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至于修筑堤坝的银钱米粮,贾赦还不至于贪到那个地步,还有人给他送匾额呢!
史苗安慰他道:“你做的好了,显出旁人的不好来,自然有人看不过你。”
难得贾赦踏踏实实干成了一件事,基本的中肯评价都得不到,是个人会委屈。
皇帝那些夸奖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别当真。
真心夸奖倚重你,就不会只赏赐这么点东西了。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贾赦也算体验到了一点点。
听到母亲开口为自己说话,贾赦心里又生出几分得意:
“莫说圣上,就连太上皇也夸赞我这桩差事办的好。”
太上皇也掺和进来了,怪不得……
史苗又问贾赦是怎么见到太上皇的。
贾赦如实道:“儿子见过圣上回了话,就被太上皇也传过去。”
贾赦也不是纯真傻白甜,自然感受到了太上皇和皇帝陛下打擂台。
偏偏他第一个回京的,但求圣上别把贾赦自己当鸡,杀给后面的猴儿看。
原本久别归家的欢乐时刻,史苗面色凝重起来,满屋子人脸色皆不太好。
史苗说到:“等其他家回来,再看看。”
贾赦不敢轻举妄动,对外声称路途劳累需要将养身子。
本来他年纪也不小了,这一回出门无病无灾,全须全尾回来,可以说非常幸运了。
史苗担心他无聊,用自己体己给他请了京城最时兴的戏班子。
史苗吩咐到:“你们大老爷想听戏,我花钱请一班子,让他过过瘾。”
母亲花钱请人唱戏给自己解闷,贾赦心里美得很。
那请戏班子的前他不是出不起,母亲特意给他请的,意义不一样。
贾赦也没呼朋引伴,只请了几个姊妹和小辈,一家人松快松快。
可惜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来往,贾赦得到圣上和太上皇夸奖赏赐的消息马上就传开了,像是背后有人故意操控的一样。
荣国府自己的家宴,旁人可不这么认为。
大约请戏班子的缘故,对外走了风声,好些人赶着上门送礼。
原本坐着听戏的太太被烦了好几次,让探春和两个嫂嫂看着料理。
二门外的办事媳妇进来回话,这回来送礼拜见的人是一个甄家的旁支,说什么和大老爷有旧。
若其他人家,大约就直接婉拒了,那人瞧着来历不凡,和甄家沾亲带故的,下人拿不定主意,还是进来回一回。
探春一早上被烦了七八次,皱眉道:“早就说了,家里人一处乐一乐,不必兴师动众,管它哪一家,不年不节的,不必理会。”
那媳妇得了准话,又匆匆出去了。
黛玉和探春一桌,自然没听到几句戏文,光顾着看探春处理找上门的‘官司’。
黛玉笑道:“瞧瞧,这一回听戏,可比正经过生辰寿宴还热闹。”
探春烦躁,眉毛微蹙冷笑道:“左不过门外热闹罢了,进不到门内来,真让人进来,一个个的磕头回话,还听什么戏?”
别说听戏,就是一日坐在那里,人一波波进来磕头也不得闲。
黛玉认同探春,点头:“可不是这个理儿,你看我母亲不来,云丫头也不能来。”
贾敏当妹妹的,想着若自己来了,给旁人及攀扯荣国府的借口,今日就不来凑这个热闹。
可惜贾敏没来,贾家没办宴席,照样有人上赶着来凑热闹。
湘云那边,史家近来低调为主,又要教她打点家世和做女工预备嫁妆,便不太放她出门了。
黛玉这回来,除去给舅舅问安,便是要和舅舅们讨要一些书籍。
贾赦见黛玉要的竟然是当年他们用过的四书五经典籍旧书,很是疑惑:“玉儿找那些旧书做什么?”
黛玉笑笑只答有用,待以后细说。
贾赦倒也不小气,让黛玉想拿什么随便拿。
这天傍晚的时候,天边晚霞灿烂,透红的天际,院子里四下开始掌灯。
戏班子得了上前,千恩万谢磕头。
外面忽然有人来报:“老太太,白先生她们回来了。”
她们母女从去岁年底去京郊庄子上,到如今都将近半年了。
史苗惊喜:“快请进来。”
白家母女归家,最高兴莫过于黛玉,黛玉想效仿以前外祖母的做过的事,先前编写的农桑之书,关注者寥寥无几。
黛玉打算另谋一个路线,编写科举教辅资料,将来真有了名声,再出其他书籍,才会受到重视。
就像一首诗,就算格律用词气势都有,一个寻常书生写的和诗词大家写的,被关注度定然是不同的。
先前被吹捧得珍贵无双的慧纹绣品,也是这个道理。
黛玉道:“以前我不屑这些,只如今想要积累些声望,不得不为之,况且那些东西,也自有一番道理。”
史苗也很赞同黛玉的想法:“世间谁不折腰,就算宫里皇帝陛下,祭天也好,拜见太上皇也罢,不也要弯腰行礼?”
由着黛玉她们折腾吧!虽然事情的发展肯定不会像黛玉设想的那么顺利。
年轻人,多折腾折腾是好事。
京城现如今忙太上皇的寿辰,外邦使节往来,地方进献寿礼,一派欣欣向荣。
政务上也有了新动作,说起那件事,贾政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前朝大典遗失散逸,为贺太上皇生辰,重修大典。”
贾政闷声不响修书这么多年,总算轮到他要干一件大事了。
史苗不由得想到明朝的永乐大典,又想到后来清朝弄的四库全书。
可叹可叹。
如果真修出来一部大典,于后世而言,是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