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殿深锁薄情种(42)+番外
翌日,赵濯灵是被异感弄醒的,她看见一道人影坐在她腿边,拿着巾子给她擦身。
“陛下,你在做什么?”她揉了揉眼,试图坐起来。
“给你擦身。”李盈看向她,先回答了她的问题,又问:“你昨夜答应我,以后喊我什么?”
她按了按太阳穴,“记不清了……”
李盈无奈,把巾子放回盆里,俯身过来低声道:“以后叫我郎君。”
她躲了躲,“这……不好吧?”
“有何不好?说来听听。”他诱哄道。
赵濯灵被逼在床角,挠了挠头发,不吭声。
李盈叹了口气,退了回去。
她赶紧爬下床,婢女上前更衣,李盈半躺在榻上,支着脑袋看她。
“陛下还不更衣吗?”
他坐了起来,“不想回宫了,要不我们明日就去温泉宫?”
他走过来环住她,婢女退至一旁。
赵濯灵推开李盈,自己束好裙带,“去了温泉宫,还是要处理政务,躲不了的。”
闻言,李盈想到了什么,看向窗外。
她忍不住相询:“怎么了?”
“河东道今秋歉收,灾民四散,这场大雪来得不是时候,怕是要冻死不少人。”
赵濯灵听他说正经事,面露柔色,劝道:“河东道灾情不算太严重,让政事堂和户部贺尚书尽快拿出章程,再派得力之人赈灾,应该很快就能安抚。”
“难的就是派谁去,既要老练圆滑,又要刚直清廉,这样的人太少。”
“贺公倒是实干良臣,但派一个户部尚书去赈灾有些小题大做。”赵濯灵走到窗前开了条小缝,雪已经停了,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泊容心中可有合宜人选?”李盈试探道。
赵濯灵动了动嘴唇,终是摇摇头,“陛下还是回去和政事堂商议吧。”
——
他们乘马车离开青龙寺时,仙居殿正热闹,六宫妇人给太后贺祥瑞,乌泱泱坐了一屋子。
王氏端着茶碗,笑道:“今年第一场雪竟下得这么大,是个好兆头。”
“太后说的是,”杨皇后点头以和,“圣人文功昭彰,太后令德明著,感化上天,降福苍生。”
楚昭仪接道:“妾近日礼佛,发现雪能助修禅者悟道,佛祖当年曾在雪山苦修六载,可见有净化心神之效,妾今晨来的路上,倍觉神清气爽,现在看到太后,更是如此。”
“昭仪居然开始礼佛了?奇事一桩啊!”太后一笑,其他人也跟着轻笑。
“难怪近来没听到昭仪的琵琶声。”
“你们就别取笑我了。”楚昭仪掩袖嗔道,染了红粉的脸像四月的牡丹花。
杨皇后微笑着朝她看过来,“昭仪素来忙碌,依然能静心修身养性,殊为不易。”
楚昭仪眼角一蹙,转瞬即恢复如初,“还是皇后辛苦,既要打理后宫,又要照顾大王和公主,是妾这等闲人万万不及的。”
“好了——你们既在宫墙之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侍奉圣人,绵延子嗣。”太后敛起笑容,环顾四座。
“是,妾谨遵教诲。”众人齐声道。
王氏叹了口气,“圣人上月多半宿在承欢殿,你们连人都见不着,怎么绵延子嗣?”
“太后,是妾无能,未能劝谏圣人雨露均沾。”杨后立刻请罪。
“你也不必什么都往身上揽,自己的儿子什么性情,我这为娘的清楚。”
“以前,昭仪姐姐再受宠,一个月总有分到我们的时候,现在,整月连圣人的脸都见不到。”一个妃子小声抱怨。
“妹妹,自从贵妃进宫,圣人只去过我那拾翠殿三四次,还不一定留下过夜呢。”楚昭仪看向刚刚说话的女子。
“我都几个月没见过圣人了。”
堂下众人纷纷私语,太后放下茶碗,“贵妃刚进宫,过段日子,自然就淡了。”
刘美人搂着儿子汝王笑道:“说来也怪,这都一月有余了,妾竟然只见过贵妃一面。”
太后面色一变,那日儿子来仙居殿,当着她的面,说的什么,怎么说的,她历历在目。
“听说昨日圣人带着贵妃去了青龙寺,一夜未归。”
“陛下之事,岂是你我可议论的?”杨后轻斥,众人噤声。
太后的脸冷得像外面屋檐吊着的冰棱子。
——
数日后的京郊温泉宫。
温汤上飘着花瓣,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把人藏得严实,只依稀看得到影子,鱼儿似的搅动微波细浪。
泉水散发着淡淡的硫磺味,些微浑浊,却带来安全感,如同子宫和羊水给予婴儿的保护和慰藉,但它比子宫和羊水更好,因为足够宽敞,可以舒展四肢,尽情巡洄。赵濯灵灵巧地翻个身,仰面划了回去,生于水乡泽国的人,水是第二母亲。
一个来回后,她够着池边破水而出,上半身裹着一层流动的水膜,睫毛都湿漉漉的,如瀑乌发粘着皮肤,圆圆的眼睛愣愣地看着侧坐在面前的人。
李盈一手撑着池边,一手拈去她脸上的花瓣,笑道:“怎么和落水的犬儿似的。”
她拢了拢头发,“什么犬儿!‘曹衣出水’还差不多!”
“你喜欢曹仲达的画?宫里有他的《弋猎图》,等回宫了,让人给你送去。”
她摆摆手,“我自己去看好了,你这么快就结束了?”
“我恨不能再快些,今日送来的章奏太多。”
赵濯灵不理会他,趴在池边端碗喝饮子。
李盈逗她,攥着手腕不让她走,二人打闹挣扎间,搁在一旁的玉牌项链被挥入池中。
这是温泉宫最大的汤池子,长宽各数丈,占地足足有一亩,赵濯灵的视线随着玉牌消失于水面,她几乎没有迟疑地翻身游了过去,一头扎下水,把他的呼唤抛在身后。