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掉马后我和师尊破镜重圆了(93)+番外

作者: 人面烂桃花 阅读记录

有的地方几乎可供小舟划行,不断有人自小舟上往下搬粮食。

打今年年初,金银就不能流通了。

粮食变成了通货,一小捧米黍便能换一个成年劳力。

然而大户的存粮日渐消耗,他们也不缺人,现下只是养些打手家丁,免得自家被抢。

周清扬往文灵院的方向行去,好歹看到了几家放粥的粥行,其中一处,一道素衣麻服的身影格外惹眼。

他仍旧穿得单薄,气质却不掩风流,这种淡定感染了周围人,连排队的百姓都比别更规整些。

许玄没撑伞,他的脸完全暴露于人群之前,身后的几名修士站得工工整整,负责舀粥的是另一个年轻人。

周清扬靠近了才看清,那是伯达。

他右手握着勺子,似乎和许玄发生了些口角。

站在他面前的老太太年纪很大,哆嗦着说:“多给点吧,大人,我还有孙子要喂啊…他太小了,在庙里没法过来。”

伯达嗓子都干了,他一个凡人,也都两日没进米了,看着后边那一溜的人,心里又着急:“阿婆不行啊,这是按人头分的,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说,那这粥行的粮食根本不够。”

老太太站在一旁抹眼泪不肯离开,只是让开了路,后边的人依次上来。

她便一直在旁看着。

伯达在半年前还是个正常人,尚未锻炼出一副铁石心肠,给一个老人家这么盯着,心里身体加倍的难受。

许玄不出声,老太太端着碗,雨中几人如雕塑般麻木。

又过了好一会,拥挤的街上远远奔来一个二三岁的稚童,也就是勉强能走路的样子。

那老太太老眼昏花,待孩子捯着小腿走近了,她才一嗓子叫出来,又哭又惊:“阿宝!不是叫你藏好了不要出来吗?!”

最近城中多有易子而食的事儿发生,若是没有父母的就更别提,干脆都被捉去做了口粮。

这老太太将小孩藏了起来,正是害怕他遭了别人的毒手。

“奶奶…我饿。”

小孩流着口水,老太太赶忙把手中的粥喂给他,着急地说:“快喝快喝,我们走。”

她被一群如狼似虎的眼神包围着,怀里抱着稚童,一时急血攻心,竟倒在地上起不来。

正着急着,忽察觉到身侧一阵清幽的香气传来。

老太太艰难地睁眼,一只手被人托着站起来。

她受宠若惊,发现来扶的竟是那一直未曾开口的麻服仙人。

“伯达,再盛一碗粥吧。”

如霜如雪般清寒的声音在老太太听来仙乐似的动人,她喜极而泣,身后排队的人也都窃窃私语起来。

伯达皱了皱眉,说:“院首,不可如此。”

许玄拢着袖子,无所谓地道:“事急从权,无妨的。”

伯达还想再说,结果面前的百姓操着一口乡音说:“大人,那老太太多可怜,你也有点善心嘛。”

他握紧了手里的勺子,把那些委屈都压下去,说:“规矩一破,便会有后来者效法。”

许玄没再理他,骨节分明的手握上了勺子,他嘴角挂起一丝笑,倒显得人没那么高不可攀了。

一个瓷碗被他握在手里,伯达到底没再和他争。

老太太接过了粥,千恩万谢的走了。

许玄整了整湿发,麻服的袖口垂落,手腕内侧露出一丝极细的红痕,淡得几乎难以察觉。

他礼貌地一颔首:“辛苦了,文灵院还有事,我当先行一步。”

伯达看着他逍遥离去的背影,眉头越皱越紧。

尤其悲哀的是,除他之外,似乎没人觉得许玄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难得碰到这样平易近人的上位者,心里只有感激仰慕,而对面前这个“毫无仁善”的修士之流则更加厌恶。

周清扬在上面讲事情听了个清清楚楚,她只觉得许玄的行为很怪,却不太能想清楚是哪出了问题。

好在伯达又布了一会粥,便退下来独自离开了。

周清扬不声不响跟了他一段时间,直到一处僻静无人之地,伯达背靠泥墙休息,她才从后面拍上人的肩膀:“伯兄,别来无恙否?”

“啊!”他给骇了一跳,转头一看对上那双异色双眸,竟哑口无言,吐不出一句话来。

“周仙尊…你没事了!”

当年一别,他心中也有隐痛,如今周清扬又生龙活虎地站在了他面前,两人虽没那么深的交情,然而末世之下,倒也有老友重逢之感。

“嗯,不但没事,修为还涨了。”她佯装轻松地在他身边坐下,问:“方才我见伯兄和许公子争吵,是怎么…?”

伯达为难:“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的疑问如鲠在喉,确实不吐不快,但他不能确定周清扬是否会信自己一面之词,因此十分吞吐。

周清扬心思转了一圈,体会到了他的难处,慷慨说:“伯兄直言,我们也算共过生死,我难道会害你?”

伯达紧了紧眉,下定决心,开口道:“…许院首有点奇怪。”

他抓耳挠腮,似乎不知道如何表述,想了好一会,紧盯了周清扬的双眼,说了一句:“不怕周仙师取笑,我总是有种揣测。我觉得,他是想取沈宗主而代之。”

第53章

伯达这句话脱口而出,他瞧周清扬仍专注地盯着他,不似有什么震惊的样子,才往下说去:“许院首是很有见地的人,甚至比我见过的所有人都有谋略,可我看不透他的心思,或者说,有时候我觉得他行事不甚磊落。”

他缠紧了手指,小声道:“也有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