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受明人不说暗话(18)

作者: 臣在 阅读记录

他本是悟性极高之人,稍微一串就能明白了,温怀哪里这么好心回来救他,无非是想利用他了。

“皇上口谕,召你。”温怀不咸不淡地说。

来了。

谢桥眼底一深,掩去心绪:“也是找的你,是不是,温相?”

温怀看着他,笑起来。

年近六十的晟帝确实等在殿上,他是个老太子,老皇帝,父亲活到了八十岁才归天,又逢兄弟叛乱,真正登基时已经四十三岁了。

这几天他频繁的召见这个名为谢桥的普通御史。照理说处理洪灾这种事情不应该是御史来做,但晟帝自五年前在中秋宴上,见到天下还有这等有才之人,就对这个谢归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着这次机会,便让他来展示展示。

一众老臣高呼万万不得,哪有一个御史去干这种事情的?

晟帝:这有什么万万不得的?

没错,现实一下把他们的话给堵住。

事实证明,这位年轻的谢御史不仅弹劾人很有本事,干这种事情也有两把刷子。

谢桥:没办法,天生丽质难自弃~

晟帝因此非常高兴,洪灾死了多少人他是看一眼就过的,但这个人才,他是要多亲近亲近的。

“一表人才!一表人才!”晟帝很快就被谢桥逗乐了,嘴里不住地夸着。

养心殿内人员不多,晟帝、温怀、谢桥、杨公公、韩蛰、几位尚书,还有角落里的几位宫女。

谢桥眉眼温柔起来:“陛下过誉。”

晟帝笑起来:“难得,难得!”他顿了顿,没什么连续性的说:“刚好,大家都在,这正好来论论公主的事。”

殿内一下就安静了,几位尚书面目沉重,一言不发。

原本正好的气氛一下子就低落下去,晟帝明显不快,正襟危坐:“两位来也来了,怎么?”

韩蛰从黑暗中出来,眼神清明,笑道:“陛下,臣有一请。”

“你说。”晟帝挑挑眉,倒是挺诧异的。

他贵为九五之尊,很少见到有臣子主动请求。

“臣以为,江宁公主德才兼备,心怀苍生,舍小护大,救城西百姓于水火之间,这是天女降临,且臣夜观星象,果真是星座相连,恰是公主祥瑞,天下祥瑞,臣激动不已,昨日也已将如此奇观画于纸上,陛下请看。”

韩蛰呈上了所谓他画的天象图,接着说:“然天公不作美,臣想必是应为祸根未除,幸而有谢御史这等人才相助,才得以平定,因而,臣有一请,为感谢公主之德,为公主献上银渡蝴蝶簪,此乃臣今年在扬国时,从那里带回来的珠宝,本想献于陛下您,但后一想,陛下心系百姓,对这等身外之物必然不在意,如今实际正好,臣的粗俗心意,只愿公主满意。”

宫女娉婷上前,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盘子,上面盛放着一只发簪,果真是如韩蛰所言,鲜艳夺目,晶莹剔透,诺大殿内满是发簪发出的银光。

晟帝京欣喜不已,命人拿上来,放在御前慢慢看着,“如此好物,韩襄事原本是打算藏着的了?”

韩蛰听晟帝语气,知他心情愉悦,立马放下心来,笑着说:“陛下,非也,只是一直等到现在,也是公主……”

“好了,你不用说了。”晟帝说:“传旨。”

殿内人立刻跪服于地。

“江宁公主,才貌双全,承蒙天恩,赐良田千顷,黄金万量,以彰其功。”

养心殿内一刹那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好,好,好!”工部尚书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满嘴胡渣乱飞,笑着说。

晟帝刚说完,杨公公立马就令人去吩咐了。

但还没结束。

韩蛰面带笑容地退下,只听晟帝待众人安静后,冷冷一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一惊,闪出身来:“臣,臣在。”

“朕且问你,七月南方发水,乃是惯例,你知不知?”

礼部尚书冒了冷汗:“臣知。”

“朕再问,既然知道,为何要将日子定在这个时候?”

礼部尚书汗颜:“臣,臣只是觉得……”

“好了!不用多说,朕那里不知!”晟帝忽然翻脸,深沉的眼睛凝视着跪在地上的礼部尚书,“公主重要,还是你那点小利益重要?婚期事情大,还是你们的这些小斗争事情大?”

礼部尚书的心思一下子被当众揭穿,立马瑟瑟发抖。

“但是,”晟帝话锋一转,“事情一过,再说也是无益,既然韩襄事已经说了,朕也不多言。朝堂之上,吵吵闹闹的,不成体统,朕的意思,在坐都明白了。”

晟帝态度缓和,令所有人都战栗不已,皇帝一向3喜怒无常,短短数秒之间就已经得以体现,名头确实不虚。

但这也说明了一点,晟帝没打算再深究礼部的过失了,想想也是,谢桥沉默地想,皇上何尝不知,只是近来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多生事端,这才放过了他们。

但这对他不利。

谢桥一下就明白了晟帝的用意。

当中责骂六部长官之一的礼部尚书,相当不给面子,而就在前几分钟,倒是对谢桥自己大大夸奖,其中不说有虚假,但这明显是故意的。

可惜了,礼部尚书本人可能想不明白,要是这样,自己反而被牵制,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如履薄冰,无意之间树敌不少。

这不是谢桥下想要的,但不能有他说了的算,自己再怎么算,也算不过上面那位。

皇上一向就是这样的,朝堂上的各方利益,在他手里,运筹帷幄。

温怀倒是神情自若,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檀木桌,嘴角带着一点笑意,就像他原来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