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最珍贵(30)

作者: 绾诚 阅读记录

门外议论声过耳:

“能是为什么事儿,又生个闺女,没脸见婆家人呗!他们家狮子大开口,收了老马家五千块彩礼呢!”

“哎呦,燕子也是遭罪。听说上次生老大的时候,难产,半条命都要丢了。这胎芳姨求了方子大补才怀上的,花了不少钱,又是个赔钱货!哎……”

“这月子里这么一搞,身体还回得来?以后再要估计也难了,这女人不能生娃,走道儿都要遭人议论,哎,换我我也想不开……”

江晚云听着,仿佛深水一点点淹没到鼻腔,窒息感扑面而来,告诉着她答案。

床上人拉住了她的手:“江老师……”

江晚云无奈又心疼,也只能宽慰:“你好好休息,不要听这些胡话。”

燕子虚弱地摇摇头:“您走吧,别再回来了。别再耗心血在这里……”

她麻木地说:“她们是不会改变的。”

江晚云没工夫想别的,只知道先把人命保住,就继续开导:“先活下去,活下去未来才有希望。”

燕子却绝望地看着天花板上的裂缝,露出苍白的笑:“是啊,未来啊……早知道自己的未来是这样,我宁愿从来没有听您说过‘未来’。也许只有像她们一样,才能活的下去。”

那天的太阳落了,燕子没有未来了。

村民都说她河水还是没有放过她,江晚云却清楚,没放过她的是封建残余,是腐朽不除,是人性难改。

救护车没有赶来,燕子淹死了。

淹死在人的唾沫里。

弥留之际的那些话,像尖锐的匕首一点点剜着江晚云的心口。

她过去做的一切有意义吗?

她未来又该做些什么?

她自己又真的有未来吗?

回村的路每一步都踩在砂石泥土上,脚磨破了,膝盖酸了,路是真的难走啊……她难过于自己只有这一日,这里的孩子们,却是日复一日。

鸟雀睡了,风也停了,河水仿佛都静止不再流动,身后远方传来了悲鸣。

她不想回头去看死去的燕子,也不想与同事们交谈明天的计划,她只觉得疲惫,前所未有的疲惫。

“清岁在吗?”

她走到空无一人的屋前,敲了敲门,苍白的唇微微问出一声。

可她似乎也预感到了里头的人已经离开了,一贯讲礼数的她,这次擅自推开了房门,拖着脚后跟的伤痕和孱弱的身体,一步步走到桌前,打开了那封模版一样官方又正式的辞职信。

就好像甘棠花瓣与枝丫断绝了最后一丝联系。她倒在地上,声响也像花瓣落了一样轻柔无息。

*

清早,林清岁已经坐上了去市里机场的大巴。昨天一路颠簸时,也听到了些关于燕子的风声。她一再搂紧了背包,告诉自己不要回头。

这件事她反思,这些天被撼动的,都是无用的。

她和江晚云本质上是不同的,江晚云天生体弱多病,给了她敏感多愁的天赋,优渥的家境,又给了她怜悯众生的能力。放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她是贵族,放在东方的神话里,她是菩萨,是神仙。

可她不是江晚云,她是女娲用绳子甩出来的泥点子,是社会底层的贫民,就算有幸没有像燕子一样一生都困在大山里,也没有能力兼济天下,只能选择独善其身。

是的,这里的劣根无法改变,她比谁都清楚。

林清岁,别回头了。

从今往后她的事都与你无关。

*

“下车下车,江老师晕倒了!”

“啊?怎么会晕倒了?肯定是受燕子这事儿刺激了……司机!停车!我们要回去看江老师!”

后座几个哭燕子的女学生突然冲到车头,忙叫司机靠边停车。

车门关上的最后一刻,她的行李箱也落在了砂石地上。

路上又多了一个回头的人。

一辆顺风车恰好经过,里头人摇下车窗招呼着她们:“你们是回村里看江老师吧!我开车送你们去!”

司机边开车,边和她们感叹着:“真不希望再出什么事啊,江老师是个好人呐!和林校长一样。”

女学生也红着眼说:“多亏了江老师,我妈才有钱治病,江老师我们家的恩人……”

“要不是江老师到我家里去,我早就辍学了,回家结婚、生孩子,和燕子一样,一辈子都出不去了。”

“你们年纪都小,没见过林校长,林校长才是真的改变村里的人呐!不过要不是像江老师这样的好心人,校长的事业恐怕也后继无人了……”

林清岁沉默着听,心里多少安慰了些。

其中一个女学生认出了她:“姐姐,你好像不是我们这里人……我想起来了!你跟江老师一起来的,也是剧院的演员吧!”

“是啊!我就说看着跟仙女一样!姐姐,你演的谁?”

司机打趣她们:“你们看过戏吗?说了你们也不知道!”

林清岁看着她们,心里五味杂陈。

“我演的你们。”

“我们?”

“真的吗?我们也被编进去了?那我们都有些什么台词?姐姐,你教我们说说呗!”

林清岁说:“台词不多,只有一段。”

女学生们两眼放着光,等她往后说下去。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

藐视卑微的懦夫。”

女学生们听懂了,红着眼沉默了很久。

不会改变吗?或许不完全。

这个世界里总有人在坚持。

几代人的接力棒下,有女学生考上了大学,有女学生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医生,有女学生学成归来成为了老师,走上了老师走过的劝学路。也有女学生为了让独生女享受最好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大城市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