤海国都远征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说书人口中多热闹,可打玄宗之后就没去过了。

“不过你也大了,心思野了,爹爹也拦不住你。去西北军州锻炼锻炼,见见世面也好。就是混不出头,家里也短不了你一口饭吃。”

如今县中就有盐池,只需朝廷准许发放盐钞,自然会有逐利的商贾前来。

从殿下递了信过来看,发放盐钞的许可应该很快就能办下来,或者是已经办了下来,但走正规流程比这位薛詹事来得要晚些。

但以本县的盐池产量,应是难以担负起数州之地的粮食支付,尤其是现在治盐的熟手尽数被夏人带走,不可能一下就恢复产量。

所以恐怕还是避免不了要用铜钱或者交子结算,钱贱物贵之事只是会发生得缓慢些。

顶好的方式还是让钱就留在本地,商人们带着货物回去。

还是卡在这了……

楚云阔皱着眉头将目光移向第三页。

这一页没有文字,而是呈三角状的示意图,中间还标注了箭头线条,上写着一二三的序号,根据序号写着相应注释。

楚云阔这才明白过来,他看到的纸张顺序是乱的。

而在看到熟悉的两字时,不由拍案而起,连声叫绝:“好好好,殿下真神人也!”

却道是哪两字?

楚云阔还在激动地嚷着:“若无殿下提醒,几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矣!”

他家中还有着羊毛帽子和羊毛衫呢,怎么就忘了羊毛这个好东西!

照殿下信中所说,如今已经能够称做后方的渭、延、鄜三州已经在着手开办羊毛纺场,商贾们可以将羊毛作为短途商品运回后方,然后将羊毛制品运回内地贩卖。

没有特色商品,那咱们就创造嘛!

西北军州离得近,羊毛跟白捡的价一样,在战争中伤残的老兵更是不计其数,官府还愁不知道怎么安置他们呢!

楚云阔在心中随便算了个账,就知道军州所产的羊毛制品加上路费还有得赚,至少在蜀地和陕西一带有得赚。

而出了陕西,能买卖的东西就多了。

最妙的事情在于,殿下将运回羊毛的数量和可以兑换的盐钞和购买的羊毛衫挂钩了,避免有人只占便宜。

钱是男儿胆,粮是英雄气。任你铁骨铮铮,无钱也要屈膝。凭你豪情万丈,肚饿也失虎威。

现今看只要按照殿下的设想走,足钱足粮大有可为。

到时别说是区希范养上一匹马,就是花高价从夏国马贩子那买健马成批育种也成啊!

但是他还是有一点点疑问,忍不住问道:“殿下此策绝妙不假,但许出去的盐钞是不是太多了?”

这都快赶上解池年产量的三成了,要是侵夺盐利,恐怕朝中又要聒噪。

薛泽终于咧嘴展开了一个个大大的笑容:“放心,既然敢发,那肯定就有。殿下还盼望着有朝一日把咱们的盐往西夏买呢。”

楚云阔:???

我年轻不假,但也不能因为我年轻就骗我啊。

谁人不知西夏青白盐味甘而价贱,哪怕盐为国家专营,边境一带走私的盐贩子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在拿下盐池县前,整个西北军州就是靠着西夏输送的盐和从解池转运而来的盐撑起来的。

从数量上来看,前者可能还要多些。

所以太宗朝时一刀切直接禁绝西夏青白盐售卖,反而使得缺盐的民众与部落逃亡西夏,让朝廷吃了很大亏。

因此之后只要不是万不得已,朝廷都没有禁过与西夏的青白盐交易。

西夏也一直拿出售青白盐作为砝码谈判,试图用最小代价攫取到最大好处。

结果你现在和我说,咱们有能力冲垮西夏盐?若是真的,那意义不亚于率兵打入兴庆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