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78)+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宗泽回神,现在他面临的境况非常棘手,远超自己的职责范围,周围又没个能商议的,想着赵淳楣乃大宋子民,没什么好避讳的,便捡能说的说了。

苦笑一声,反问道:“赵郎君可知道北边的女真部落?”

“自是知道,据我所知,那边有个叫完颜阿骨打的前些年统一了当地,还自立为王,建国大金。”赵淳楣点头,说到这里,她又想叹气,北边的野兽们已经停止厮杀,通过激烈的决斗产生了狼王。那完颜阿骨打堪称一代雄主,能力手腕放在当今全世界都能排前几,都这种时候了,大宋这边还天天玩儿石头呢!

宗泽无奈:“金人前些天派了使臣来访,现在人就在我登州府里。”

第38章

说起宋与金的交往,其实最早还是宋这边主动。

早在几年前,在得知辽国的后花园起火,女真势力崛起后,大宋这边就曾派使者偷偷从登州出发,坐船抵达当地,找到金国君主完颜阿骨打商量联合攻辽一事。

完颜阿骨打很高兴,毕竟此时他们还只是几个小部落的集合体,面对辽这种立国近两百年,国土几万里的庞然大物还是不够看,这时候有人帮忙再好不过。所以便让自己这边的部下与宋使一同回去,希望通过正

式的国书将此事确定下来。

赵淳楣对这段历史其实也不是特别了解,只与大多数人一样,知道金人先灭了辽再灭了宋,听到这里想了下,点头道:“如此倒也没毛病,所以双方盟约确定下来了?”

宗泽顿了下,之后略微尴尬道:“并没有,朝中部分大臣觉得金人不过蛮夷,对待金使有些、嗯,怠慢,官家把金人封了官,让他们以臣称之。还不知从哪儿听的小道消息,以为金辽两国议和了,便打发金人回去了。”

赵淳楣:“……”她现在只想长叹一口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大宋自己都拉成什么样了,还玩盛唐时期天朝上国那一套呢啊!

宗泽大概也觉得朝廷这种荒诞外交比较丢人,这部分只匆匆略过,“首次谈判中间出了些岔子,等反应过来后双方都想重新再谈谈。第二次倒是还好些,宋金约定共同伐辽,两边的目标其实都很明确,宋朝想要收回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金可以继承辽国的大半领土,同时官家还许诺只要事成,那以后每年给辽国的五十万岁币就给金国了。这回只敲定了大致方向,所以金人继续派使者漂洋过海来此第三次谈判。”

谈到燕云十六州,又是一笔烂账。

换到现代,此处大概是以北京、大同为中心的一片区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门户,不光农业畜牧业发达,也是天然的地理屏障。若得了此处,大宋就有天险可守,于战争中可变被动为主动,实属万分重要。

这块地在两百年前被石敬瑭献给辽国,之后一直被辽国统治,已经成了宋朝人的执念。

像现在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可能许多人对他有种错误的印象。觉得此人醉心于书画,不理朝政。但实际上,他醉心书画不假,同时也非常乐于插手朝中大事,将权力死死窝在手心,几次出兵西夏,北宋的疆域在他手中达到顶峰。

所以像这种好大喜功的性子,迫切地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并不奇怪。

“事已至此,那两国接着谈就是了,知州远在海外,也没什么能帮忙的,何至如此忧虑。”赵淳楣疑惑发问。

宗泽苦笑:“如果是这样就好了,也不知是何处走漏了风声,我们与金人交往之事被辽国知道,如今辽国派人去东京质问,官家可能是有自己的顾虑,便让我拦下金人使节,如今待在我府上,已经快三个月了……”

尽管宗泽说得十分委婉,但赵淳楣还是听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宋朝上下怂了。

此时她都要被气笑了,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简直又菜又爱撩,蛇鼠两端,视军国大事如儿戏!

不过这里面最难办的就属宗泽了,东京城里的皇帝大臣们学乌龟把头一缩装死,压力全部转嫁到下层。与登州这边连道圣旨都没有,只说了让他留下金人使节。就这宗泽还能以各种借口强行稳住对方三个月,已经不是一句能臣干吏能形容的了。

“我其实都无所谓,为朝廷办事儿,怎样都是应该的,只不过现在没句准话,跟引得辽人过来,万一真出了什么差错,如何对得起国家啊。”老人长吁短叹,十分忧虑。

这时候一边的史进犹豫道:“自打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两国已和平百年,这百年来辽国一直按照约定未曾出兵,现在咱们违约去联合金人,这是不是……有点不讲道义啊?”

花荣并未开口,但看神情似乎也有些赞同史进的话。

此言一出,宗泽便愣住了,转头看向赵淳楣问道:“郎君也是这般想的?”

“当然不,”赵淳楣摇头,“宋辽之间的和平是军事政治的妥协,并不是真正想要的。这些年虽然没正面交锋过,但宋打西夏的时候辽国没少在后面捣乱,除此之外还有燕云十六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在对方手里握着,更何况……”

赵淳楣轻声笑了下,“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义不义的,打便打了,不服气再打回来就是了。”

宗泽欣慰地点了点头,“我现在总算知道,为何郎君没那两位英武,却是能主事的了,你比他们厉害,有些时候,慈不掌兵啊!”若是赵淳楣也跟着大谈侠义,那他方才那些话是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